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認清自己的產後痛

什麼是“產後痛”?

許多生產完後的媽咪都會歷經“子宮收縮”所引起的疼痛問題, 這就是俗稱的“產後痛”。 振興醫院婦產科主任石光興表示, 產後子宮出現正常的收縮現象(像抽筋般的疼痛), 主要目的在於説明子宮止血, 讓惡露與子宮內殘餘的血塊加速排出體外, 其意義表示產後媽咪身體復原的情形將會更好。

一般來說, 初產婦對於產後痛的感覺較沒有經產婦(生產第二胎以上者)來得明顯, 甚至不會感受到疼痛。 對此, 石光興主任說明, 主要因為經產婦的產後子宮收縮是“間歇性”且用力地收縮, 讓子宮復舊,

Advertisiment
身體得以復原, 因此產後痛的感覺與頻率則會較明顯;但初產婦由於產後子宮肌肉收縮是“持續性”緩緩的收縮, 相對來說, 產後痛的感覺便不那麼明顯。

有趣的是, 這也是為什麼生產第二胎的時間較第一胎來得快速, 石光興主任說明, 一方面源起於子宮頸曾經因為生產打開過, 相對變得鬆軟;另一方面則與子宮收縮的情形互有關係, 子宮收縮將越強也越用力, 相對生產的時間將會減少。

不是所有的疼痛現象都是產後痛。

產後痛屬正常現象?

受到產後子宮收縮所引起的產後痛, 幾乎是媽咪們生產後必經的正常生理現象與過程, 但不是所有的疼痛現象都是產後痛喔!

石光興主任表示, 產後痛常與其他產後伴隨的疼痛相互混淆,

Advertisiment
也容易被許多人誤解。 其實子宮收縮的痛感可以被感觸, 產後媽咪們可以試著感受痛感的來襲頻率是否一陣又一陣地出現, 且一次性的發作時間不會過長。 實際上, 產後間歇性的子宮收縮會引起類似於要生產的痛楚, 痛感出現的時間約一至兩分鐘, 通常產後痛會持續二至三天, 有些媽咪則會持續到一星期左右。

另一方面, 由於子宮收縮會加強惡露的排除, 若是產後子宮內留有太多的血塊或是胎盤組織, 子宮也會努力地透過收縮加速上述物體的排出;多胞胎或是羊水過多的媽咪也會明顯感受到產後痛的症狀, 但這些都是子宮正常的反應動作, 能幫助媽咪的身體儘快復原。

反之, 多數產後媽咪腹部出現的疼痛感,

Advertisiment
可能是受到月子飲食所導致的不舒服現象喔。 石光興主任說明, 以往在臨床上碰到主訴產後痛的媽咪, 經檢查與觀察後, 發現起因於月子期間的飲食所導致, 這是因為坐月子的飲食通常過於油膩;或是媽咪們平常不常接觸的飲食內容, 像是蛋白質含量過高也可能會讓媽咪出現脹氣的感覺。 最後脹氣的痛與產後痛就會讓許多產後媽咪混淆不清, 誤將脹氣視為產後痛的解釋, 石光興主任叮嚀, 因為腸胃問題伴隨的產後不適或是疼痛的症狀, 則必須要從飲食上著手改善喔。

石光興主任進一步指出, 有些醫師在產後開立軟便的藥物, 輔助媽咪們順利排便, 但有些媽咪在軟便藥物的刺激下,

Advertisiment
會出現傾瀉與腹部絞痛的感覺, 也會誤以為產後痛的發生。

子宮收縮會加強惡露的排除。

子宮復舊

懷孕受到體內賀爾蒙分泌影響所致, 讓子宮隨著胎兒的發育而逐漸擴大, 子宮從懷孕前有如小梨子的形狀擴張到像是一個西瓜大, 重量由大約60克增至1000克。 生產後約需6周的時間慢慢讓子宮收縮到原先的狀態, 這過程變稱之為復舊。

聰明分辨產後痛

聽起來產後痛似乎常與其他症狀互相重疊、甚至搞混, 那究竟產後媽咪要如何聰明的分辨產後痛是子宮收縮帶來的疼痛?還是脹氣導致的腹部不適感呢?

石光興主任舉了個例子說明, 產後媽咪可在親喂母乳的當下, 意識腹部的疼痛或是收縮感便是產後痛,

Advertisiment
這是因為乳☆禁☆頭受到刺激後會引起腦部分泌催產素(一種使子宮收縮的賀爾蒙)。 因此, 各界鼓勵媽咪親喂母乳, 除了讓寶寶獲取最棒的營養來源之外, 同時也加速產後媽咪的惡露排除與身體復原。 同時, 產後痛也可以藉由按摩肚子, 去輕輕感受腹部是否有明顯的收縮狀況, 若在按摩肚子時, 子宮會出現收縮或是疼痛的感覺, 也可能是產後痛所引起。

“產後痛”在其醫學上有其賦予的解釋意義, 便是子宮收縮帶來的生理現象。 不過, 因為經產婦出現產後痛, 常讓有些媽咪明顯知覺到疼痛欲裂的感受, 連帶影響生活起居時, 通常婦產科醫師將會評估媽咪的身體狀況後, 開立止痛藥以減緩產後痛帶來的疼痛感。

關於產後痛, 石光興主任說明,女性在產後若出現輕微的產後痛,只要不會干擾到生活品質的運作,也不至於出現痛到無法入睡或休息的現象時,都是正常的產後生理過程。

最後,剖腹產也會有產後痛嗎?答案是肯定的。除此,剖腹產除了產後痛之外,還有另一個需要注意的疼痛問題便是傷口痛。石光興主任說明,有些媽咪會誤將傷口痛以為是子宮收縮的疼痛,兩者可是完全不同的狀況喔。慶倖的是,隨著醫療進步,有些媽咪會要求醫師在剖腹產上的傷口使用術後止痛藥物,同時減緩產後痛與傷口痛。

剖腹產也會有產後痛嗎?答案是肯定的。

其他產後疼痛

1腰酸背痛

懷孕期間大腹便便,容易因為姿勢不良、子宮擴大直接使得腰薦椎的曲度增加,懷孕賀爾蒙的改變也會使關節軟化、鬆弛。此外,石光興主任說明,產後腰酸背痛與餵奶姿勢有絕大的關係,主任建議媽咪們在親喂母乳時,必須保持正確的哺乳姿勢,讓後背保持平直並且貼緊椅子,應有個靠墊來支托,切勿彎腰駝背喔。

有些人認為,中年女性出現的腰酸背痛源自於月子沒坐好導致,對此,石光興主任認為,一旦人類步入中年後,因為年紀大的因素,難免會出現腰酸背痛的現象,這是經年累月累積所引起,或是現代人缺乏運動,姿勢不正確所導致。因此,身體無論在休息或是在工作、勞動時,就必須保持良好的姿勢,常保運動,以減少日後出現腰酸背痛的毛病。

2乳☆禁☆房疼痛

產後乳☆禁☆房疼痛最常發生在親喂母乳的媽咪身上。石光興主任鼓勵產後媽咪們透過親喂的方式哺乳,不僅會刺激奶水量,相對來多也不容易引起乳腺炎,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擁有正確含乳習慣的寶寶,從吸吮的動作中,的確會讓媽咪的乳汁分泌成為規律的迴圈規則。母奶珍貴的好處相信大家都已聽說,石光興主任進一步指出,母奶的成分可是會隨著小寶寶的需求做改變與調整,絕對不是一般奶粉可為之媲美的喔。

有效緩解乳腺不適

若是乳腺感覺到局部腫脹時可採用熱敷的方式讓排空容易,但若是整個乳☆禁☆房已經非常硬,再使用熱敷的方式將會使乳☆禁☆房受到刺激,反而需要透過冷敷。建議可以選擇讓高麗菜葉或濕毛巾冷敷的方式,讓乳☆禁☆房舒緩,若是乳☆禁☆房太硬時,乳汁會不容易排空,建議手擠掉部分乳汁讓乳☆禁☆房略軟後,再使用親喂或是集乳器的方式協助排空。

3痔瘡疼痛

石光興主任指出,懷孕期間容易出現便秘與痔瘡,尤其痔瘡的比例頗高,這是因為懷孕讓下肢迴圈不良,回流變差,爾後再受到生產用力,也會讓痔瘡的情形變得嚴重。石光興主任建議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多吃點纖維質含量高的蔬菜水果、適當的補充水分補充充足,同時養成每天固定排便的習慣等,藉以改善便秘的情況,也得以減少痔瘡的情形發生。

產後出現的便秘狀況通常因為會產後攝取過多的蛋白質食物所引起,或是臥床太久沒有運動相對造成產後痔瘡的症狀加劇,加上產後外☆禁☆陰傷口疼動而不敢用力解便,相對造成痔瘡的情形日益嚴重。一般來說,通常痔瘡在生產完的一段時間後將會改善,但日後生活習慣一旦不好,痔瘡也容易復發,懷孕期間的痔瘡多以外痔的形式表現,主任建議適時塗點藥膏或是痔瘡用栓塞劑將會獲得良好的改善。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4會陰疼痛

石光興主任指出,有兩種情況會引起會陰疼痛,一是采陰☆禁☆道生產造成的傷口痛,如果會陰有裂傷或採用手術切開術,疼痛會更嚴重。舒緩疼痛的方式建議在產後滿24小時後開始泡泡溫熱水,讓迴圈變好;若是傷口縫線較緊,泡泡溫熱水也會讓線慢慢化開,如果會陰傷口的線頭一個星期還沒有鬆開脫落,可以請醫師將線頭拆除,也會緩解傷口疼痛。此外,石光興主任說明,剖腹產儘管不會出現會陰疼痛,但會有傷口疼痛的問題。

5恥骨聯合疼痛

有些孕媽咪在懷孕中後期由於受到弛緩素和黃體素(兩種荷爾蒙)的作用,會幫助韌帶鬆弛,使得骨盆變大,同時有助於分娩,但也可能會讓恥骨分離,反映在有些產前或是產後媽咪的身體上,出現恥骨聯合疼痛。

石光興主任表示,除了恥骨聯合外,大骨尾椎或是背部脊椎也會讓有些媽咪經歷一段時間的疼痛,嚴重時會影響走路,必需使用止痛藥或是複健幫助復原。主任鼓勵媽咪們多吃富含膠質的食物,像是雞爪、蹄筋,充滿黏液性的食物如山藥等,富含鈣質、膠質與膠原蛋白的食物,補充鈣質得以讓肌肉稍為獲得鬆弛。

小知識!恥骨聯合

骨盆是一個圓形的骨頭,恥骨聯合的位置就在於人體中線,左右兩塊恥骨前支的交會點。恥骨為兩片骨頭,中間有空隙靠韌帶構成的纖維軟骨性的組織相互連接,此位置便是恥骨聯合。

石光興主任說明,女性在產後若出現輕微的產後痛,只要不會干擾到生活品質的運作,也不至於出現痛到無法入睡或休息的現象時,都是正常的產後生理過程。

最後,剖腹產也會有產後痛嗎?答案是肯定的。除此,剖腹產除了產後痛之外,還有另一個需要注意的疼痛問題便是傷口痛。石光興主任說明,有些媽咪會誤將傷口痛以為是子宮收縮的疼痛,兩者可是完全不同的狀況喔。慶倖的是,隨著醫療進步,有些媽咪會要求醫師在剖腹產上的傷口使用術後止痛藥物,同時減緩產後痛與傷口痛。

剖腹產也會有產後痛嗎?答案是肯定的。

其他產後疼痛

1腰酸背痛

懷孕期間大腹便便,容易因為姿勢不良、子宮擴大直接使得腰薦椎的曲度增加,懷孕賀爾蒙的改變也會使關節軟化、鬆弛。此外,石光興主任說明,產後腰酸背痛與餵奶姿勢有絕大的關係,主任建議媽咪們在親喂母乳時,必須保持正確的哺乳姿勢,讓後背保持平直並且貼緊椅子,應有個靠墊來支托,切勿彎腰駝背喔。

有些人認為,中年女性出現的腰酸背痛源自於月子沒坐好導致,對此,石光興主任認為,一旦人類步入中年後,因為年紀大的因素,難免會出現腰酸背痛的現象,這是經年累月累積所引起,或是現代人缺乏運動,姿勢不正確所導致。因此,身體無論在休息或是在工作、勞動時,就必須保持良好的姿勢,常保運動,以減少日後出現腰酸背痛的毛病。

2乳☆禁☆房疼痛

產後乳☆禁☆房疼痛最常發生在親喂母乳的媽咪身上。石光興主任鼓勵產後媽咪們透過親喂的方式哺乳,不僅會刺激奶水量,相對來多也不容易引起乳腺炎,所謂「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擁有正確含乳習慣的寶寶,從吸吮的動作中,的確會讓媽咪的乳汁分泌成為規律的迴圈規則。母奶珍貴的好處相信大家都已聽說,石光興主任進一步指出,母奶的成分可是會隨著小寶寶的需求做改變與調整,絕對不是一般奶粉可為之媲美的喔。

有效緩解乳腺不適

若是乳腺感覺到局部腫脹時可採用熱敷的方式讓排空容易,但若是整個乳☆禁☆房已經非常硬,再使用熱敷的方式將會使乳☆禁☆房受到刺激,反而需要透過冷敷。建議可以選擇讓高麗菜葉或濕毛巾冷敷的方式,讓乳☆禁☆房舒緩,若是乳☆禁☆房太硬時,乳汁會不容易排空,建議手擠掉部分乳汁讓乳☆禁☆房略軟後,再使用親喂或是集乳器的方式協助排空。

3痔瘡疼痛

石光興主任指出,懷孕期間容易出現便秘與痔瘡,尤其痔瘡的比例頗高,這是因為懷孕讓下肢迴圈不良,回流變差,爾後再受到生產用力,也會讓痔瘡的情形變得嚴重。石光興主任建議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多吃點纖維質含量高的蔬菜水果、適當的補充水分補充充足,同時養成每天固定排便的習慣等,藉以改善便秘的情況,也得以減少痔瘡的情形發生。

產後出現的便秘狀況通常因為會產後攝取過多的蛋白質食物所引起,或是臥床太久沒有運動相對造成產後痔瘡的症狀加劇,加上產後外☆禁☆陰傷口疼動而不敢用力解便,相對造成痔瘡的情形日益嚴重。一般來說,通常痔瘡在生產完的一段時間後將會改善,但日後生活習慣一旦不好,痔瘡也容易復發,懷孕期間的痔瘡多以外痔的形式表現,主任建議適時塗點藥膏或是痔瘡用栓塞劑將會獲得良好的改善。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4會陰疼痛

石光興主任指出,有兩種情況會引起會陰疼痛,一是采陰☆禁☆道生產造成的傷口痛,如果會陰有裂傷或採用手術切開術,疼痛會更嚴重。舒緩疼痛的方式建議在產後滿24小時後開始泡泡溫熱水,讓迴圈變好;若是傷口縫線較緊,泡泡溫熱水也會讓線慢慢化開,如果會陰傷口的線頭一個星期還沒有鬆開脫落,可以請醫師將線頭拆除,也會緩解傷口疼痛。此外,石光興主任說明,剖腹產儘管不會出現會陰疼痛,但會有傷口疼痛的問題。

5恥骨聯合疼痛

有些孕媽咪在懷孕中後期由於受到弛緩素和黃體素(兩種荷爾蒙)的作用,會幫助韌帶鬆弛,使得骨盆變大,同時有助於分娩,但也可能會讓恥骨分離,反映在有些產前或是產後媽咪的身體上,出現恥骨聯合疼痛。

石光興主任表示,除了恥骨聯合外,大骨尾椎或是背部脊椎也會讓有些媽咪經歷一段時間的疼痛,嚴重時會影響走路,必需使用止痛藥或是複健幫助復原。主任鼓勵媽咪們多吃富含膠質的食物,像是雞爪、蹄筋,充滿黏液性的食物如山藥等,富含鈣質、膠質與膠原蛋白的食物,補充鈣質得以讓肌肉稍為獲得鬆弛。

小知識!恥骨聯合

骨盆是一個圓形的骨頭,恥骨聯合的位置就在於人體中線,左右兩塊恥骨前支的交會點。恥骨為兩片骨頭,中間有空隙靠韌帶構成的纖維軟骨性的組織相互連接,此位置便是恥骨聯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