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婦科腹腔鏡手術中,哪些細節不容忽視?

一、患者體位

借用郎景和院士的話:體位, 不能將就。 不知你是否發生過以下這些情況:1)擺好截石位準備行子宮切除, 讓舉宮的助手暴露子宮直腸陷凹, 可子宮怎麼也抬不起來。 原來是患者臀部沒有離開床緣, 舉宮器手柄磕在床緣上, 沒法繼續上舉子宮。 2)原以為是簡單的畸胎瘤, 進腹後發現是卵巢惡性腫瘤, 需要切除子宮。 完了, 是平臥位!於是, 在護士和麻醉醫生們的抱怨中, 你難為情地掀掉無菌巾, 重新洗手、消毒。 出現這些情況多是忽視體位元惹的禍。

圖片來源於網路

首先, 關於體位的第一個問題是選膀胱截石位還是仰臥位(婦科手術以這兩種體位為主)。

Advertisiment
明確的必須取截石位元的情況這裡就不贅述了。 問題往往出在那些原以為仰臥位可以完成手術的案例。 對於有多次手術史可能盆腔粘連嚴重的, 有可能是惡性腫瘤需要擴大手術的, 子宮肌瘤尤其是長在子宮後壁的, 最好就別偷懶, 花些時間擺截石位。 那為了避免更改體位全都擺截石位不就行了嗎?如果你的手術臺夠高大上, 擺截石位跟平臥位一樣簡單, 那沒任何問題。

其次, 需要注意截石位元的擺法, 這是比較容易失策的地方。 有幾個注意點:1)大腿不能屈曲太多, 小於 15度, 最好與腹部一個平面, 不然可能妨礙主刀的左手操作。 2)頭低腳高盡可能較大限度,

Advertisiment
20-30度, 尤其是肥胖患者。 盆腔沒有腸管和網膜打攪, 那手術會輕鬆不少。 3)臀部一定要超出手術床緣3-5cm, 不然, 就會發生第一個例子中的情況, 難以上抬子宮。 當然也不能超出太多, 整個臀部都懸空了剩下腰部在支撐, 那容易引起腰部損傷。 其他需要注意的細節比如不要讓手臂下垂, 要固定在手術臺兩側, 避免臂從神經的損傷;在大腿與支架之間墊上軟布, 以防止腿部神經或肌肉損傷。

二、術後排空腹腔及皮下積氣

術畢腹腔積氣一般都會被及時排出, 或用吸引器吸走氣體, 或敞開Troca切口讓氣體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在氣體未排出之前用力壓下腹來加速排氣, 小心腸管或網膜被氣流帶入切口形成切口疝。

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的是皮下積氣。

Advertisiment
這裡討論的不是嚴重的, 引起血氣改變並需要立即中轉開腹的皮下積氣。 這裡談的是發生在體型偏瘦或皮膚鬆弛的患者身上, 局限在Troca切口周圍的皮下積氣。 在縫合切口皮膚之後, 積氣無法排出, 就會進入薄弱的陰阜或會陰皮下, 引起皮下氣腫, 甚至皮下積血。 這極少帶來嚴重後果, 術後數日都會慢慢吸收, 但有簡單的辦法避免這些併發症的發生。 在縫合切口之前, 碘伏消毒下腹皮膚之後, 利用碘伏的潤滑作用, 朝切口方向單向按摩皮膚, 這樣皮下積氣就會通過切口排出。 如果有皮下積氣, 你的手指會有撚發感, 皮膚切口邊緣也會有氣泡冒出。

三、術後縫合切口

這是腹腔鏡手術的最後一步。 可能你會說,

Advertisiment
0.5-1.5cm大小的切口, 有什麼好注意的啊。 那很可能是你比較幸運, 沒有在這裡翻過船。 筆者有見過切口持續出血而休克的, 有經歷過切口小腸疝的。 發生切口疝的是個宮頸癌患者。 患者體重指數33, 腹壁脂肪厚約4.5cm(下圖左CT)。 手術順利, 術後第二天患者排氣, 第三天於咳嗽後出現左下腹疼痛, 肛門停止排氣, 伴噁心嘔吐, 左下腹切口處可觸及邊界不清包塊。 繼續觀察至術後第四天, 患者症狀加重, 急診CT提示切口疝(下圖左)。 遂行急診手術, 術中發現左下切口疝, 一段長約10cm小腸(下圖右)經肌筋膜缺損疝入皮下脂肪中。 還好及時手術解除嵌頓, 不然很可能發生小腸壞死。 究其原因, 一是手術醫生大意, 未關閉切口肌筋膜層, 二是患者肥胖,
Advertisiment
脂肪層間隙大, 給小腸疝入提供了空間。 切口疝發生的幾率極低, 但若發生, 後果嚴重。 腹壁切口的縫合, 尤其是對大切口的全層縫合是規避切口疝的唯一方法。 如果是肥胖患者, 依靠常規的縫針很難做到全層縫合。 文獻裡有介紹腹腔鏡切口縫合的特殊器械, 原理比較簡單, 通過器械引導縫線全層雙向穿透腹壁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