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熱點>正文

媽媽的擔心 嬰兒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很容易出現黃疸的現象, 有時候寶寶在出院前黃疸值就高, 也有的回家幾天後才發現, 做家長的一定要細心觀察, 一旦發現不正常的黃疸, 必須到醫院檢查。

生理性黃疸:正常足月產的寶寶, 在出生後的第2~4天出現黃疸, 在第4~5天到達高峰, 在1~2周內會消失, 早產兒5~7天高峰期;可能2個月才能慢慢消退, 早產兒黃疸指數平均不超過15mg,足月兒12mg。

生理性黃疸是因寶寶的肝臟功能尚未成熟, 不能分解排出膽紅素, 以及有些已被排出到腸內的膽紅素又被寶寶腸道吸收到血液內, 造成的黃疸現象。

病理性黃疸:出現的時間較早,

Advertisiment
出生後不到24小時即可出現, 且黃疸一旦出現之後, 短期內迅速加深。 與此同時新生兒伴有嗜睡、吸奶無力、不吃奶甚至出現呻吟、尖聲哭叫。 說明黃疸可能已經侵犯到腦神經中樞。 有些病理性黃疸, 出現的時間反而過遲(生後5天以後), 或者久延不退, 或減退後又複加重, 碰到這些情況, 都要儘早到醫院診。

生理性黃疸出現的順序, 一般先見於面部、頸部、然後遍及胸腹及四肢, 鞏膜——即眼睛中發白的部分也出現黃染。 生理性黃疸產生的原因, 是與小兒山生後體內膽紅素的代謝有關。 有一種能夠消除體內多餘的膽紅素的轉移酶, 要在小兒小生後3—5天才能成熟, 所以此期間, 新生兒體內會出現過多的膽紅索而表現為黃疸。

Advertisiment
當這種轉移酶成熟後, 就會將多餘部分的膽紅素消除, 黃疸也就消失了。 所以生理性黃疸是不需要治療的, 它是人生長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

病理性黃疸則不然, 它是因各種病因引起。 有些疾病還相當嚴重, 可危及到小兒的生命。 新生兒溶血是最常見的黃疸性疾病, 它是由於新生兒與母親的血型不合而導致胎兒紅細胞凝集破壞出現溶血, 引起貧血、水腫、肝脾腫大、高膽紅素血症。 若體內大量的膽紅素侵犯到人的中樞神經細胞核, 其發生的黃疸就比較嚴重, 醫學上稱之為核黃疸, 其病死率較高, 並且容易留有後遺症。 最常見的治療辦法是換血。 輕症可採用光療, 又叫藍光照射, 此法為治標之法, 不能治本。

Advertisiment
因此, 光療不能代替換血, 但可減少換血的次數。 新生兒肝炎的主要表現為黃疸, 常常出現在新生兒期, 因生理性黃疸持續不退而就診, 在檢查確診後, 經一定的治療60—70%的病人可以治癒, 並且預後較好。 先天性膽管閉鎖的病人出生時, 外表均正常, 在生後1—1周後, 開始出現皮膚黃染, 並逐漸加重, 其黃色較暗, 略帶棕綠色。 西醫稱之為綠色黃疸, 中醫認為屬陰黃範疇, 其糞便為灰白色是其另一大特點。 由於外科手術技術的限制, 只有部分病人可採用手術治療。 此外還可採用激素療法, 但本病預後較差, 兒3個月後, 肝臟開始硬化, 6個月到2歲內因肝功衰竭而死亡, 僅少數患者存活較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