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大班幼兒學會傾聽?

傾聽就是仔細、認真地聽他人說話, 而且還要理解他人話語的意思。 目前大班幼兒傾聽時常出現如插嘴、搞小動作等不良習慣。 這些不良傾聽習慣嚴重影響了幼稚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如何讓幼兒認真傾聽呢?我認為應從一日活動各個環節中滲透傾聽習慣的培養、教師的楷模作用、家長密切配合等方面著手, 把傾聽習慣的培養滲透在一日生活中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地進行。

傾聽就是仔細、認真地聽他人說話, 而且還要理解他人話語的意思。 目前大班幼兒傾聽時常出現如插嘴、搞小動作等不良習慣。

Advertisiment
這些不良傾聽習慣嚴重影響了幼稚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如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呢?本文就大班幼兒傾聽習慣的現狀分析和培養對策做如下闡述。

一、幼兒傾聽習慣的現狀分析

再過一個多月, 大班幼兒就要升入小學了, 最近, 我發現班裡的孩子特別浮躁, 最外在的表現就是沒有“安靜傾聽”的好習慣, 不管是在聽老師還是他人講述時, 都喜歡爭相發表自己的意見還有每天老師佈置回家複習的作業或任務, 自己不用心聽、用心記, 反而讓爸媽去記, 沒有責任心等。 孩子一旦升入小學, 如記作業、整理書包、整理衣褲等事情就要靠自己去記去做了, 在幼稚園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就會不適應小學生活。

Advertisiment

那麼為什麼孩子們會不願意聽, 甚至會出現吵鬧的現象呢?

其一:不感興趣。 班裡的孩子都來自不同的家庭, 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 不同的性格, 不同的愛好, 老師所講的內容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導致他們不認真聽。

其二:自控能力。 很多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較差, 他們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從而養成不愛聽講的壞習慣。

其三:能力不足。 能力是要慢慢培養的, 存在個別差異。 有些孩子的傾聽能力比較強, 很快就聽懂了老師的話, 並且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 而傾聽能力弱的孩子, 卻往往聽不懂, 聽不清, 這也是導致他們不愛聽的原因。

其四:表現欲強。 有些孩子非常愛表現, 希望自己能脫穎而出,

Advertisiment
希望能得到老師的關注, 因此, 這些孩子往往會不好好聽別人講話, 會打斷他人的講話, 自顧自的說出自己的答案或見解, 這也是比較嚴重的“插嘴”現象。

對於這些現象, 我很焦慮。 在思考過以後, 我把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 滲透在一日生活中。

二、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指導策略

1、利用晨間談話, 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晨間談話“說說身邊發生有趣的事。 ”例:每天晨間談話時, 我會留有十分鐘時間讓大家來“說說身邊發生有趣的事”。 我讓孩子們把每天身邊發生的事物都留心觀察, 再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孩子們都很喜歡聽其他小朋友說的“趣事”, 也都非常感興趣。 每天, 他們都認真觀察, 為了第二天的說事做準備。 在這短短的十分鐘裡,

Advertisiment
我時時提醒他們要做一個文明的小觀眾, 要尊重主持人, 安靜傾聽, 並每天設置一個“最佳觀察獎”。 讓文明的小觀眾來當小評委。 幾個星期下來, 我發現效果還是很明顯, 光榮榜上的小花一點點增多, 孩子們“說”的興趣日益高漲, “傾聽”和“評價”的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2、運用故事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良好的傾聽習慣不應該是被動地去聽, 而應該做到邊聽邊想。 如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做到邊聽邊想呢?那就要豐富聽故事的內容, 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聽, 聽中培養興趣, 運用故事引導幼兒參與到活動當中去。

例如:在聽《豬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時, 我先以提問方式, 問:“小朋友豬八戒是怎樣吃西瓜的, 他吃西瓜與我們小朋友吃西瓜有什麼不同呢?帶著這個問題請小朋友仔細聽,

Advertisiment
比比看誰聽得好。 ”這樣, 激發了幼兒聽故事的熱情, 不但能使幼兒儘快進入情境, 同時也在教孩子怎樣提出問題, 滲透著一種閱讀方法。 讓幼兒在聽故事過程中很快抓住故事主要內容, 並在與自己吃西瓜的對比中及時發現問題:豬八戒吃的西瓜是偷來的, 我們吃的西瓜是用錢買來的;豬八戒吃西瓜是在地上摔開狼吞虎嚥的吃, 我們吃西瓜用刀子切成很多瓣兒一口一口吃;豬八戒自己把大西瓜獨吞了, 沒給師父他們留一點兒, 我們吃西瓜是一家人坐一塊吃, 或者全班小朋友一塊兒吃;豬八戒吃完西瓜把瓜皮到處扔, 我們吃完西瓜把瓜皮都扔在垃圾桶裡……對比之後, 老師追加問題:“你們喜歡豬八戒嗎,為什麼?”在七嘴八舌的爭論中,幼兒明辨了是非,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帶著問題聽故事可以將幼兒的注意力很快轉移到故事中去,並做到邊聽邊想。

運用故事培養幼兒傾聽習慣好處很多:它簡單易行,對好動幼兒也可進行單獨訓練。聽故事不僅便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而且長此以往,增加了幼兒的語言積累,也鍛煉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鼓勵是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動力

幼兒對鼓勵很敏感。老師的稱讚和表揚對幼兒來說,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動力,是對自己才智充滿自信心的動力,適時、巧妙地說出稱讚的話,是對良好傾聽習慣的幼兒的肯定,並使其堅持不懈。

記得有一次,我在教學活動時,當我問到:“大家想一想什麼會在水裡”時,我的話沒說完一個小朋友說:“老師,我知道是鯊魚在水裡遊。”他話音未落,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向我說到:“小魚在水裡遊”,“鴨子在水裡遊”,“烏龜在水裡游”……孩子們一聲高過一聲,我不得不停下課,聽他們吵吵嚷嚷地表白。幾分鐘過去了,他們才漸漸停下來,我問幾名幼兒:“你們聽清楚別的小朋友說的話嗎?”“他們是不是回答老師的話?”他們都說沒聽清楚,沒回答老師的問題。於是,我就不失時機地講了當說話時要認真傾聽,聽清楚講的是什麼內容,同時還表揚了注意傾聽講的幼兒,通過這一課,更說明了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重要性。慢慢地,不管是課上,還是日常交往中,只要幼兒能認真聽對方講話,理解了別人講話的內容,不打斷別的談話,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地聽完,聽懂對方的話,我就把一朵小紅花獎給他,讓他們在教師的鼓勵中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4、利用遊戲發展孩子傾聽能力,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我們與幼兒玩一些有趣的聽說遊戲,如:拷貝不走樣,你做我們猜等遊戲,“辯錯誤遊戲”例如:“春天大雪飛,母雞喔喔啼,催人早早起,小魚在河裡遊,兔子尾巴長,猴子尾巴短”讓孩子挑出其中錯誤的地方加以糾正。利用遊戲增強傾聽的趣味性。

作為教師,首先要清楚自己在幼兒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所講的話是多麼至高無上,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影響到幼兒的言行:注意力要集中,姿勢要端正,眼睛看著說話的人;要發言之前,先舉手等;其次,你運用適當的教學用語與輕柔的語音會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傾聽環境,讓孩子意識到所以在潛移默化中教師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並明確自己先是一個最好的傾聽者,不輕易的打斷孩子的表達,不隨意的忽視孩子的表達,尊重他們。最後,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顯然成了他們心目中最好的傾聽者,也是生活中最好的模仿物件。

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單靠幼稚園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

1、父母要做出傾聽的榜樣:不隨便打斷孩子,不要敷衍他

家長是孩子終生的老師,更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家長良好的語言表達,是對孩子的重要引導,要讓孩子願意聽,聽清楚。同時,家長還要注意說話,應簡明扼要,不要重複話語,要懂得傾聽孩子,傾聽他人;首先自己的行為,要讓您的孩子懂得傾聽是一種禮貌:不打斷別人是尊重別人的表現。

2、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時候,眼神要互相交流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能夠傳遞著各種心靈的資訊,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用眼神去與孩子們交流,一定會讓孩子感到這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語言效應。讓孩子通過與您眼神的對視,傾聽您的心聲。

3、父母應多給孩子閱讀的機會,少看電視、玩遊戲

過多的觀看電視節目和玩遊戲,只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何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有意義的書本上,家長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可以陪同孩子看電視,也可同時陪同孩子觀看更多有益的圖書,提供給孩子更多的閱讀機會,讓孩子與您一起親子同樂的同時感受閱讀的良好氛圍,循序提高傾聽能力。

傾聽習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教育過程,其中的很多內容不僅僅是在大班時才可培養,我們必須將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從小貫穿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因勢利導的進行教育,從而更好的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完成幼小銜接中的社會適應性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人生第一過渡期,為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而奠定基礎。

老師追加問題:“你們喜歡豬八戒嗎,為什麼?”在七嘴八舌的爭論中,幼兒明辨了是非,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帶著問題聽故事可以將幼兒的注意力很快轉移到故事中去,並做到邊聽邊想。

運用故事培養幼兒傾聽習慣好處很多:它簡單易行,對好動幼兒也可進行單獨訓練。聽故事不僅便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而且長此以往,增加了幼兒的語言積累,也鍛煉了幼兒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鼓勵是培養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動力

幼兒對鼓勵很敏感。老師的稱讚和表揚對幼兒來說,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動力,是對自己才智充滿自信心的動力,適時、巧妙地說出稱讚的話,是對良好傾聽習慣的幼兒的肯定,並使其堅持不懈。

記得有一次,我在教學活動時,當我問到:“大家想一想什麼會在水裡”時,我的話沒說完一個小朋友說:“老師,我知道是鯊魚在水裡遊。”他話音未落,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向我說到:“小魚在水裡遊”,“鴨子在水裡遊”,“烏龜在水裡游”……孩子們一聲高過一聲,我不得不停下課,聽他們吵吵嚷嚷地表白。幾分鐘過去了,他們才漸漸停下來,我問幾名幼兒:“你們聽清楚別的小朋友說的話嗎?”“他們是不是回答老師的話?”他們都說沒聽清楚,沒回答老師的問題。於是,我就不失時機地講了當說話時要認真傾聽,聽清楚講的是什麼內容,同時還表揚了注意傾聽講的幼兒,通過這一課,更說明了培養幼兒傾聽習慣的重要性。慢慢地,不管是課上,還是日常交往中,只要幼兒能認真聽對方講話,理解了別人講話的內容,不打斷別的談話,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地聽完,聽懂對方的話,我就把一朵小紅花獎給他,讓他們在教師的鼓勵中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4、利用遊戲發展孩子傾聽能力,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我們與幼兒玩一些有趣的聽說遊戲,如:拷貝不走樣,你做我們猜等遊戲,“辯錯誤遊戲”例如:“春天大雪飛,母雞喔喔啼,催人早早起,小魚在河裡遊,兔子尾巴長,猴子尾巴短”讓孩子挑出其中錯誤的地方加以糾正。利用遊戲增強傾聽的趣味性。

作為教師,首先要清楚自己在幼兒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所講的話是多麼至高無上,教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影響到幼兒的言行:注意力要集中,姿勢要端正,眼睛看著說話的人;要發言之前,先舉手等;其次,你運用適當的教學用語與輕柔的語音會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傾聽環境,讓孩子意識到所以在潛移默化中教師的行為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並明確自己先是一個最好的傾聽者,不輕易的打斷孩子的表達,不隨意的忽視孩子的表達,尊重他們。最後,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顯然成了他們心目中最好的傾聽者,也是生活中最好的模仿物件。

要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單靠幼稚園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

1、父母要做出傾聽的榜樣:不隨便打斷孩子,不要敷衍他

家長是孩子終生的老師,更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家長良好的語言表達,是對孩子的重要引導,要讓孩子願意聽,聽清楚。同時,家長還要注意說話,應簡明扼要,不要重複話語,要懂得傾聽孩子,傾聽他人;首先自己的行為,要讓您的孩子懂得傾聽是一種禮貌:不打斷別人是尊重別人的表現。

2、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時候,眼神要互相交流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能夠傳遞著各種心靈的資訊,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用眼神去與孩子們交流,一定會讓孩子感到這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語言效應。讓孩子通過與您眼神的對視,傾聽您的心聲。

3、父母應多給孩子閱讀的機會,少看電視、玩遊戲

過多的觀看電視節目和玩遊戲,只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何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有意義的書本上,家長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可以陪同孩子看電視,也可同時陪同孩子觀看更多有益的圖書,提供給孩子更多的閱讀機會,讓孩子與您一起親子同樂的同時感受閱讀的良好氛圍,循序提高傾聽能力。

傾聽習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教育過程,其中的很多內容不僅僅是在大班時才可培養,我們必須將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從小貫穿在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因勢利導的進行教育,從而更好的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完成幼小銜接中的社會適應性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人生第一過渡期,為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而奠定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