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預防孩子滋長自私心理

現在, 孩子已經不自覺地成了家庭的“小皇帝”, 時間久了, 便形成了自私的性格。 這就提醒了家長們, 在把希望和愛傾注于孩子身上的同時, 也要防止他們滋長自私心理。

心理學家認為, 孩子的心理要健康發展, 需要擁有一個和諧安定的家庭環境。 和諧的家庭環境需要有以身作則的父母。 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 這充分說明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父母的行動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無聲的語言, 有形的榜樣。 教育孩子誠實, 家長應該首先做到誠實守信。

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父母)和兒童談話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或教導兒童, 吩咐兒童的時候, 才是執行教育工作。 在你們生活的每一瞬間, 都教育著兒童……”宋慶齡女士也曾經說過:“成年人之間的一言一行, 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大人騙自己的孩子, 孩子也學會了欺騙……

因此, 父母要以自身的優秀品質來影響孩子、引導孩子, 使孩子成為一個誠實, 正直, 有高尚品質的人。 強調“身教”的重要性, 並不是說可以忽視言教, 身教與言教密切結合, 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正處於從本能走向自覺的階段, 是人的心理和性格開始萌芽的重要時期。 在這個時期為幼兒創造一種良好的教育環境, 對於幼兒今後的心理和性格的造就, 具有很大的決定作用。

Advertisiment

有的家長一見家中的“小皇帝”發脾氣, 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 一切順從孩子。 孩子要吃什麼, 父母就做什麼, 孩子要什麼, 父母就買什麼, 孩子想要高檔的玩具, 父母一概滿足其要求。 父母在這種百般呵護下, 他們的自我意識增強, 家中一切必須以他的情緒變化和要求為中心, 如果達不到要求, 動輒發脾氣, 這就是滋長兒童自私觀念的溫床。

當孩子出現自私心理時, 家長應如何應對?

(1)切莫把孩子置於只享受, 滿足欲望而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地位, 要讓他們懂得欲望的滿足和履行義務是間等重要。 如有好吃的, 不是自己獨自享用, 而足主動與他人分享。 在家務上, 則常常想到自己應該幫助父母幹點什麼, 這樣孩子才會養成尊重長者,

Advertisiment
關心別人的習慣, 而不會事事只想到自己。

(2)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 甚至是合理的要求也不可以百依百順。

(3)家長也可以用一些優秀的寓言故事來教育孩子。 受幼兒年齡, 身心發展以及社會經驗的影響, 孩子對直接的言傳身教或許理會不了, 但孩子模仿能力很強, 可以根據寓言故事中的榜樣在調節自己的行為。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孑L融讓梨”的故事, 讓孩子懂得謙讓的美德。

總之, 孩子的心靈是—塊土地, 父母播下思想的種子, 就會到得行為的收穫, 播下行為的種子, 就能得到習慣的收穫, 播下習慣的種子, 就能得到品德的收穫:播下品德的種子, 就能得到命運的收穫,

在孩子品德和心理的培養過程中, 父母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Advertisiment
因為父母是離杖子最近的人。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破子的榜樣。 家長的責任應該是訓練兒童逐漸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束縛。 人類社會要求人們相互協調、合作, 關心和幫助。 如果一個人只想到自己, 就容易發展成為一個自私, 吝嗇、不受歡迎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