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智慧

第一, 父母以身作則。

如果希望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建樹, 那麼爸爸媽媽首先應該為孩子做出榜樣。 爸爸媽媽可以與鄰居親切問候, 積極參與所在地區的各種活動等, 做出與人和諧相處的表率給孩子看。 只有父母關愛、尊重孩子, 孩子才會關愛、尊重他人。 因此,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父母自始至終都要以身作則。

第二, 看著孩子的眼睛與之交談。

一旦時間允許, 父母便應抓緊機會, 看著孩子的眼睛與之交談, 因為注視對方眼睛意味著願意與其建立友好關係。 另外, 孩子能夠通過身體接觸體會到親密感及安全感,

Advertisiment
因此, 只要有機會父母就應該去擁抱、親吻、疼愛孩子。

第三, 邀請孩子的朋友。

可以在週末或孩子過生日時邀請孩子的朋友及媽媽前來做客, 借此增進雙方友誼。 招待客人時, 只需準備簡單的飯菜及茶水就足夠了。 這樣, 不僅孩子們可以相互嬉鬧玩耍, 媽媽們也變得更加親近, 可以進一步交流有關孩子的各種教育心得。

第四, 將孩子送到他的朋友們常去的學習班和俱樂部。

如果孩子之間不能親密接觸, 即使在同一個幼稚園、同一班級中相處一年, 彼此也有可能會感到陌生。 因此, 我們應讓孩子們去同一個學習班共同學習, 或一起參加小規模的俱樂部活動, 藉以增加孩子相互親近的機會。 另外, 週末邀請孩子的朋友及媽媽一起外出郊遊,

Advertisiment
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這樣, 不僅孩子之間能夠拉近距離, 媽媽們也能夠借此相互交流育兒經驗, 各自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並進一步加深感情。

第五, 與鄰居間保持親密關係。

要與家有同齡孩子的鄰居變得更為親密。 在與鄰居媽媽一起送孩子們去幼稚園, 或輪番為孩子們購買零食等互助活動中, 鄰里關係能夠得到進一步加深。 當關係變好以後, 倘若急事當頭, 便可以把孩子託付給鄰居照顧。 分攤重擔不僅可以有效節省時間, 而且還能夠令彼此間產生出親近感, 可以說, 對於孩子和媽媽時常分離的家庭而言, 遠親不如近鄰。

第六, 讓孩子和同齡兒童一起玩耍。

要多為孩子創造與其他兒童一起遊戲、玩耍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在遊戲過程中, 孩子不但能夠進一步加深與朋友間的親密關係, 而且又能夠直接領悟到“凡事必須遵照一定順序進行”的道理及其他的所需遵守的遊戲規則。 另外, 孩子可認識到“在遊戲中, 某些玩具需要與他人共同分享”。

第七, 增進與孩子間的親密度。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與父母關係良好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更易遵守並適應必要的規則。 另外, 和爸爸關係良好的孩子社交能力較強, 善於結交朋友, 而與爸爸關係較差的孩子則沒有好朋友可言, 他們會自卑地認為其他孩子都不喜歡自己, 其社會適應能力較為低下, 時常會惹出事端。 簡而言之, 孩子們會以爸爸媽媽的形象為準則, 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康、正面的自我形象,

Advertisiment
並從中獲得自信。

來源:《上班族媽媽的教子寶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