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通過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

小兒厭食症中藥應正確診斷病因和治療原發病。 對症治療應著重恢復小兒的消化功能。 主要用中醫療法、針灸療法、捏脊療法。 在此同時注意改善飲食內容和習慣, 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並糾正家長對小兒飲食的不正確態度。 必要時可給硫酸鋅10mg, 放糖漿內飼嬰, 每日1~2次。 如檢查血鋅低下, 可用硫酸鋅2~3mgkg·d, 療程1~3個月。 鋅能使味蕾細胞迅速再生, 改善味蕾的敏銳度, 又能提高消化功能, 對缺鋅的患兒有效率高達90%以上。

中醫療法

中醫稱厭食為納呆, 主因脾胃功能失調。 由於脾胃素虛, 或餵養不當、飲食不節、傷及脾胃所致。

Advertisiment
臨床分為虛、實兩證:偏實證者治以消導為主;偏虛證者治以調補為主, 並結合臨床隨症加減。

實證 因停食停乳引起脾胃失調, 食欲減退, 噁心嘔吐, 手足心熱, 睡眠不安, 腹脹或腹瀉。 舌苔黃白膩, 脈滑數。 治以消食化滯化, 常用保和丸方加減。

處方舉例一:藿香9g, 胡連3g, 陳皮6g, 建曲9g, 焦山查9g, 茯苓9g, 雞內金9g

處方舉例二:山藥9g, 川明參9g, 雞內金9g, 苡仁9g, 稻芽9g, 麥芽9g。

虛證 體質虛弱或久病元氣耗傷, 致使脾胃消化無力, 食欲不振, 面黃肌瘦, 精神倦怠, 乏力, 或大便溏稀。 唇舌較淡, 舌無苔或少苔, 脈細弱無力。 治以健脾益胃法。 常用理中東加減。

處方舉例一:黨參9g, 白術9g;茯苓9g, 草蔻3g, 乾薑3g, 生穀, 麥芽各9g。

處方舉例二:黨參9g, 茯苓9g, 焦術3g, 甘草3g, 焦查6g, 川樸3g, 生麥芽9g。

加味法 以上二證均可隨證選加下列藥物:

Advertisiment

① 潮熱加骨皮9g, 白薇9g;

② 腹瀉加山藥9g, 蓮肉9g;久瀉加赤石脂9g, 訶子6g;

③ 消瘦不思食加啟脾丸繼服;

④ 氣逆加砂仁3g, 千年健9g;

⑤ 虛甚加黃精9g;

⑥ 腹脹加萊菔子3g;

⑦ 厭食頑固者加丁香1.5g;

⑧ 嬰幼兒停食停乳或便秘加一撚金, 每次0.3~0.6g, 日2~3次。

⑨ 出汗多者加生牡蠣15g, 浮小麥9g。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手足口病可以通過中醫治療嗎?

    目前來說中醫中藥對於治療手足口病效果還是不錯的,特別是一些中成藥,像蒲地藍,魚腥草,抗病毒口服液等,建議你在正規的醫院診斷後用藥治療。 [詳細答案]

  • 1回答

    哪些藥物常用于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是需要對症下藥的,在此介紹目前常用的幾種藥物及其對應症狀。理中丸適用于小兒因為食用生冷食物,傷及脾胃,中焦虛寒,脘腹疼痛,肢體倦怠,手足不溫,噁心嘔吐,口淡不渴,喜熱飲,大便稀溏(...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一般用什麼藥?

    致病用藥,需要對症,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也不例外。1.脾胃失調型:表現為食欲差,面色黃,時有腹痛,大便乾燥,舌淡,苔少,脈細弱。治以運脾開胃。常用蓮子肉、蘇梗、佛手、砂仁等藥物。2.脾濕氣阻型:表現為...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中醫要怎樣治療小兒厭食症?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應根據不同的病因給予治療。有些家長盲目的去藥店自選一些補養品或調理脾胃的藥物,也有的個別醫生不根據小兒具體情況分析,而選擇一方一藥進行治療,不能取得好的療效,或暫時有效而不能持久... [詳細答案]

  • 1回答

    中醫治療小兒厭食症有什麼方法?

    中醫可以通過推拿按摩治療小兒厭食症,需要對症治療:(1)乳食壅滯型的,需要消食導滯。建議可以進行推拿,即清板門100次、逆運內八卦100次、推四橫紋100次、捏脊6遍、退六腑100次、揉合穀100次...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