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威脅,這一招你用過嗎?

要是再不聽話, 就叫員警叔叔把你抓去。
再哭?再哭, 媽媽就不要你了。
再哭, 讓狼把你叼走!
還敢撒謊, 我撕爛你的嘴巴!
走不走?你不走我走了!
這些話, 我們肯定不陌生, 小時候父母們忍無可忍, 經常咬牙切齒吐出這樣的語句;現在我們也為人父母了, 當年的威脅你還在用嗎?

好網網友liang_xu: 
半夜兩點, 晶晶在我們床上玩得起勁, 一點困意也沒有。 疲憊不堪的我和老公被她吵得睡不了覺。
“再不好好睡覺就把你仍出去!”老公終於忍無可忍, 對在床上竄來竄去的晶晶大吼了一聲。
哇, 我聽了都覺得可怕。 從什麼時候開始,

Advertisiment
我們對晶晶採取這種威脅策略了!
老公當然不會把晶晶扔出去, 這個威脅是可笑而無用的, 連兩歲的孩子也知道。
我們為什麼會使用威脅這一招?你覺得有用嗎?你真的會說到做到嗎?
好網網友甜蜜蜜: 
早就這麼用過了, 非但沒用, 反而適得其反。 等孩子大點後, 我再這麼說, 她就真的會離開家, 我不讓她走, 她還會振振有詞地說:“你不是要把我扔出去嗎?我聽你的話, 我出去。 ”所以我們大人再怎麼生氣, 也不要說這句話。
好網網友zq_0923: 
吃飯時東搞西搞, 我就威協她:“再不好好吃, 把你賣掉, 賣得遠遠的, 見不到爸爸媽媽……”, 她就著急了, 馬上把飯吃得個光光。
好網網友tjrj1975: 
從沒用過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種招數在無計可施的時候還是很有用的,
Advertisiment
但我不會說什麼扔掉之類的話。
我們社區裡有一家養了一只好大好大的狗, 叫大毛毛, 立起來比睿睿都高, 睿睿很害怕。 所以有時在睿睿不聽話的時候, 我會嚇她, 大毛毛專在不聽話的小孩子旁邊坐著不走, 你要再鬧, 大毛毛就來了。 睿睿害怕大毛毛來就聽話了, 不鬧了。
雖然知道這種方法不太好, 但偶爾還會用一下的。
好網網友楨楨的媽媽: 
我爸媽嚇我哥的小孩, 如電視關了之後會發出啪、啪的聲音, 就說狼到電視裡了, 不睡覺就要來了, 他也信了, 就乖乖睡覺。
好網網友梓健媽媽:
在梓健不聽話的時候, 或者不肯吃飯的時候, 我就跟他說如果不聽話的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或者說他不聽爸爸媽媽的話, 爸爸媽媽以後也不聽他的話了。
Advertisiment
他想要媽媽買什麼東西媽媽也不聽了, 也不買了。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威脅?

……

[點擊更多精彩討論]

一位母親在路邊哄孩子。 小孩子不聽勸, 拼命地哭。 母親說好話, 給他東西, 都不管用。 最後, 母親實在不耐煩了, 大聲說:“你還哭不哭?再哭我就走了!”並做出要走的樣子。 孩子哭得更凶了。 母親二話不說, 扭頭就走。 孩子見媽媽真的走了, 不要他了, 慌了神, 趕緊追上去, 邊哭邊喊:“媽媽, 不要扔下我, 我不哭了……”

這樣的場面看著是很令人心疼的。 這位母親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非這樣對孩子不可嗎?父母是孩子最依賴的人。 孩子從出生起, 就對父母有特別的眷戀, 同時也有著沒有父母就不能生存的潛在不安感。 心理學上管它叫“基礎不安”。

Advertisiment
不管孩子是否懂事, 他的心裡, 都經常有“爸爸媽媽會不會不要我”這樣的擔憂。 在這種心理背景下, 還對孩子說“你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 他的潛在不安會加劇, 易於受到大人無法想像的打擊。 這種精神上的不安, 很可能會讓孩子做出極端的舉動, 比如自殺。 到這個時候, 父母後悔就太遲了。

孩子畢竟是孩子, 他有時並不明白父母只是為了哄他而說出恐嚇的話, 並非真的不要他或不愛他。 作為父母, 應該明白, 恐嚇和威脅是一種很愚蠢的手段, 它不但不能讓孩子變得聽話, 而且會傷害孩子的心靈。

孩子需要的是一種安全的環境, 包括身邊的和心靈的。

每個人都會有恐懼的心理。 這種恐懼又分為兩種,

Advertisiment
一種是自然的本能反應, 即對於危險的恐懼。 另一種就是神經性的憂慮, 即一個人在沒有遇到危險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無端的害怕, 可能說不出理由, 也可能說出了, 在常人看來不足以引起恐懼。 小孩子最容易產生這種神經性的恐懼。 所以, 家長不僅不能恐嚇孩子, 以免加深孩子的恐懼, 還要以正確的方法教育他, 使他不致於產生無謂的恐懼心理。

孩子不聽話時, 如果你對他說:“你不聽媽媽的話, 就讓妖怪來捉你!”這的確比費心地向他解釋為什麼要聽話、怎麼才算聽話容易得多, 可是, 它產生的後果卻是許多家長始料未及的。

千萬不要用醫生、員警、老師及其他讓孩子害怕的人去恐嚇他。 一個怕醫生的孩子, 生病的時候是不會跟醫生合作的;一個怕員警的孩子,即使他迷路了,他也不會去問員警;一個怕老師的孩子,怎麼可能安心聽老師的課?

所以,易於造成孩子精神不安的話,千萬說不得。

孩子的心裡有不安的土壤,重則會萌發出許多恐懼,並可能最終演繹為不幸;輕則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性格壓抑。而這,就相當於毀掉了一個好好的孩子。

生病的時候是不會跟醫生合作的;一個怕員警的孩子,即使他迷路了,他也不會去問員警;一個怕老師的孩子,怎麼可能安心聽老師的課?

所以,易於造成孩子精神不安的話,千萬說不得。

孩子的心裡有不安的土壤,重則會萌發出許多恐懼,並可能最終演繹為不幸;輕則無法集中精力學習,性格壓抑。而這,就相當於毀掉了一個好好的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