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咪們要留意 五問兒童疫苗接種

按照國家規定定期給寶寶注射疫苗是每個父母必做的事情, 但媒體中偶見的疫苗注射引發的悲劇也讓很多父母唏噓不已, 心中充滿了對兒童疫苗接種的諸多疑惑, 甚至一提到給寶寶打疫苗就心有餘悸。 小編這裡對一些父母最關心、最常遇到的疫苗注射疑惑進行了搜集整理, 希望能夠幫助那些對疫苗注射知之甚少的新手爸媽更好地做好兒童疫苗的接種工作。


哪些情況下要暫緩接種疫苗

Q1:哪些情況下要暫緩接種疫苗?

A1:空腹饑餓時不宜預防接種。

當孩子有腹瀉時, 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數超過4次的患兒,

Advertisiment
須待恢復兩周後, 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感冒、輕度低熱等一般性疾病視情況可暫緩接種。

體溫超過37.5℃, 有腋下或淋巴結腫大的小兒不宜接種, 應查明病因治癒後再接種。

患有皮炎、化膿性皮膚病、嚴重濕疹的小兒不宜接種, 等待病癒後方可進行接種。

有哮喘、蕁麻疹等過敏體質的小兒不宜接種。

最近注射過多價免疫球蛋白的小兒, 6周內不應該接種麻疹疫苗。

嚴重營養不良、嚴重佝僂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兒不宜接種。

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和活動型結核病的小兒不宜接種。

神經系統包括腦、發育不正常, 有腦炎後遺症、癲癇病的小兒不宜接種。


接種乙肝疫苗後不產生抗體怎麼辦

Q2:接種乙肝疫苗後不產生抗體怎麼辦?

Advertisiment

A2:注射完三針乙肝疫苗之後, 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的孩子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這個比率一般在95%以上, 個別的孩子注射完之後抗體比較低甚至根本就沒有抗體, 這個要區別對待。 通過檢查抗體水準低到多少, 十個單位的以下或者兩個單位叫做陽性, 但是屬於低抗體水準, 一般我們採取加強一到兩針, 使他的抗體更高一點, 達到預防乙肝的目的。

Q3:為什麼打了疫苗後還是得了這種病?

A3:所有的藥和疫苗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 有些疫苗效果好一些, 有的疫苗效果差一些, 比如麻疹疫苗免疫效果比較好, 但是痢疾疫苗、傷寒疫苗就不是太好, 目前有的腮腺疫苗免疫效果也不太好, 所以說不是接種疫苗之後百分之百可以預防一些疾病。

Advertisiment
但可以肯定的是, 接種疫苗後即使得病也比沒接種疫苗時得病的症狀要輕, 恢復要快。


接種疫苗後發熱正常嗎

Q4:接種疫苗後發熱正常嗎?

A4:這是很多家長會遇到的情況。 有些小孩打完預防針當天或第二天會出現發熱, 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這種發熱, 可能是疫苗的副作用, 也可能是與其他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的偶合反應。 一般疫苗反應引起的發熱持續時間短, 不伴有呼吸道症狀。 如果體溫不超過38.5℃, 就不需要用退熱藥, 給小孩適當多飲些水, 多照顧孩子, 多數兒童24小時後就會退熱。 如果體溫超過38.5℃, 就要給孩子服退熱藥, 並且密切觀察孩子的變化, 有些小孩會因為發熱而出現高熱驚厥。 如果伴有其他症狀,

Advertisiment
要儘快找兒科大夫診治。 如果小孩還伴有其他呼吸道症狀, 就應該按照感冒治療。

Q5:接種疫苗後局部紅腫正常嗎?

A5:正常。 寶寶疫苗接種部位出現紅腫是炎症表現, 是身體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 注射本身就已形成了輕微創傷, 有可能引發炎症。 此外, 疫苗中刺激寶寶產生抗體的成分和穩定劑、防腐劑都是刺激性物質, 容易導致局部產生炎症, 而且疫苗對寶寶身體來說是一種異物, 同樣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炎症。 此外, 家長要多加關注注射部位皮膚的紅腫現象。 如接種部位紅腫範圍較小, 程度較輕, 能在幾天內消退, 說明炎症反應很快被控制了, 不會造成傷害, 家長無須擔心;如果紅腫範圍較廣, 較為嚴重, 應到醫院就診,

Advertisiment
但看醫生前要告訴醫生疫苗種類和接種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