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規劃一個幼兒“人性”的學習環境?

只要和幼兒相處一段時間, 相信老師們都可以體會到幼兒注意時間短、充滿好奇心與想像力, 隨時都想看、想聽、想吃、想聞、更想動手做的特質。 當老師“忘了”這些特質時, 教室裡就可能出現這樣一些畫面:

一群孩子仰著頭, 瞪著雙眼, 直盯著老師的手——指著一張高掛在黑板上的兒歌海報。 或是老師面對著三十幾個幼兒, 手中拿著一張小彩色紙, 要求他們逐步跟著折紙。 折好第3個步驟時, 有人開始跟不上, “老師我不會”的求救聲四起, 空氣中彌漫著不安與躁動。 老師高喊:“不要吵!老師在講話, 你們怎麼可以說話。

Advertisiment
”最後只有兩個人自行完成作品, 老師帶著怒意, 一一替其他孩子折出一件件“作品”。

因此, 作為一個幼教工作者, 必須認清幼兒的特質, 提供一個能幫助孩子身心健全發展的理想環境, 讓每個孩子在進入這個“環境”後, 能夠如魚得水, 深刻體會到“這裡”是專門為他準備的地方, 他每天都可以在這個環境中:

按自己的興趣、能力與發展階段, 尋找他最“需要”的東西, 從容地學習。

擁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 充分展現自我。

從親身體驗或探索事物中, 獲得成就感。

愉快地成長, 不用擔心會遭受斥責或趕不上別人。

學習自律、承擔責任, 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

與同伴分享經驗。

覺得被愛, 肯定自己也接納他人。

或許老師們已經開始想,

Advertisiment
如何規劃一個如上文所述, 符合幼兒“人性”的學習環境呢?其實“個別化”的學習環境, 是實踐這些信念的唯一途徑!所謂“個別化”, 並不是指形式上的一對一, 而是提高幼兒直接與“人”和“物”的接觸概率, 讓他們直接在環境中探索, 尋找自己需要的“刺激”。 “個別化”強調的是“幼兒本位”, 打破任何統一的模式, 隨時給予每個人多重選擇機會、多條成長之路, 以發揮最佳的學習效果。 要落實“個別化”的途徑很多, 如縮小老師與幼兒人數間的比例、實施小組活動、實施過程式評價記錄, 或讓幼兒自我評價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