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護理1個月的嬰兒

一、嬰兒哭鬧的鑒別與處理

哭鬧是小寶寶表達其痛苦、不適或要求的一種表現。 寶寶哭鬧分生理性哭鬧和病理性哭鬧。

(1)生理性哭鬧:

“哭”是孩子一種本能性反應, 正常孩子哭聲宏亮、有力、均勻、緩和, 有一定規律:

寶寶饑餓, 可出現饑餓性啼哭, 以手指觸及嘴角, 小兒就會轉過頭尋找奶頭, 喂奶后啼哭停止, 喂完奶后, 得到滿足即可入睡。

寶寶無規律性哭鬧, 哭聲大、突然, 仔細檢查無病理情況時, 可考慮喂養不當, 臥位不適, 尿布濕, 臀紅及臀部皮膚糜爛, 蟲咬, 或者腸蠕動加劇要大便等, 遇到這種情況要仔細找原因,

Advertisiment
去除原因后即可停止哭鬧, 安靜入睡。

(2)病理性哭鬧:

小兒由于疾病引起身體不適或疼痛所致的哭鬧叫病理性哭鬧。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顱內出血等疾病哭鬧, 音調高, 哭聲急呈腦性尖叫, 伴有發熱、頭痛、嘔吐等, 應立即請醫生進一步診治。

急腹癥, 腸疊套的哭鬧為陣發生、嚎叫不安, 臉呈蒼白色, 出汗。

腸痙攣腹疼, 哭聲無力, 時隱時顯, 并陣發性加重, 多有寒冷刺激或咽部感染誘因。

小兒夜哭不止, 煩躁不安, 易驚, 多汗, 可出現在佝僂或低鈣性手足搐溺。

營養性疾病、營養不良等, 小兒好哭, 哭聲無力、煩躁、消瘦、體質虛弱。

發熱引起的哭鬧, 小兒煩躁不安, 面紅耳赤, 以手摸小兒頭部或身上有發燙感覺。

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中耳炎、皮下壞疽、皮膚感染等,

Advertisiment
小兒鬧異常、規律、變音, 若一時查不出原因應及早到醫院診治。

總之, 寶寶哭鬧必有原因, 要及時排除造成哭鬧的原因。 如果原因一旦排除, 哭鬧停止, 寶寶安靜下來。 如果仍哭鬧不止, 找不出哭鬧原因, 應去醫院請大夫檢查。 哭鬧原因復雜, 每個孩子哭鬧的原因各異, 應該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仔細分析。

二、注意預防意外事故

因寶寶年小體弱, 活動能力弱, 防御能力差, 需特別保護, 以防意外損傷。

(1)防寒冷損傷:冬季天冷, 剛出生的新生兒要注意保暖。 否則新生兒體溫降到35c以下, 皮膚暗紅或伴黃疸, 四肢或全身冰冷, 皮膚變硬似硬橡皮樣, 以小腿、大腿、臀部。 面頰較多見, 重者胸腹硬腫, 呼吸困難, 酸中毒, 肺出血。

Advertisiment
早產兒更多見。 醫學上叫新生兒硬腫癥或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癥。 其預防是避免早產, 小兒居室應注意保暖, 從產院出院前事先提高室溫, 準備好干熱絨毯, 加強新生兒護理等。

(2)防窒息:小寶寶不要睡太軟的床和大而軟的枕頭, 最好單睡一張小床。 小床上不要放衣物、玩具、繩子等, 以免套住寶寶的頸部或堵住寶寶的口鼻。 若小寶寶與大人同床, 最好分被睡, 若與大人同床、同被更應小心, 不要讓被子捂住口鼻而窒息, 醫學上稱捂被綜合癥。

(3)防燙傷:喂牛奶時, 先將牛奶滴在手背上試溫;用熱水袋保暖時, 水溫在5oc左右, 擰緊塞子以防漏水, 用毛巾包好放在墊被下面, 距寶寶皮膚10厘米左右;洗澡時, 先試溫, 不要將寶寶放在熱水管下沖洗。

Advertisiment

(4)防溺水:給寶寶洗澡, 一定要專心, 即使有電話, 或其它事也應待洗好后再接, 在非去不可時, 也要用毛巾包好寶寶并放在安全可靠處。 不能將寶寶留在盆里。

(5)防煤氣中毒:冬天生火爐取暖, 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 安裝煙筒, 防煤氣中毒。

(6)防動物咬傷:養貓、狗等寵物的家庭, 應將寵物轉移到別處, 同時關緊問窗, 防動物鉆進室內傷害寶寶。 有老鼠的居室要積極滅鼠, 同時寶寶吃奶后, 用濕毛巾輕擦口鼻, 以免被老鼠咬傷。

(7)防跌傷:不能把孩子單獨放在沒有欄桿的小床上, 不要把孩子單獨放在桌上、椅子上等高處。 否則很容易摔下來, 如果有事離開, 一定要把孩子安頓好, 安全可靠才能短時離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