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必知:護理新生嬰兒7件事兒

新生兒鵝口瘡

【知識點】

什麼是鵝口瘡?

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粘膜炎症。 可能因護理不當, 食具、用具不潔, 手、毛巾消毒不嚴感染所致。 長期大劑量應用廣譜抗生素的小兒也可出現。

口腔粘膜任何部位見點狀或片狀白色膜狀物, 略微高起, 邊緣清楚, 不易擦去。 若強行擦去可見潮紅色基層。 輕者無明顯症狀, 重者累及面廣, 周圍充血水腫, 疼痛, 妨礙小兒吸吮。

【預防策略】

1.母親哺乳前要洗手、清潔乳☆禁☆頭。

2.加強奶具、食具煮沸消毒, 每次餵奶後及時清洗乾淨, 奶現配現用, 不可放置過久。

3.擦嘴毛巾煮沸消毒後使用。

Advertisiment

4.發現鵝口瘡後及時用制黴菌素溶液每日3-4次塗患處。

新生兒臍炎

【知識點】

什麼是新生兒臍炎?

由於護理不當所致的臍部感染。 輕者僅見臍帶根部或臍帶脫落後的創面發紅, 有少量黏液或膿性分泌物, 通常全身症狀。 重者局部膿性分泌物多, 帶臭味, 有發熱或體溫不升。

【預防策略】

1.接觸嬰兒前必須洗淨雙手。

2.新生兒大小便後要及時更換尿布, 且使用尿布方法得當, 尿布不要遮蓋臍部, 以免尿液污染臍部。

3.沐浴時要注意保護臍部不被髒水污染, 沐浴後要進行臍部護理, 用75%酒精消毒臍帶殘端和周圍。

4.臍部潮濕、有分泌物時, 3%的雙氧水清洗後, 再塗75%酒精或安爾碘。

5.出現發熱、體溫不升現象時及時送醫院就診。

新生兒黃疸

【知識點】

Advertisiment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因體內血清膽紅素濃度增高而引起的鞏膜、面部、皮膚、黏膜的黃染, 為新生兒期的常見症狀。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 4~5天最明顯, 10~14天消退。 早產兒可延遲到3~4周。 黃疸先見於面、頸, 然後可遍及軀幹及四肢, 一般稍呈黃色, 鞏膜可有輕度黃染, 但手心足底不黃。 除黃疸外, 小兒全身健康情況良好, 不伴有其他臨床症狀, 大小便顏色正常。

【治療方法】

1.生理性黃疸一般無需治療, 只要早期開奶, 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葡萄糖。

2.注意觀察黃疸進展情況, 如果24小時內出現或黃疸持續時間長, 超過生理性黃疸的時限或退而複現,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3.在家裡如何判斷新生兒黃疸的程度:自然光線下,

Advertisiment
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幹部用手指將皮膚按壓後抬起, 觀察皮膚黃染的情況, 軀幹部皮膚黃染為中度黃染;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 如果也出現黃染, 即為重度黃染, 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4.病理性黃疸:24小時內出現, 黃疸程度重, 發展快。

新生兒肺炎

【知識點】

什麼是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肺炎的常見原因有吸入性和感染性兩大類。 因羊水、胎糞、乳汁等吸入而引起的為吸入性肺炎。 由細菌、病毒、衣原體感染引起的為感染性肺炎, 可發生在宮內、出生時及出生後。

主要表現為起病急, 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伴低熱, 然後有高熱。 呼吸淺促、鼻翼煽動、口吐白沫、點頭呼吸、紫紺、不吃奶, 體溫異常。

Advertisiment
嚴重者甚至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神經系統症狀如抽搐、肌張力低等。

【預防策略】

1.室內要保持清潔, 空氣新鮮, 並保持良好的溫度和濕度。 如果室內比較冷可以使用取暖器, 但是長時間呆在空調房間不利於吸入新鮮空氣, 所以封閉的房間應該定時開窗通風, 室內溫度最好控制在20℃左右。

2.翻身、拍背, 促進呼吸道分泌物鬆動和排除, 預防肺不張。

3.少量多次餵奶, 不宜過飽, 防止嘔吐和吸入。

4.密切觀察病情有誤:有無鼻翼煽動、口唇青紫等;觀察患兒反應、體溫、進奶量等。 如新生兒吸乳不好、哭聲低微、呼吸加快時, 均是病情加重的信號, 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新生兒濕疹

【知識點】

什麼是新生兒濕疹?

新生兒濕疹, 俗稱“奶癬”, 多發於顏面部(眉際、眼瞼),

Advertisiment
重者也發生於頸、軀幹、四肢等部位。 常見臉上有高出皮膚、粟狀細小的紅色疹粒, 同時伴有皮脂溢出。 嬰兒濕疹是皮膚過敏的表現, 凡是過敏體質嬰兒多見嬰兒濕疹病。 其致敏因素很多, 醫學認為各類粉塵(家庭中的生活粉塵、室外的植物粉塵), 以及昆蟲類塵蟎都可能致敏。

【預防策略】

1.室溫不宜過高, 否則會使濕疹癢感加重。

2.衣服要穿得寬鬆些, 以全棉織品為好。

3.保持患兒身體、特別是發疹部位清潔、乾燥、避免交叉感染。

4.用溫水和不含鹼性的沐浴劑來清潔寶寶的身體, 洗後立即擦乾, 塗爽身粉。

5.衣服要勤換, 保證孩子身體乾淨、乾燥、涼爽, 少出汗。

6.經常修短寶寶的指甲, 減少抓傷的機會。

7.不要自行處置或盲目用藥。

新生兒紅臀

【知識點】

什麼是新生兒紅臀?

紅臀俗稱“紅屁股”“尿布疹”,主要是由於潮濕的尿布與皮膚摩擦;排出的大小便長期浸漬皮膚;使用粗糙的尿布或不透氣的塑膠布、橡皮布;或者使用有刺激性的肥皂、洗浴液等不適宜新生兒使用的衛生清潔用品造成的。發生部位除臀部外,兜尿布的其他部位,像會陰部、下腹部、大腿等處也容易發生類似症狀。紅臀可分為三度:I°表現為皮膚發紅;II°表現為表皮破損;III°表現為表皮破損面積較大。

【預防策略】

1.選用清潔細軟、吸水性強的尿布,可為純棉布,或一次性尿片。

2.盡可能在尿濕後立刻更換尿布;每次大小便後,應用溫水洗淨屁股,擦乾後可塗上5%鞣酸軟膏,可以起預防紅臀作用。

3.注意尿布的清潔衛生,必須使用符合衛生要求的合格一次性尿布。若重複使用布尿布,應及時將尿布用肥皂清洗並用開水燙洗,沖洗淨肥皂後,在太陽下曬乾後再用;在陰雨天,可用熨斗燙幹,避免病菌感染。

【治療策略】

1.保持臀部的清潔乾燥。

2.臀部濕疹可塗克黴唑軟膏或複方康納樂霜、達克寧霜。

3.臀紅(I°)可塗清魚肝油。

4.臀紅表皮破損(Ⅱ°),可塗紅汞魚肝油。

5.表皮破損面積較大,而且伴有滲液(Ⅲ°)可作如下處理:夏季室溫高時可使患處暴露於空氣中,多曬日光或照燈使局部蒸發、乾燥。也可使用家庭掌上型吹風機開到“暖風”檔,距皮膚15-20釐米給患處吹風,每日四次,每次五分鐘。暖風不但利於局部皮膚的癒合,還可以使患兒保持安靜。經常塗一些滋潤創面的清魚肝油,以免過度乾燥引起創面再度出血。用藥時用棉簽貼在皮膚上輕輕滾動。

發熱、感冒

【知識點】

什麼是發熱?

發熱是嬰幼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許多疾病在一開始時就表現為發熱。發熱是指體溫的異常升高。正常小兒腋下體溫為36℃~37℃,如超過37.5℃可以認為是發熱。

但是,小兒的體溫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常常可以出現一些波動。比如在傍晚時,小兒的體溫往往比清晨高一些。小兒進食、哭鬧、運動後,體溫也會暫時升高。衣被過厚、室溫過高等原因,也會使體溫升高一些。這種暫時的、幅度不大的體溫波動,只要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精神活潑,沒有其它的症狀和體征,一般不應該考慮是病態。

【知識點】

什麼是小兒感冒?

小兒感冒輕重程度相差很大,輕者,只是流清水鼻涕、鼻塞、噴嚏、或者伴有流淚、微咳,咽部不適,一般3~4天能自愈。有時也伴有發熱、咽痛、扁桃體發炎以及淋巴結腫大。發熱可持續2~3天至1周左右。小兒感冒時還常常伴有嘔吐、腹瀉。重者,體溫高達39℃~40℃或更高,伴有畏寒、頭痛、全身無力、食欲銳減,睡眠不安等全身症狀。

【防治策略】

1.注意室內通風,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清新,室溫維持在25℃左右。

2.如果小兒四肢冰涼而打寒顫,要用毛毯覆蓋;如果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可脫掉過多的衣物。

3.高熱退熱過程中會大量出汗,要做好皮膚護理,及時擦乾汗液,更換衣物,可用溫毛巾擦拭皮膚,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4.感冒時發熱並不需要一律給予降溫處理,除非體溫超過38.5℃,有既往有高熱驚厥史者,需及早給解熱劑,否則一般不必急於給退熱處理;因為體溫升高是人體的自然防禦反應,可使抗體合成增加,吞噬細胞活性增強,有時還有助於診斷和預後的判斷。

5.降溫方法:

★37.5℃以上可用溫熱毛巾擦全身,使皮膚的血管擴張,以利散熱。

★如為高熱,體溫超過39℃,可用冷水袋置於額部、腋下、腹股溝、膕窩等處以利降溫。

★不宜採用藥物降溫,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

★經上述處理體溫不退或病情加重者,應及時送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新生兒紅臀

【知識點】

什麼是新生兒紅臀?

紅臀俗稱“紅屁股”“尿布疹”,主要是由於潮濕的尿布與皮膚摩擦;排出的大小便長期浸漬皮膚;使用粗糙的尿布或不透氣的塑膠布、橡皮布;或者使用有刺激性的肥皂、洗浴液等不適宜新生兒使用的衛生清潔用品造成的。發生部位除臀部外,兜尿布的其他部位,像會陰部、下腹部、大腿等處也容易發生類似症狀。紅臀可分為三度:I°表現為皮膚發紅;II°表現為表皮破損;III°表現為表皮破損面積較大。

【預防策略】

1.選用清潔細軟、吸水性強的尿布,可為純棉布,或一次性尿片。

2.盡可能在尿濕後立刻更換尿布;每次大小便後,應用溫水洗淨屁股,擦乾後可塗上5%鞣酸軟膏,可以起預防紅臀作用。

3.注意尿布的清潔衛生,必須使用符合衛生要求的合格一次性尿布。若重複使用布尿布,應及時將尿布用肥皂清洗並用開水燙洗,沖洗淨肥皂後,在太陽下曬乾後再用;在陰雨天,可用熨斗燙幹,避免病菌感染。

【治療策略】

1.保持臀部的清潔乾燥。

2.臀部濕疹可塗克黴唑軟膏或複方康納樂霜、達克寧霜。

3.臀紅(I°)可塗清魚肝油。

4.臀紅表皮破損(Ⅱ°),可塗紅汞魚肝油。

5.表皮破損面積較大,而且伴有滲液(Ⅲ°)可作如下處理:夏季室溫高時可使患處暴露於空氣中,多曬日光或照燈使局部蒸發、乾燥。也可使用家庭掌上型吹風機開到“暖風”檔,距皮膚15-20釐米給患處吹風,每日四次,每次五分鐘。暖風不但利於局部皮膚的癒合,還可以使患兒保持安靜。經常塗一些滋潤創面的清魚肝油,以免過度乾燥引起創面再度出血。用藥時用棉簽貼在皮膚上輕輕滾動。

發熱、感冒

【知識點】

什麼是發熱?

發熱是嬰幼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許多疾病在一開始時就表現為發熱。發熱是指體溫的異常升高。正常小兒腋下體溫為36℃~37℃,如超過37.5℃可以認為是發熱。

但是,小兒的體溫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常常可以出現一些波動。比如在傍晚時,小兒的體溫往往比清晨高一些。小兒進食、哭鬧、運動後,體溫也會暫時升高。衣被過厚、室溫過高等原因,也會使體溫升高一些。這種暫時的、幅度不大的體溫波動,只要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精神活潑,沒有其它的症狀和體征,一般不應該考慮是病態。

【知識點】

什麼是小兒感冒?

小兒感冒輕重程度相差很大,輕者,只是流清水鼻涕、鼻塞、噴嚏、或者伴有流淚、微咳,咽部不適,一般3~4天能自愈。有時也伴有發熱、咽痛、扁桃體發炎以及淋巴結腫大。發熱可持續2~3天至1周左右。小兒感冒時還常常伴有嘔吐、腹瀉。重者,體溫高達39℃~40℃或更高,伴有畏寒、頭痛、全身無力、食欲銳減,睡眠不安等全身症狀。

【防治策略】

1.注意室內通風,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清新,室溫維持在25℃左右。

2.如果小兒四肢冰涼而打寒顫,要用毛毯覆蓋;如果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可脫掉過多的衣物。

3.高熱退熱過程中會大量出汗,要做好皮膚護理,及時擦乾汗液,更換衣物,可用溫毛巾擦拭皮膚,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4.感冒時發熱並不需要一律給予降溫處理,除非體溫超過38.5℃,有既往有高熱驚厥史者,需及早給解熱劑,否則一般不必急於給退熱處理;因為體溫升高是人體的自然防禦反應,可使抗體合成增加,吞噬細胞活性增強,有時還有助於診斷和預後的判斷。

5.降溫方法:

★37.5℃以上可用溫熱毛巾擦全身,使皮膚的血管擴張,以利散熱。

★如為高熱,體溫超過39℃,可用冷水袋置於額部、腋下、腹股溝、膕窩等處以利降溫。

★不宜採用藥物降溫,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完善。

★經上述處理體溫不退或病情加重者,應及時送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