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護理>正文

如何預防寶寶藥物過敏

藥物過敏反應:一般發生在少數過敏體質的小兒, 它與用藥的劑量、給藥的途徑和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無關。 藥物, 無論口服、注射、外用或噴霧, 皆可發生皮膚、粘膜以致全身的損害。

藥物過敏反應分即刻反應和遲緩反應。 前者在用藥后瞬間出現, 比如注射青霉素后, 甚至皮試中即可發生胸悶、心慌、氣短、面色發青、大汗淋漓、手足冰涼, 甚至脈細弱以至休克。 這種藥物反應較嚴重, 不及時搶救, 可造成小兒死亡。 而遲緩反應是在用藥數日后出現皮疹且疹型不一, 有固定型藥疹、蕁麻疹、猩紅熱樣皮疹、麻疹樣皮疹等,

Advertisiment
重者可有剝脫性皮炎。 即刻反應者往往伴全身癥狀。 遲緩反應者可有剝脫性皮炎。 即刻反應者往往伴全身癥狀。 遲緩反應者可在局部或僅侵犯皮膚或一個臟器, 癥狀相對較輕。

發生藥物過敏怎么辦

處理藥物過敏, 首先要認識它的一些表現。 輕度藥物過敏會出現皮膚潮紅、發癢、心悸、皮疹、呼吸困難等表現, 嚴重者可出現休克, 甚至死亡。 如果服藥后出現不適, 首先應從它的說明書中查找蛛絲馬跡。 如果用藥后出現的癥狀在說明書不良反應一欄已有明確注釋, 則發生該藥物過敏反應的可能性較大。

另外, 還可以根據用藥后的時間關系進行推斷。 有的過敏癥狀在用藥后的數秒或數分鐘內就會發生, 如胸悶、心跳加速、臉色蒼白、脈弱、血壓下降等,

Advertisiment
需立即搶救;有的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發生, 如發熱、固定性紅斑、水皰、惡心、嘔吐或腹痛等;有的1~2周后發生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或水腫;有的甚至在停藥后較長時間發生耳聾、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一旦發生過敏反應, 要立即停用可疑藥物, 盡快去醫院及時診治。 如果過敏反應輕微, 家中又備有抗過敏藥物(如開瑞坦、撲爾敏、西替利嗪等), 可按說明書指示的用法立即使用。 如果患者出現胸悶、氣短、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冰涼、血壓下降等表現, 應立即送醫院。 在去醫院之前, 要迅速設法讓患者就地平躺, 讓頭偏向一側, 解開衣扣, 確保呼吸通暢, 若能采取一些簡單的急救措施, 如清除口鼻內分泌物、吸氧,

Advertisiment
則更利于緩解病情。

如何預防寶寶藥物過敏

(1)提高和增強對藥物過敏反應的警覺和意識。 當使用某種藥物后, 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皮疹, 或突然發生胸悶、心慌、頭暈、出冷汗、惡心、嘔吐等癥狀時, 應及時請醫生診治, 切莫錯失治療時機。 這一點, 有過敏體質或遺傳特質的人尤其應該注意。

(2)若曾發性過某藥物過敏, 應將藥名記錄下來, 每次就診時都主動將其告知醫生, 以免再次誤用。

(3)夏日在日光照射下工作時間較長者, 應避免使用有光敏反應的藥物和食物, 如沙星類藥物(如氟哌酸)、灰黃霉素、奎尼丁、補骨脂、莧菜等。

(4)某些藥物, 如青霉素, 需做皮試或其他測試, 以明確是否存在藥物過敏。 使用此類藥物, 切不可嫌麻煩,

Advertisiment
不經測試就直接使用。 即使通過測試, 可以使用, 也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了解其特點和不良反應情況, 使用中注意觀察可疑反應。

(5)不要抱著僥幸心理再次使用過敏藥物。 患者已對某藥過敏時, 該致敏性可能持續很久, 甚至伴隨終生;若不慎再次用藥, 可使以往的癥狀重現甚至更嚴重, 使用次數越多, 可能反應越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