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們你們是否真的會愛孩子

說起愛孩子, 有的家長不屑一顧:愛孩子, 這是連老母雞都會的事兒啊, 還需要什麼學問?也有些父母困惑茫然:我的愛為什麼不能打動孩子?


媽媽們你們是否真的會愛孩子

事實上, 愛孩子並非像老母雞護小雞那般簡單, 也並不是想像中那樣深不可測, 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懂愛、會愛。

把愛藏起一半把愛藏起一半

把愛藏起一半把愛藏起一半, 是一位母親意味深長的話, 精彩極了!對孩子“把愛藏起一半”, 意即要求家長學會節制地愛, 理智地愛。 如果什麼事兒都包辦代替, 什麼時候都不敢鬆手放開, 一旦孩子大了,

Advertisiment
離開了我們, 那我們的愛將會顯得鞭長莫及, 最後受害的還是孩子。 那位元母親還講了這樣一個事例——

一個隆冬的週末, 我在家裡做家務, 忙得團團轉。 兒子在外邊打雪仗滾雪球堆雪人玩了整整一天, 回到家裡還撒嬌, 疲憊的我有點氣惱地把他拽住, 強迫他和我一起掃院子裡的雪。 兒子一邊掃雪一邊哭, 我看著他那凍得通紅的小手和那副委屈的樣子, 不禁心疼起來:孩子畢竟還小!但我很快克制住了自己, 讓他跟我一起繼續掃雪, 同時和他聊我小時候幫大人幹活的往事, 我講得繪聲繪色, 小兒子也聽得十分入迷……從那以後, 我有意識地安排他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漸漸地他養成了愛勞動的好習慣。

這位“硬”起心腸“整”子有術的母親,

Advertisiment
可謂走了一步家教的“高棋”!

將愛寓於無聲

在與孩子情感交流時, 親吻、握手、撫摸、擁抱以及目光接觸等都是溝通的方式。 這些動作看起來似乎不值一提, 但對那些需要慰藉和鼓勵的孩子來說彌足珍貴。 生活中, 做父母的應學會並善於運用這種“無聲勝有聲”的愛的語言, 讓它們取代令孩子們頭疼的嘮叨和訓斥。


媽媽們你們是否真的會愛孩子

作家莫小米在一篇《於無聲處》中講述了一位“苦心”母親的故事——苦於與她那上小學的兒子不能溝通。 她苦口婆心地與他談、談、談, 卻總是沒有效果。 有一天, 兒子在學校又惹了事, 母親卻突然因患喉炎失了音。 當她拉著孩子的手面對面坐下時, 她急啊、氣啊,

Advertisiment
可不能說一句話, 只是緊緊地將孩子的手握在手心很久很久……第二天, 兒子對母親說:媽媽, 你昨天什麼都沒說, 但我全明白了。 出乎意料的效果, 令這位“苦心”的母親熱淚盈眶……

有時, 一個微小的動作卻勝過一大堆苦口婆心的話語。

讓愛走進心靈

“只要孩子學習好, 能考上大學, 自己再苦再累也值!”一位家長這樣說。 可遺憾的是, 他的良苦用心卻未能感動孩子, 孩子在日記裡寫道:“我的書包已經夠重的了, 我不願再背上‘精神的包袱’, 可他們根本就不體諒我的苦楚, 我有時真恨他們!”


媽媽們你們是否真的會愛孩子

那麼, 應如何讓孩子真正懂得我們的這份“情”, 並主動愉快地接受我們的這份“愛”呢?我的建議是, 讓愛走進孩子的心靈!

Advertisiment

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孩童時的情景和心理吧, 想想我們小時候喜歡父母當著眾人的面兒羞辱訓斥自己嗎?喜歡父母態度蠻橫地駁斥自己的申辯嗎?樂意父母事無巨細的包辦和沒完沒了的嘮叨嗎?儘管今天的我們已明白那是一種愛, 可那樣的愛, 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孩子能消受得了嗎?

其實, 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如果能時常站在孩子的角度, 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我相信, 愛一定會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