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有“四心”,寶寶脾氣好

導讀:孩子亂發脾氣常常讓很多家長感到困擾, 而本文就給出了心理學上常用的行為治療法, 以及媽媽們要想寶寶的脾氣有所改變, 所需要具備的四心。

世界上有很多心理學派都在苦心孤詣地解讀寶貝心, 面對同一個現象, 各派心理學的解釋差別非常大。

案例:秋安是個聰明的小男孩, 可是從小體弱多病, 因而家長對他的關注和照顧都很精細, 這也嬌慣了他的壞脾氣。 因為他一發脾氣, 大人就以為他身體不舒服, 立即問寒問暖。 3歲以後, 秋安的體質增強了, 不常生病了, 可是他愛發脾氣的壞習慣依然如故,

Advertisiment
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生氣、哭鬧。 爸爸媽媽耐心地對他講道理, 可根本就不管用, 眼看著人小脾氣大的兒子卻束手無策。

怎樣改變寶貝的壞脾氣?

經過求助於專業人員, 秋安的爸爸媽媽改進了教育策略。 每當秋安發脾氣的時候, 就說:“你可以發火, 但是你必須到自己的房間裡去。 ”秋安的兒童房沒有危險物品, 而且光線、通風都很好。 秋安一發脾氣, 父母不責怪也不費口舌講道理, 果斷地把他領到他自己的房間裡。 房間門可以關也可以不關, 這個權利交給兒子把握。

訓練了一段時間, 秋安發脾氣的場合就固定在自己的房間裡。 這一行為穩定以後, 爸爸媽媽提出了更高的條件。 以後發脾氣不但只能在自己的房間,

Advertisiment
而且時間也受限制。 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發脾氣的時間, 分別是10:00-10:30和14:00-14:30。 如果秋安能達到這個要求, 就進一步限制發脾氣的時間, 一天只給一個時間段讓他發火。

漸漸地, 秋安動不動就發火的行為少多了, 性格傾向獲得了改善。

眾所周知, 寶貝越小, 抽象思維水準越低, 越是“不可理喻”。 如果小寶貝有了不良行為習慣, 用講道理的辦法讓他改掉, 幾乎是“對牛彈琴”。 而上述教育程式操作起來很方便, 也沒有太多深奧的道理, 就是一步一步地向寶貝提要求, 漸漸改變了他的壞脾氣。 這裡面的關鍵是設計這個程式。

這是一種什麼程式呢?——區別強化程式。

寶貝不良行為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寒, 矯正起來就不能一口吃個胖子。 區別強化程式就是用來改正寶貝積重難返的壞習慣的。

Advertisiment
這種壞習慣要想一下子拋棄, 不但實施起來不容易, 還容易引起寶貝的消極反應, 比如挫折感、焦慮感和緊張情緒。 秋安的父母能夠在一定範圍內、在一定時間內容忍兒子的不良行為, 最終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是很有效的改變行為的程式。 這種以減少或最終停止不良行為的教育程式叫“區別強化”。

上述案例就屬於這種強化。 秋安發脾氣先後經過四次可接受範圍的調整:

第一個範圍是:“你必須到自己的房間裡去。 ”

第二個範圍是:“以後發脾氣不但只能在自己的房間, 而且時間也受限制。 ”

第三個範圍是:“進一步限制發脾氣時間, 一天只給一個時間段讓秋安發火。 ”

第四個範圍是:“漸漸地,

Advertisiment
秋安動不動就發火的行為少多了。 ”

顯然每一個範圍都比上一個範圍要窄, 其實這已經起到了改變寶貝行為的目的, 最終使寶貝的性格傾向獲得了改善。

媽咪要有效地改變寶貝的壞脾氣, 必須具備四“心”——

1、慧心

體現在四個可接受範圍的確定與變化調整上。 每個範圍是否可接受, 既要考慮家長的情況, 也要考慮寶貝的情況, 只考慮某一方面的情況都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如果家長一下子確定不准範圍的界限, 就得像科學實驗一樣, 慢慢嘗試, 直到寶貝和家長都能接受。

2、細心

體現在對寶貝的教育要以安全為前提, 同時又不能因為安全問題而束縛了教育者的手腳。 現在家長都知道給寶貝“關黑屋”是有害的,

Advertisiment
但是安安全全地“關亮屋”是一種教育策略。 “秋安的兒童房沒有危險物品, 而且光線、通風都很好。 ”這些安全因素的考慮是矯正寶貝不良行為的前提。

3、耐心

是做嬰幼兒媽咪的基本素質。 不要指望對寶貝提一次要求就完事了, 他還會“屢教不改”, “屢不改”只能“屢教”, 別無捷徑。 而且當家長要對寶貝的不適宜行為進行最初幾次的管教時, 他的壞脾氣會爆發得更加厲害, 這就是寶貝的行為特徵。 家長千萬別被嚇著, 以為自己從頭到尾出錯了。 錯也可能是在“可接受範圍”上定得不適度, 根據寶貝的反應做些調整就行了, 然後一定要把耐心堅持到底。

4、靜心

是現代專職媽咪和職場媽咪關鍵的心理素質。 “秋安一發脾氣, 家長不責怪也不費口舌講道理, 果斷地把他領到他自己的房間裡,房間門可以關也可以不關,這個權利交給兒子把握。”這是很“酷”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管教風格——理性而不情緒化:廢話不多,管教起來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同時也沒有大動肝火地發脾氣。如果寶貝發脾氣,父母也發脾氣,豈不是親子同唱一台戲?

果斷地把他領到他自己的房間裡,房間門可以關也可以不關,這個權利交給兒子把握。”這是很“酷”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管教風格——理性而不情緒化:廢話不多,管教起來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同時也沒有大動肝火地發脾氣。如果寶貝發脾氣,父母也發脾氣,豈不是親子同唱一台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