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通過食療治寶寶腹瀉

腹瀉是最常見的嬰幼兒疾病, 小兒具有“稚陽稚陰”的生理特點和“易虛易實, 易寒易熱”的病理特點, 腹瀉容易傷滓耗氣, 病情重的會發生‘傷陰”、“傷陽”的變證。 因此, 小兒腹瀉不可輕視。 輕度腹瀉時採取食療法, 既無藥物副作用, 又可調理寶寶腸胃, 是很值得採取的調理方法。

寶寶為何常腹瀉

1.濕邪——主要致病因素濕邪常與風、寒、暑、熱等病因一起侵襲寶寶導致腹瀉。

外界天氣的變化, 特別是夏秋之季的暑氣和濕熱、冬春之際的風寒之邪, 都是造成寶寶腹瀉的原因, , 暑是熱之病邪, 常常夾雜著濕氣, 濕熱相互夾雜最容易損傷脾胃功能。

Advertisiment
風邪和寒邪通常也是相互夾雜的, 特別是冬春, 由於寶寶不能自已調節寒熱, 也不懂得自己添、脫衣服, 因此很容易引起腹部受涼, 衣服無法抵禦寒邪侵襲, 寒邪直接侵犯脾胃, 則脾胃功能下降導致腹瀉。

2.寶寶飲食不能自節, 易為乳食所傷

寶寶先天脾胃虛弱, 因此在餵養上應有時有節。 如餵養失宜, 不衛生、進食無規律或吃過多甜膩、寒涼食物, 都可引起寶寶脾胃功能的受損。 脾傷則運輸功能下降, 胃傷則吸收功能下降, 導致食物不能及時消化而積於胃中, 時間一久, 脾失健運, 水濕不化而導致泄瀉。

3.脾胃虛弱睥的功能是運輸吸收, 胃的功能是儲存吸收。 寶寶卑胃功能尚未健全, 但生長發育對營養物靦橢水池切,

Advertisiment
因此, 雖然脾胃在不斷的完善其吸收和運輸的功能, 但飲食稍有不同, 就會出現胃功能下降、難以消化營養物質的情況。

中醫分型食療治腹瀉

中醫上根據寶寶腹瀉的原因將寶寶腹瀉分為五種類型: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脾胃氣虛型、脾腎陽虛型。

傷食型

寶寶症狀

寶寶脘腹脹痛, 痛則欲瀉, 瀉後痛減、糞便稀薄, 夾雜食物殘渣;氣味酸臭, 暖氣酸餿, 或欲嘔吐, 不思乳食, 夜臥不寧, 舌苔厚膩或微黃。

症因

餵養不當, 飲食無規律, 暴飲暴食:驟然斷奶, 改變輔食;餵養食物與年齡不相適應;寶寶多吃了甜膩的食物和難以消化的食物導致消化不良。

食療原理:理氣和胃, 食物的選擇以促進消化為主。

山楂粥

原料:白米1杯、山楂40克、黑棗8粒、水8杯、冰糖適量。

Advertisiment

製作:白米洗淨瀝幹, 山楂、黑棗略沖洗;2, 鍋中加水8杯煮開, 放入山楂、黑棗、白米續煮至滾時稍微攪拌, 改中小火熬煮30分鐘, 加入冰糖煮溶即成。

山楂海帶絲

原料:水發海帶300克, 鮮山楂100克, 白砂糖30克, 蔥、薑、料酒各適量。

製作:

1.海帶洗淨, 放鍋中;

2.蔥、薑切絲;

3.海帶鍋中加蔥薑絲、料酒、清水, 先用旺火燒開, 再用小火燉爛;

4.撈出海帶切成細絲;

5.山楂去核, 也切成絲;

6.將海帶絲加白糖拌勻, 裝入盤內;

7.撒上山楂絲, 再撒上一層白糖即可。

山楂食用注意事項

山植昧酸, 加熱後會變得更酸;

市場上的山楂小食品含糖很多, 應少吃, 儘量食用鮮果;山楂有幫助消化的作用, 再拌上同樣清爽的白菜心, 特別適合食積不化、脂肪堆積者食用。

Advertisiment

健胃消食餅

原料:白術20克, 乾薑6克, 雞內金10克, 熟棗肉50克。

製作:

·白術切片, 與雞內金一起烘脆, 研成細末, 放入鍋內文火加熱炒成金黃色;

·將棗肉裝入碗內, 沸水上籠蒸約20分鐘取出, 去紅皮, 搗成棗泥, 加入炒黃後的白術、雞內金以及乾薑細末和勻;

·將炒鍋置於中火上燒熱, 用少許油刷鍋一遍, 將和勻後的棗泥做成薄餅, 置於鍋內反復烘烤幹即可。

風寒型

寶寶症狀大便清稀, 多泡沫, 色淡黃, 臭氣不甚, 腸鳴腹痛, 渴不多飲, 常伴發熱, 惡寒, 鼻塞流涕, 舌苔薄白症因寶寶感受風瑟外邪的侵襲, 外邪直接侵犯寶寶脾胃, 致使脾胃功能下降, 特別是脾的運輸吸收功能, 使營養物質不能完全被運輸到全身, 使得寶寶的機體抗病能力下降,

Advertisiment
惡性循環開始。

食療原理:健脾散寒。

乾薑肉桂豬肚原料:乾薑、胡椒、砂仁各6克, 肉桂、陳皮各3克, 豬肚1個, 調味品適量。

製作:·將豬肚洗淨, 諸藥布包, 加水同煮, 至豬肚爛熟;·去渣取汁飲服, 豬肚取出切片, 調味服食, 每週2次, 連續食用3-5次。 山藥羊肉粥原料:羊肉50克, 山藥50克, 粳米100克, 鹽、味精、蔥花、薑末等適量。

製作:

·羊肉洗淨、切碎, 下油鍋煸炒, 加入鹽、蔥花、薑末等繼續煸炒至熟透;

·將山藥去皮、洗淨, 切成小塊;

·粳米淘洗乾淨, 於鍋中加適量水煮沸, 放入山藥塊, 小火熬煮成粥:

·粥內加入炒熟的羊肉煮沸, 加入味精、胡椒粉等即可。

濕熱型

寶寶症狀

瀉勢急迫, 便下稀薄, 或如水樣, 色黃味臭, 或夾黏液, 肛門灼紅, 腹痛陣哭, 食欲缺乏, 噁心嘔吐, 常伴發熱煩躁、口渴喜飲、小便黃少。

舌質紅,苔黃膩。

症因

多發生茌夏秋之季節,天氣炎熱,濕氣最盛,濕氣和三熱邪相互嵌合,侵犯幼兒的脾胃,使脾胃功能下降。或是由於幼兒多吃水濕較多的飲料和冷飲,不克制,同時外界環境炎熱,內濕和外熱相互蒸騰,侵犯脾胃。或是幼兒午睡之時,貪圖地板的涼爽,久睡於地板,地板的濕熱之氣向上蒸騰,侵犯幼兒的機體,傷於脾胃。

食療原理:清熱利濕。

馬齒莧粥

原料:鮮馬齒莧700克,粳米50克,鹽、蔥花、素油適量。

製作:

·將馬齒莧去雜洗淨,入沸水鍋內焯—下,撈出,洗去枯葉,切碎;·將油鍋燒熱,放入蔥花煸香,倒入馬齒莧、鹽炒至入味,出鍋待用;

·將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煮熟,放入馬齒莧煮至成粥。赤小豆山藥粥原料:赤小豆30克,山藥30克,大米50克,白糖10克。

製作:

·赤小豆去雜質,洗淨;山藥用清水潤透,切3釐米見方薄片;大米淘洗乾淨;

·赤小豆、大米、山藥、白糖一同入鍋,加水600毫升,置於武火上燒沸,文火燉煮50分鐘即可。

脾胃氣虛型

寶寶症狀大便稀薄,色淡不臭,常於食後即瀉,時輕時重,時發時止,病程較長,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肌肉消瘦,舌質淡,苔薄白。

症因

寶寶先天的脾胃功能比較弱,或是由於疾病初愈,機體各臟器能力較弱。脾胃功能的下降直接導致寶寶河食物的吸收能力下降,食物沒有經過徹底的消化後經大腸排出體外。

食療原理,健脾運脾。

山藥扁豆豬肉湯

原料:白扁豆80克,山藥12克,豬肉320克。

製作:·扁豆用水洗淨;

·豬肉原塊洗淨放入煲內,加入山藥,加水3碗;

·煲2小時,至豆爛,可飲用。山藥熒實粥原料:山藥60克,芡實50克,粳米印克,油、鹽適量。

製作:

·山藥、芡實、粳米洗淨,入鍋,加水熬煮成粥;

·油、鹽調味稍煮,即可。

脾腎陽虛型

寶寶症狀

泄瀉不止,纏綿不愈,糞質清稀,或有半夜腹瀉,食欲缺乏,精神萎軟,面色恍白,形寒肢冷,舌苔淡白。

症因

常見於寶寶長期生病,久病傷脾,導致脾的功能減弱,寶寶本身的體質較弱,假如脾胃運輸營養物質的能力下降的話,那麼導致惡性的機體循環。

食療原理:健脾補腎。

山藥栗子糊

原料:山藥15~30克,栗子50克,大棗2-4枚,粳米100克。

製作:

·粳米淘洗乾淨,浸泡30分鐘;

·栗子洗淨,劃開,鍋中煮開5分鐘,然後撈出冷水激—下,去殼;

·山藥去皮,切成小丁待用;

·山藥、栗子、粳米入鍋,大火燒開後用小火慢熬20分鐘,粥熟即可。

山藥牛肉粥

原料:牛肉120克,山藥720克,大米150克,薑絲、鹽等適量。

製作:

·大米洗淨泡水1小時,牛肉切片,山藥切丁備用;鍋內倒入洗淨的大米和適量水,用大火煮開,加入山藥丁改小火慢煮至稠;

·煮稠後加入牛肉片一起煮。·起鍋前加入鹽調味,撒上薑絲等即可。

栗子粥

原料:大米100克,栗子10個,糖桂花或白糖適量。

製作:

·栗子洗淨,放入開水鍋中煮熟,撈起去皮,用攪拌機打磨成粉;

·大米淘洗乾淨,加適量清水一起入鍋,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約30分鐘(如果栗子不打磨成粉,此時要入鍋一起熬煮);

·30分鐘後加入栗子粉,繼續煮約20分鐘至米爛粥稠,撒上糖桂花或白糖調味即可。腹瀉時不宜食用的食物

·粗糧、堅果以及生的蔬菜水果,如芹菜、韭菜、豆芽、筍等吃了反而會加重病情;蔥頭、生蘿蔔等容易脹氣,也要少吃;水果中則不要吃鳳梨、草莓。

·別吃油炸食品,在烹調上,應多採用蒸、煮、燜等方法。

舌質紅,苔黃膩。

症因

多發生茌夏秋之季節,天氣炎熱,濕氣最盛,濕氣和三熱邪相互嵌合,侵犯幼兒的脾胃,使脾胃功能下降。或是由於幼兒多吃水濕較多的飲料和冷飲,不克制,同時外界環境炎熱,內濕和外熱相互蒸騰,侵犯脾胃。或是幼兒午睡之時,貪圖地板的涼爽,久睡於地板,地板的濕熱之氣向上蒸騰,侵犯幼兒的機體,傷於脾胃。

食療原理:清熱利濕。

馬齒莧粥

原料:鮮馬齒莧700克,粳米50克,鹽、蔥花、素油適量。

製作:

·將馬齒莧去雜洗淨,入沸水鍋內焯—下,撈出,洗去枯葉,切碎;·將油鍋燒熱,放入蔥花煸香,倒入馬齒莧、鹽炒至入味,出鍋待用;

·將粳米淘洗乾淨,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煮熟,放入馬齒莧煮至成粥。赤小豆山藥粥原料:赤小豆30克,山藥30克,大米50克,白糖10克。

製作:

·赤小豆去雜質,洗淨;山藥用清水潤透,切3釐米見方薄片;大米淘洗乾淨;

·赤小豆、大米、山藥、白糖一同入鍋,加水600毫升,置於武火上燒沸,文火燉煮50分鐘即可。

脾胃氣虛型

寶寶症狀大便稀薄,色淡不臭,常於食後即瀉,時輕時重,時發時止,病程較長,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肌肉消瘦,舌質淡,苔薄白。

症因

寶寶先天的脾胃功能比較弱,或是由於疾病初愈,機體各臟器能力較弱。脾胃功能的下降直接導致寶寶河食物的吸收能力下降,食物沒有經過徹底的消化後經大腸排出體外。

食療原理,健脾運脾。

山藥扁豆豬肉湯

原料:白扁豆80克,山藥12克,豬肉320克。

製作:·扁豆用水洗淨;

·豬肉原塊洗淨放入煲內,加入山藥,加水3碗;

·煲2小時,至豆爛,可飲用。山藥熒實粥原料:山藥60克,芡實50克,粳米印克,油、鹽適量。

製作:

·山藥、芡實、粳米洗淨,入鍋,加水熬煮成粥;

·油、鹽調味稍煮,即可。

脾腎陽虛型

寶寶症狀

泄瀉不止,纏綿不愈,糞質清稀,或有半夜腹瀉,食欲缺乏,精神萎軟,面色恍白,形寒肢冷,舌苔淡白。

症因

常見於寶寶長期生病,久病傷脾,導致脾的功能減弱,寶寶本身的體質較弱,假如脾胃運輸營養物質的能力下降的話,那麼導致惡性的機體循環。

食療原理:健脾補腎。

山藥栗子糊

原料:山藥15~30克,栗子50克,大棗2-4枚,粳米100克。

製作:

·粳米淘洗乾淨,浸泡30分鐘;

·栗子洗淨,劃開,鍋中煮開5分鐘,然後撈出冷水激—下,去殼;

·山藥去皮,切成小丁待用;

·山藥、栗子、粳米入鍋,大火燒開後用小火慢熬20分鐘,粥熟即可。

山藥牛肉粥

原料:牛肉120克,山藥720克,大米150克,薑絲、鹽等適量。

製作:

·大米洗淨泡水1小時,牛肉切片,山藥切丁備用;鍋內倒入洗淨的大米和適量水,用大火煮開,加入山藥丁改小火慢煮至稠;

·煮稠後加入牛肉片一起煮。·起鍋前加入鹽調味,撒上薑絲等即可。

栗子粥

原料:大米100克,栗子10個,糖桂花或白糖適量。

製作:

·栗子洗淨,放入開水鍋中煮熟,撈起去皮,用攪拌機打磨成粉;

·大米淘洗乾淨,加適量清水一起入鍋,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約30分鐘(如果栗子不打磨成粉,此時要入鍋一起熬煮);

·30分鐘後加入栗子粉,繼續煮約20分鐘至米爛粥稠,撒上糖桂花或白糖調味即可。腹瀉時不宜食用的食物

·粗糧、堅果以及生的蔬菜水果,如芹菜、韭菜、豆芽、筍等吃了反而會加重病情;蔥頭、生蘿蔔等容易脹氣,也要少吃;水果中則不要吃鳳梨、草莓。

·別吃油炸食品,在烹調上,應多採用蒸、煮、燜等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