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跟不會說話的寶寶交流

寶寶哭, 寶寶笑, 寶寶哼哼唧唧……這些都是寶寶在跟大人訴說自己的感受。 明白了寶寶的這些非語言方式, 您會發現與不會說話的小嬰兒交流, 絕不是大人自說自話哦, 小人兒也在用心傾聽並不時回應呢!

寶寶的肢體語言, 您“聽”懂了嗎?

寶寶1歲以前是學說話的準備期, 他們反復地咿咿呀呀, 接近1歲時才能逐步聽懂某些詞意。 在這一階段, 寶寶與家人的交流主要依賴非語言方式, 比如面部表情、姿勢、手勢、體態、眼神、聲調等。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研究嬰兒心理學的斯克佛教授, 分析了1~6個月嬰兒的面部表情語言,

Advertisiment
大致有以下幾種:

咧嘴笑, 表示興奮愉快

嬰兒笑的形態是突然發出, 短暫而快速的, 嘴角牽動, 笑容驟現, 伴著的表現是滿目發光、兩手晃動, 舒展著魅力, 接著笑容旋即消失, 等候親吻鼓勵。

這時父母應報以笑臉, 用手輕輕地撫摸嬰兒的面頰, 並在他的額部親吻一下, 給予鼓勵。 於是, 嬰兒又會以微笑對父母的行動表示滿意。

癟嘴, 表示要求

嬰兒癟起小嘴, 好像受到委屈似的, 這是啼哭的先兆, 實際上是對成人有所要求。 如餓了要吃奶, 寂寞了要人逗樂, 厭煩了要人抱起來……

這時父母要細心觀察嬰兒的要求, 適時地滿足他的需要, 如喂他吃奶, 逗他開心, 抱他去戶外玩, 讓他俯臥、爬行或扶他坐起來, 改變長臥久睡的姿勢。

Advertisiment

撅嘴、咧嘴, 表示要小便

男嬰通常以撅嘴來表示要小便, 女嬰則多以咧嘴或上唇緊含下唇來表示要小便。

父母若能及時觀察到嬰兒嘴形的變化, 瞭解寶寶要小便的表情信號, 就能摸清小便的規律。

紅臉橫眉, 表示要大便

嬰兒往往先是眉筋突暴, 然後臉部發紅、目光發呆, 有明顯的“內急”反應。 這是要大便的信號, 父母應立即解決他的“便急”之需。

玩弄舌頭吐氣泡

大多數嬰兒在吃飽、尿布乾淨而且還沒有睡意時, 會自得其樂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頭, 或吮手指、吐氣泡。 這表示嬰兒此時願意獨自玩耍, 不願意別人打擾。

6個月到1歲的嬰兒, 除了用面部來表示自己的意願外, 還以各種動作的體態語來表示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

6個月時,

Advertisiment
嬰兒會張開雙臂, 將身體撲向親人, 要求擁抱、親熱;

7~8個月時, 嬰兒會以拍手和笑臉表示高興, 對不愛吃的食物以搖頭表示拒絕;

9~10個月時, 嬰兒會以小手拍拍頭表示要戴上帽子出去;

11~12個月時, 嬰兒除了用面部表情和動作來表示體態語外, 已開始用簡單的詞語來表示自己的意願。

當然, 嬰兒的體態語言也會存在個體差異, 我們不能機械地照搬。

“聽”懂寶寶的兩個看護心得

1.全心全意看護, 與寶寶建立良好的依戀關係

禾禾從出生一直由姥姥帶, 8個多月時, 姥姥家中有事, 需要暫時離開一個星期。 姥姥剛走, 禾禾就扁桃體發炎, 持續高燒。 就在禾禾將近痊癒的時候, 禾禾姨媽週末過來幫忙。 這時, 媽媽見禾禾恢復得不錯, 就讓姨媽陪自己去買冬裝。

Advertisiment
結果3個小時後回來, 發現禾禾又開始發燒了。 爸爸說一下午禾禾都拒絕喝水。 姨媽和媽媽趕緊逗引禾禾並一勺一勺喂水, 禾禾情緒明顯亢奮了一些, 喝起水來也配合, 兩個小時後再測, 不燒了!第二天姥姥回來了。 一見面, 姥姥抱起禾禾, 禾禾在姥姥懷裡看了姥姥好一會兒, 撇開小嘴委屈地哭了起來。

禾禾還這麼小, 有心事也不會表達, 見不到自己喜歡的人, 心裡著急上火了, 表現在身體上就是生病。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來看一下禾禾家的日常生活片段:姨媽陪寶寶玩兒的時候, 始終注意與寶寶的眼神和身體交流, 看到什麼了, 姨媽幫忙“運過來”或是把寶寶“運過去”。 看到寶寶一點兒進步, 如能拿起昨天拿不動的玩具了,

Advertisiment
姨媽就會開心地親親寶寶, 臉上寫滿了開心自豪。 姥姥陪的時候, 一會兒給他念兒歌, 一會兒又逗弄他的小胳膊小腿, 逗得寶寶咯咯樂。 爸爸呢?雖然手上抱著寶寶, 嘴裡也念著, 可是眼睛卻盯著電視。 這也是有的人一整天都在照顧寶寶, 寶寶卻跟他不親的原因。

不要以為寶寶小可以糊弄, 其實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很“複雜”的, 誰全心全意對他, 他很明白。 所以, 當你不耐煩與寶寶交流的時候, 不如把寶寶交給另一個看護者, 這樣比你一邊隨意地哄寶寶一邊做自己的事要好得多。

2.瞭解寶寶身心發展規律, 在交流時做到有的放矢

寶寶最初的發展包括這樣5個方面:語言、認知、大動作、精細動作和社會性。 這些專案的發展指標基本每個家庭都會在買奶粉時被附贈, 我這裡主要說一下我是怎麼做的。

語言:

在寶寶能說話或理解語詞前,就同寶寶多說話。說的內容可以是兒歌,也可以是家裡的擺設,還可以是路邊的花花草草,不一定非要是故事書。

與寶寶說話要慢一些,要稍稍用輕柔又略帶誇張的方式來說話,聲音可以稍稍響一些。模仿一些動物的叫聲或者打嗝、驚嚇等聲音,都能引起寶寶的注意和興趣。

跟寶寶面對面地說,讓他看到你的表情和口型。

同寶寶說話時,用詞簡單,句子短,反復說。

寶寶喜歡聽別人叫他的名字,喜歡聽別人說讓他高興的事。

唱歌給寶寶聽,哪怕跑調都沒有關係,關鍵要讓寶寶知道你是在跟他唱。最好在唱歌的時候有一些簡單的手上動作,他會更加認真地聽哦!

認知:

認知方面就是讓寶寶認識一些具體的事物,看到什麼就告訴寶寶這是什麼、何種顏色、有什麼用等等。

大動作:

大動作在1歲前的規律是“三翻六坐八爬九扶站”,在相應月份之前的5天左右可以有意地訓練一下。比如寶寶快3個月了,我們將他放在小床上,拿個小手絹蓋到他的頭上,說著:“咦,不見了!”最初他會擰著身子去拽,但因為拽不過就會試著轉頭,這是翻身時很難的一道坎兒。在逗弄他學習這些大動作的時候,你也會收穫快樂和成就感,和寶寶交流就有了實質內容,不再乏味。

精細動作:

把身邊一切安全材質的東西送到寶寶的手上;開始吃手吃腳了,給寶寶做好個人衛生,讓他吃吧;能自己拿起東西了,一隻手可以,看看兩隻手各拿一件怎麼樣;開始撕紙了,準備好廢舊紙品……

社會性:

社會性裡包括了親子依戀和寶寶的情緒情感發展。寶寶一出生就對媽媽的臉面特別感興趣,他會注意媽媽的臉部表情和語音語調,會對媽媽的情緒做出反應。媽媽用柔和慈愛的聲音說話時,寶寶會顯得心情放鬆,心理感覺到安全。

對能引起寶寶興趣的事情,媽媽也要感興趣。寶寶或哭或笑、或手舞足蹈樂不可支時,你要設法搞清楚他這樣做是想告訴你什麼。方法就是不斷地將你的猜測用語言的方式告訴他。

我這裡主要說一下我是怎麼做的。

語言:

在寶寶能說話或理解語詞前,就同寶寶多說話。說的內容可以是兒歌,也可以是家裡的擺設,還可以是路邊的花花草草,不一定非要是故事書。

與寶寶說話要慢一些,要稍稍用輕柔又略帶誇張的方式來說話,聲音可以稍稍響一些。模仿一些動物的叫聲或者打嗝、驚嚇等聲音,都能引起寶寶的注意和興趣。

跟寶寶面對面地說,讓他看到你的表情和口型。

同寶寶說話時,用詞簡單,句子短,反復說。

寶寶喜歡聽別人叫他的名字,喜歡聽別人說讓他高興的事。

唱歌給寶寶聽,哪怕跑調都沒有關係,關鍵要讓寶寶知道你是在跟他唱。最好在唱歌的時候有一些簡單的手上動作,他會更加認真地聽哦!

認知:

認知方面就是讓寶寶認識一些具體的事物,看到什麼就告訴寶寶這是什麼、何種顏色、有什麼用等等。

大動作:

大動作在1歲前的規律是“三翻六坐八爬九扶站”,在相應月份之前的5天左右可以有意地訓練一下。比如寶寶快3個月了,我們將他放在小床上,拿個小手絹蓋到他的頭上,說著:“咦,不見了!”最初他會擰著身子去拽,但因為拽不過就會試著轉頭,這是翻身時很難的一道坎兒。在逗弄他學習這些大動作的時候,你也會收穫快樂和成就感,和寶寶交流就有了實質內容,不再乏味。

精細動作:

把身邊一切安全材質的東西送到寶寶的手上;開始吃手吃腳了,給寶寶做好個人衛生,讓他吃吧;能自己拿起東西了,一隻手可以,看看兩隻手各拿一件怎麼樣;開始撕紙了,準備好廢舊紙品……

社會性:

社會性裡包括了親子依戀和寶寶的情緒情感發展。寶寶一出生就對媽媽的臉面特別感興趣,他會注意媽媽的臉部表情和語音語調,會對媽媽的情緒做出反應。媽媽用柔和慈愛的聲音說話時,寶寶會顯得心情放鬆,心理感覺到安全。

對能引起寶寶興趣的事情,媽媽也要感興趣。寶寶或哭或笑、或手舞足蹈樂不可支時,你要設法搞清楚他這樣做是想告訴你什麼。方法就是不斷地將你的猜測用語言的方式告訴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