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必讀在:小兒腹瀉怎麼辦?

小兒腹瀉怎麼辦?由於小兒臟腑嬌嫩, 消化系統功能不健全, 臨床上各種原因均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而引起腹瀉。 輕者僅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 大便稀軟, 重者則瀉下無度, 伴脫水、酸中毒, 甚至危及小兒 生命。 所以一旦發生腹瀉, 家長要及時就診, 徹底治療。 在藥物治療的同時, 輔以食療, 療 效會更好。

1傷食瀉 多由飲食不節引起。 臨床表現為瀉下酸腐, 伴有不消化食物殘渣, 肚腹脹痛, 惡 心嘔吐, 舌苔厚膩。 治宜消食導滯。

(1)山楂蘿蔔飲:生山楂15~30克, 白蘿蔔250克, 切碎煮汁, 頻服。

(2)內金粉、雞內金2個, 燒灰, 米酒調服。

(3)麥芽、神曲各15克,

Advertisiment
萊菔子6克, 水煎頻服。

(4)蘋果1個, 微火上烤熟或隔水蒸熟, 大小孩食果, boby可擠果汁飲服。

(5)家庭環境常備中成藥:小兒消食片、小兒化積口服液、多酶片、食母生等。

2濕熱瀉 夏秋季節多見, 特點是大便稀薄有黏液, 或呈蛋花樣便, 常伴有腹痛、腹脹、發 熱、口渴、小便黃少、肛周發紅等。 治宜清熱利濕。

(1)馬齒莧粥:鮮馬齒莧250克(或幹品60克), 洗淨, 切碎, 水煎10~20分鐘, 去渣, 加入適 量大米, 煮成粥, 頻服。

(2)茶葉10~15克, 開水沏飲;或水煎加紅糖30克, 煎至發黑分服;或茶葉適量, 食鹽少許 , 水煎分服。

(3)烏梅10克, 煎湯代茶飲。

(4)生葛根汁、藕汁各等份, 調服。

(5)胡蘿蔔250克, 搗碎, 水煮開10分鐘後, 過濾取汁, 再加水至500毫升, 加糖適量, 煮頻 飲。

(6)綠茶蜜飲:綠茶5克放入水中, 加沸水沖泡, 蓋蓋浸5分鐘,

Advertisiment
調入蜂蜜適量, 趁熱頓服, 每日3~4次, 可治療菌痢。

(7)家庭環境常備中成藥:黃連素等。

3寒瀉 多由飲食過涼或腹部著涼引起。 表現為大便清稀, 日久難愈, 夾有不消化物, 臭氣 不甚, 腸鳴隱痛, 手足發涼。 治宜溫中祛寒止瀉。

(1)鍋巴炭:飯鍋巴50克炒成炭, 研細末, 每次3~6克, 日2次。

(2)柿餅2個, 放米飯上蒸熟, 分兩次食用。

(3)薑糖飲:生薑5片, 紅糖50克, 清水適量, 煮沸即可, 趁熱飲用。

(4)糯米固腸粥:炒糯米30克, 淮山藥15克, 共煮粥, 熟後加胡椒末少許。 加糖或鹽食用。

(5)綠豆、胡椒各等量研末, 每次服3~6克, 日3次, 開水送服。

(6)外治法:胡椒粉少許放於膏藥上貼臍部, 或大蒜頭搗爛, 貼足心或臍部。

(7)家庭環境常備中成藥:藿香正氣液、蒼苓止瀉口服液等。

4脾虛瀉 多見於久瀉之後。 特點為便稀,

Advertisiment
多飯後即瀉, 不臭, 有不消化物, 時輕時重, 伴 面黃體弱、睡時露睛等症。 治宜健脾止瀉。

(1)山藥羹:炒山藥研粉, 每次10~15克, 開水調糊, 沸水沖服, 每日服2次。

(2)山藥蛋黃粥:生山藥(幹)30克研細粉, 溫水調成稀糊狀, 煮沸, 加熟雞蛋黃2個, 調勻, 每日空腹食2~3次。

(3)焦米湯:大米適量, 洗淨, 曬半幹, 炒至焦黃, 100毫升水中加焦米6~10克, 文火煮1小 時, 加食鹽少許, 飲湯。

(4)高粱米第二遍糠30克, 放入鍋內炒成焦黃色, 有香味, 除去上面多餘的粗殼, 每次3克, 水沖服, 每日服3次。

(5)酸石榴皮適量水煎, 加紅糖, 頻服。

(6)無花果5~7個, 水煎服。

(7)家庭環境常備中成藥:參苓白術口服液。 平胃散、boby散等。

此外, 家庭環境常備藥物中, 還應包括米雅、斯蜜達等胃腸黏膜保護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