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防止一個寶寶兩種表現

每天幼稚園放學時, 總會有家長問起孩子在園的情況, “老師, 我們家樂樂肯不肯吃飯?”“老師, 陽陽上課聽不聽話?”等。 當得知孩子在園表現還不錯時又會感歎, “老師, 我們家孩子在家調皮得不得了, 只有靠你們教了。 ”“你們老師最有辦法了。 ”“老師的話比我們的話管用多了。 ”

如今, 一個寶寶兩個樣已經成了普遍現象。 在家裡孩子什麼都“不會”, 什麼都不做, 在幼稚園裡卻變得很能幹, 什麼都會做, 什麼都願意搶著做。 難道真的像家長所說的, 孩子只聽老師的話, 老師最有辦法嗎?當然不是!幼稚園不是神奇的地方,

Advertisiment
老師也不是魔法師。 且看下麵的對照:

幼稚園:作為具有專業素質的教育者,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有目的性的, 知道什麼對孩子有益, 什麼不利;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有原則的, 不會過分溺愛孩子、遷就孩子(這並不代表我們不愛孩子)。 正是這樣, 在一點點的訓練中, 孩子們成長了, 也變得能幹了!

家庭:家長往往忽略了教育引導的責任, 在家裡什麼事都捨不得讓孩子做, 犯了錯也捨不得責備。 於是, 依賴、惰性、任性漸漸地出現在孩子的身上, 這時候家長開始為孩子越來越不象話、越來越難教著急了。 其實孩子“今天”的表現就是父母“昨天”的教育, 父母“今天”的教育將影響孩子“明天”的行為!

為了防止一個寶寶兩種表現, 家庭教育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則。

Advertisiment

1、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前提

午餐對我們班的嘉程來說是個老大難問題, 吃飯速度特別慢, 嚴重挑食, 遇到喜歡吃的就吃, 遇到不愛吃的就做“嘔吐”狀, 這一天吃花菜又做“嘔吐”狀了。

嘉程媽媽也是教師, 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視。 為了讓媽媽更清楚地瞭解孩子的情況, 我把孩子用餐的照片發給她看, 告訴她中班孩子的正常用餐時間是30分鐘, 而嘉程花了48分鐘, 同時把孩子吃花菜“嘔吐”的狀況跟她說了。 嘉程媽媽忙向我解釋說孩子不喜歡吃這些菜, 所以一吃就“嘔”;孩子體質較弱, 為了讓孩子肯吃飯, 在家只吃白飯和湯, 而且要奶奶喂才肯吃, 還常常是邊看電視邊吃飯, 沒有時間的限制。

從嘉程媽媽的講述中我發現這個家庭的教育理念存在著嚴重的偏差。

Advertisiment
於是我嚴肅認真地告訴她, 幼稚園裡的食譜都是保健老師根據營養科學為孩子精心設計的, 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作為旁觀者, 我們可以按奶奶的要求只給孩子吃白飯和湯, 孩子吃得開心我們也省心;但是作為老師, 我們有義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同時, 我分析了孩子的“嘔吐”, 花菜並沒有什麼奇怪特殊的味道, 也是很好下嚥的, 其實孩子只是用這種“嘔吐”的方式來和家長抗衡。 嘉程媽媽說她也明白這些, 只是不太想逼著孩子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她希望能給孩子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 讓孩子自然地成長。

針對她這樣的想法, 我說適度的要求還是必要的,

Advertisiment
孩子不肯吃菜已經明顯影響了體質, 中班的孩子光靠谷類食物和牛奶的攝入, 營養肯定是不夠。

第二天用餐, 我又特地關注了嘉程的用餐情況, 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用餐。 於是我又跟他媽媽進行了交流, 講述了孩子的進步。 原來, 嘉程媽媽昨天回家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告訴孩子一直生病跟不吃菜有關, 晚餐也鼓勵孩子吃菜。

嘉程的這一案例讓我們清晰地看到, 家長教育理念的偏差往往會助長孩子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 作為孩子的監護者, 家長也應該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2、遵循一致性原則是家庭教育的有效保障

曾在央視上看到這樣一個案例:孩子看了很長時間電視,

Advertisiment
媽媽說“再看10分鐘就關掉吧”, 孩子發脾氣了;爸爸趕快哄她說“再看半個小時”, 孩子依舊不高興;奶奶說“就讓她看吧”, 孩子這才開心起來。 瞧這一家子。 你說孩子最喜歡誰的話?當然是奶奶的, 因為奶奶的話對她來說最有利啊。 像這樣, 在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育下, 一個孩子不止會出現兩個樣, 甚至還會出現多個樣呢!

在科學家教理念已相當普及的當下, 很多家庭還是以孩子為中心。 有時爸爸媽媽說幾句, 姥姥姥爺就不高興了, 有了困難爺爺幫著“去克服”, 有了錯誤奶奶幫著去“認錯”。 就是年輕的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存在不一致的現象。 這太多太多的不一致, 對孩子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了他們是非不清, 甚至是非顛倒,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盛氣淩人、不懂禮貌、撒謊等不良行為和性格。可見,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多麼重要。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做到正確意見大家都支援,錯誤做法大家都制止,並給孩子講清道理。同時要講究教育的藝術性,這樣全家人緊密配合,才能形成統一的教育力量,增強家庭教育的效果,使孩子始終得到正確行為和思想的引導,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掌握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實際情況來開展教育。再次家庭教育的目標只有和幼稚園教育目標保持一致,才能説明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3、遵循持續性原則是家庭教育的長久戰略

開學的時候,小軼在幼稚園裡會自己穿脫衣服;可從11月份開始,孩子常常衣服穿不上,褲子脫不下,褲腿不會翻,鞋子會穿反……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跟他媽媽進行了溝通,瞭解到假期時天熱穿的少,媽媽就讓孩子自己練習穿脫衣服,孩子也基本掌握穿脫的方法,所以開學時一直自己穿脫;到了11月份,天氣轉涼,媽媽怕孩子起床自己穿衣會著涼,所以就一手包辦了。

這個穿衣的簡單案例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一時的教育只有一時的成效,長久的持續教育才能讓教育的功能也持久化。其實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也應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但是有的家長往往會忽視這一點。今天心情好,或者覺得孩子某方面的習慣不好了,就管管孩子,教教孩子;明天自己不開心了,就任由孩子去,這樣孩子的好習慣是很難養成的。

遵循持續性原則也是家庭教育的難點,孩子有惰性,家長也會有惰性。如果家長能持之以恆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採用合理的教育行為,那麼一個寶寶兩個樣的現象就不會再出現了。

甚至是非顛倒,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盛氣淩人、不懂禮貌、撒謊等不良行為和性格。可見,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是多麼重要。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做到正確意見大家都支援,錯誤做法大家都制止,並給孩子講清道理。同時要講究教育的藝術性,這樣全家人緊密配合,才能形成統一的教育力量,增強家庭教育的效果,使孩子始終得到正確行為和思想的引導,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掌握科學、正確的教育方法,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實際情況來開展教育。再次家庭教育的目標只有和幼稚園教育目標保持一致,才能説明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3、遵循持續性原則是家庭教育的長久戰略

開學的時候,小軼在幼稚園裡會自己穿脫衣服;可從11月份開始,孩子常常衣服穿不上,褲子脫不下,褲腿不會翻,鞋子會穿反……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跟他媽媽進行了溝通,瞭解到假期時天熱穿的少,媽媽就讓孩子自己練習穿脫衣服,孩子也基本掌握穿脫的方法,所以開學時一直自己穿脫;到了11月份,天氣轉涼,媽媽怕孩子起床自己穿衣會著涼,所以就一手包辦了。

這個穿衣的簡單案例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一時的教育只有一時的成效,長久的持續教育才能讓教育的功能也持久化。其實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也應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但是有的家長往往會忽視這一點。今天心情好,或者覺得孩子某方面的習慣不好了,就管管孩子,教教孩子;明天自己不開心了,就任由孩子去,這樣孩子的好習慣是很難養成的。

遵循持續性原則也是家庭教育的難點,孩子有惰性,家長也會有惰性。如果家長能持之以恆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採用合理的教育行為,那麼一個寶寶兩個樣的現象就不會再出現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