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經歷:被判溺愛

一進家門就叫人幾乎是小孩子的天職, 而當老人的大部分樂趣也全在於此。 一聲親親熱熱的“爺爺奶奶”, 似乎證明人生確是苦盡甘來的, 大團圓的結局才是人人都想要的。 連這一點都做不到, 當好小孩基本沒戲。 朵師傅不清楚自己還有這樣的功能, 偏偏有時不愛一進門就叫人, 特別是去爺爺奶奶家。

每週要去爺爺奶奶家兩次, 有一次喊的, 我就謝天謝地了。 走在路上, 離爺爺奶奶家越近我越悲觀, 跟朵爸說:“我賭100塊她今天不會喊。 ”“切, 我還賭二百呢。 ”朵爸少有的大方。

果然沒喊, 爺爺歎氣搖頭, 奶奶說“唉,

Advertisiment
養不成好習慣了。 ”朵師傅知道大家對她不滿意, 她不買帳, 還哼得一聲走了。 奶奶不高興地說:“瞧, 都是你們慣的, 溺愛!”

自打我不生氣以後, 對孩子那個仁慈喲, 好說話喲到了無節操的地步。 最後, 竟然轉型為一位溺愛型的媽媽了。 從別人對我說得話裡, 從他們的眼神裡, 我明白自己已經夠得上被判溺愛罪了。

不管孩子這是頭一條。

和朋友家一起出去玩。 該吃飯了, 別的孩子都在座位上老實吃, 直到大人覺得吃夠了, 才許玩。 朵師傅沒人管, 自己吃, 不想吃了就去玩。 見有人堂而偟之地丟下飯碗去玩了, 其他孩子也坐不住了, 於是孩子們全走了。 等各處逛夠了, 朵師傅還要到大桌子底下待一會兒, 那幾個孩子也跟著一起爬進爬出,

Advertisiment
最後連鄰桌的孩子都加入進來了。 朋友朝我苦笑, 那意思:你也不管管, 都快成狼孩兒啦。

象許多孩子一樣, 朵師傅喜歡玩土、玩泥巴、在地上撿樹枝、紙片、石頭, 整天撿啊淘啊, 連垃圾的剩餘價值她都要榨取乾淨。 我也不管, 還幫著一起撿。 我們社區裡這麼乾淨, 多少也有點朵師傅的貢獻, 當然她也沒少在小花園裡施過肥。

朵師傅愛爬高, 有一陣子她幾乎對任何東西都有攀登欲。 在我的力挺下, 桌子、沙發、三輪車、電動車、假山, 長椅, 運動器械, 各種欄杆…….朵師傅全都爬過了。 這是返祖現象?還是殘存的猴子基因在做怪?“哎, 快攔著點, 別摔了。 “經常有熱心的大媽提醒我, 大媽沒想到, 我攔著攔著倒把孩子扶上去了。

再有呢, 就是不批評,

Advertisiment
也不給臉色看, 毫無父母的威嚴。

“媽媽抱抱。 ”朵師傅向我舉起小手。 有好幾回, 我正抱著朵師傅, 領孩子的大媽甲、大媽乙一邊輕鬆地超過我, 一邊說:“都這麼大了還抱著, 媽媽累不累啊。 ”半是同情, 半是批評。 或者我一抱起朵師傅, 別的孩子也想找媽媽抱, 媽媽就開始為難了。 你看看, 慣孩子已經不是個人行為了, 因為這讓別的孩子感到了不平等。 所以溺愛孩子的父母也別委屈, 你們理應承擔一些社會壓力。

不光抱, 我還盡對她說些白癡話, 什麼媽媽永遠喜歡你, 無論你幹什麼, 就算不不聽話媽媽也喜歡你之類的。 有一次被姑姑聽到了, 嚇了一跳, 問我:“這樣說, 你不怕把她慣壞啊?”是啊, 我在家看孩子看傻了吧, 朵師傅以後會不會仗著我這句話變成小太妹、小衙內?

Advertisiment

朵師傅哭鬧、扔東西, 在地上打滾, 還打我, 十足的小渾蛋。 欠揍!我吩咐朵爸:來人, 把她拖下去!“。 結果, 什麼也沒發生, 那是我在心裡預演的。 從頭到尾媽媽確實過幾句話, 想問問原因, 再安慰安慰她。 無奈朵師傅的哭聲太大了, 愣是聽不見。 媽媽給她擦過兩回眼淚鼻涕, 想摟一下還被推開了。 我可能是天下最無能的媽媽了, 就那麼乾瞪眼, 讓朵師傅盡情的哭了40來分鐘。

朵師傅愛吃零食, 好啊, 吃吧, 既是慣寶寶當然不能缺了零食。 我更過份的是不僅不責備, 讓她心安理得地吃, 還領著去買, 自個挑吧。 朵師傅也挺逗, 每次只買一包, 還總學我看包裝上的字, 問我:媽媽這個健康嗎?

關於溺愛, 我的罪狀無數。

Advertisiment
反正看來也不差字數, 就囉嗦了。

我一定是眼睛有毛病吧, 要不怎麼會瞧不出來呢, 朵師傅到底哪裡調皮、任性和不應該?

我看到, 朵師傅早已把桌上五顏六色的菜看膩了, 聽大人聊天還不如去看看門口那堵牆, 它怎麼會流水呢;她也喜歡手腳並用, 把力氣換個法使, 陶醉于自己在高處找到平衡後的成就感;她也常常會在瘋過以後, 難過的時候想到媽媽, 希望在媽媽的懷抱裡待一會兒。 她也喜歡媽媽經常對她說:“我喜歡你, 媽媽愛你。 ”(我和朵爸談戀愛的時候沒說的都補她身上了。 )我一點不反對朵師傅長大做個生意什麼的, 最好成為商界奇才, 該輪到我們家當爆發戶了。 但是拿父母的愛和孩子做交易可能還是太生猛了, 我接受不了。

發脾氣的朵師傅確實很討厭。以前她一鬧脾氣,我就感到十分焦慮,有一種挫敗感。同時深深地認識到鐵扇公主的巴蕉扇是一件多麼好的寶貝,再討厭的東西,呼啦一下就能扇走十萬里。其實我真想扇走的是自己的失敗感。和大人一樣,小人們也有自己的小社會,來自那個小社會的壓力和粗暴也會使他們受傷。那個滿地打滾的小壞蛋可能只是一個被欺負到無法承受的小可憐兒,他有一肚子的憤怒和委屈要發洩。在這方面,大人們極有優勢。當我們心裡有火時,我們可以吐槽,可以拍桌子大罵“你這個賤人!“,可以毀壞家裡的東西,有人則是以購物的方式直接毀壞銀子,可以發酒瘋,聽說還有裸奔的。只有極個別極其有修養的人士,不用胡鬧,通過聽音樂、記日子就能去火。可是一個3、4歲的孩子你指望他幹些什麼呢?

我的眼睛根本不管用,連溺愛了孩子都不自知,可能所有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是不知不覺的。他們還以為我的小孩多好,多有趣,多活潑。“不不不,他只是因為這個原因,只是因為那個原因,才會成這樣子的,一下就好了。”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父母,總是看見孩子不乖的原因,總是為他們辯解,那麼恭喜你,沒救了,這就是溺愛。

我不算有天份,否則不會到朵師傅3歲半了才學會溺愛孩子。一上來時,我也是一個比較正常,比較正確的媽媽。 經常教育孩子,指導他們做我認為正確的事,禁示他們調皮搗蛋,不許吃零食,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必要的時候,還要拿出父母的威嚴,滅滅他們的氣焰。漸漸地和孩子相處的日子多了,才明白孩子和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不是迷你版的大人,他們只是我們的雛形。他們幹的所有事,包括那些胡鬧、搗蛋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長大,要成為我們。

時間長了,我發現其實不再需要克制自己的脾氣了。當我學會把注意力從自己的焦慮上轉移到孩子的感受上時,我差不多已經失去了生氣這條神經。“咦,他為什麼會不高興,是害怕人多,還是不喜歡剛才那個路過的人偶貓?“不生氣並不很難。

上周日有個朋友來,聊天時提起她的一位朋友,教育學專業的博士,對早期教育也有研究。他孩子由於小時候較少約束,現在成了一個個性太強,難以管教的孩子,在學校讓老師惱火,在家裡讓父母頭疼。別看教育學博士天天在外頭給人上課,回到家一樣束手無策,每天在打與不打之間糾結。哦,這是在委婉地提醒我們,我懂。

怎麼養育孩子反映了我們的價值觀。從生到養大成人,父母們總是不自覺得趨向於某種風格,這取決於我們的人生態度而不是某個育兒專家。“管”也罷 ,“不管”也罷,如果都有這樣的共識:觀察孩子,聽他們說,瞭解他們的願望,看懂他們的心思。那麼,當我們充分瞭解孩子時,不管孩子也許並不是放縱,管孩子也不見得就是專制。

明天又要去爺爺奶奶家了,如果我事先提醒朵師傅叫爺爺奶奶,她八成偏不叫。有幾次我在路上把爺爺奶奶家的好吃的、好東西給朵師傅吹了一通,這一招兒有時管用,有時不靈。更有可能原因出在我們身上,我和朵爸沒有一個嘴甜的,自己就不愛叫。明天,我打算,豁出去了,明天我自己一進門就先叫:“爸、媽!”。唉,還別說,沒叫慣,還真是有點那什麼。

作者介紹:石小康,清華-MIT 2014級GMBA,原奧美互動資深社會化行銷經理。熱愛閱讀、寫作、畫畫、旅行、攝影等一切美好事物。
微信公眾號:Curr耍Social(currstefanie)

我接受不了。

發脾氣的朵師傅確實很討厭。以前她一鬧脾氣,我就感到十分焦慮,有一種挫敗感。同時深深地認識到鐵扇公主的巴蕉扇是一件多麼好的寶貝,再討厭的東西,呼啦一下就能扇走十萬里。其實我真想扇走的是自己的失敗感。和大人一樣,小人們也有自己的小社會,來自那個小社會的壓力和粗暴也會使他們受傷。那個滿地打滾的小壞蛋可能只是一個被欺負到無法承受的小可憐兒,他有一肚子的憤怒和委屈要發洩。在這方面,大人們極有優勢。當我們心裡有火時,我們可以吐槽,可以拍桌子大罵“你這個賤人!“,可以毀壞家裡的東西,有人則是以購物的方式直接毀壞銀子,可以發酒瘋,聽說還有裸奔的。只有極個別極其有修養的人士,不用胡鬧,通過聽音樂、記日子就能去火。可是一個3、4歲的孩子你指望他幹些什麼呢?

我的眼睛根本不管用,連溺愛了孩子都不自知,可能所有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是不知不覺的。他們還以為我的小孩多好,多有趣,多活潑。“不不不,他只是因為這個原因,只是因為那個原因,才會成這樣子的,一下就好了。”如果你也是這樣的父母,總是看見孩子不乖的原因,總是為他們辯解,那麼恭喜你,沒救了,這就是溺愛。

我不算有天份,否則不會到朵師傅3歲半了才學會溺愛孩子。一上來時,我也是一個比較正常,比較正確的媽媽。 經常教育孩子,指導他們做我認為正確的事,禁示他們調皮搗蛋,不許吃零食,不許這樣,不許那樣。必要的時候,還要拿出父母的威嚴,滅滅他們的氣焰。漸漸地和孩子相處的日子多了,才明白孩子和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不是迷你版的大人,他們只是我們的雛形。他們幹的所有事,包括那些胡鬧、搗蛋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長大,要成為我們。

時間長了,我發現其實不再需要克制自己的脾氣了。當我學會把注意力從自己的焦慮上轉移到孩子的感受上時,我差不多已經失去了生氣這條神經。“咦,他為什麼會不高興,是害怕人多,還是不喜歡剛才那個路過的人偶貓?“不生氣並不很難。

上周日有個朋友來,聊天時提起她的一位朋友,教育學專業的博士,對早期教育也有研究。他孩子由於小時候較少約束,現在成了一個個性太強,難以管教的孩子,在學校讓老師惱火,在家裡讓父母頭疼。別看教育學博士天天在外頭給人上課,回到家一樣束手無策,每天在打與不打之間糾結。哦,這是在委婉地提醒我們,我懂。

怎麼養育孩子反映了我們的價值觀。從生到養大成人,父母們總是不自覺得趨向於某種風格,這取決於我們的人生態度而不是某個育兒專家。“管”也罷 ,“不管”也罷,如果都有這樣的共識:觀察孩子,聽他們說,瞭解他們的願望,看懂他們的心思。那麼,當我們充分瞭解孩子時,不管孩子也許並不是放縱,管孩子也不見得就是專制。

明天又要去爺爺奶奶家了,如果我事先提醒朵師傅叫爺爺奶奶,她八成偏不叫。有幾次我在路上把爺爺奶奶家的好吃的、好東西給朵師傅吹了一通,這一招兒有時管用,有時不靈。更有可能原因出在我們身上,我和朵爸沒有一個嘴甜的,自己就不愛叫。明天,我打算,豁出去了,明天我自己一進門就先叫:“爸、媽!”。唉,還別說,沒叫慣,還真是有點那什麼。

作者介紹:石小康,清華-MIT 2014級GMBA,原奧美互動資深社會化行銷經理。熱愛閱讀、寫作、畫畫、旅行、攝影等一切美好事物。
微信公眾號:Curr耍Social(currstefanie)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