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與保姆和睦相處?

除非你打算做事必躬親的全職媽媽, 不然保姆就可能是陪伴寶寶時間最長的那個人。 媽媽的許多想法都要通過保姆的行動才能落實。 除了照料寶寶的衣食住行, 保姆的言傳身教還影響著孩子。 因此媽媽必須要設法讓保姆按照自己的期望來照顧寶寶。

當原本是陌生人的保姆進入你的家庭, 做媽媽的就要運用智慧, 在你和她、她和寶寶之間培育起良性的相處氛圍。 別忘了, 你如何處理與保姆的關係, 這件事本身也會潛移默化地對寶寶產生影響。

觀察保姆與寶寶的互動

找些時間與保姆一起帶寶寶,

Advertisiment
但主要由她來負責寶寶的各項事宜, 媽媽則注意觀察:

A類問題:穿衣、吃飯、給小寶寶換尿布等生活細節, 保姆有沒有都按照要求做到位了?她的動作是否熟練、是否足夠細心?當寶寶表現出不舒適的樣子時, 保姆是否會調整她的做法?

B類問題:在陪寶寶玩耍、看圖畫書、回應寶寶的要求等互動環節, 保姆怎樣和寶寶溝通?是一味溺愛, 還是漠不關心?是曉之以情理, 還是簡單粗暴?保姆的言行, 尤其是習慣性動作和話語中, 是否存在需要被糾正的問題(如常常嚇唬寶寶“不乖就讓員警叔叔來抓你”)?

全面瞭解保姆在照顧寶寶時各方面的表現, 是媽媽與保姆溝通的基礎。 而且, 當媽媽瞭解保姆的行為習慣尤其是她的優點以及她的缺點(很重要的)之後,

Advertisiment
對保姆單獨帶寶寶時的情況就會有合理的預測——這意味著:風險可控。 一方面, 對於可能發生的問題, 媽媽可以預先提醒注意;另一方面, 暫時離開寶寶的媽媽也不會總是擔心這、擔心那, 把自己弄得緊張兮兮的了。

媽媽的放鬆, 在任何時候, 都是最重要的。 而放鬆的基礎, 就是對整個事態的理性把握。

你還可以這樣做——

儘量鼓勵保姆多說說她和寶寶單獨在一起時發生的各種事, 尤其是她如何反應、如何處理的。 在保姆說話時, 你先耐心傾聽, 不作任何評判。 發現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 等她說完以後再指出, 方式也要儘量溫和(參見下一節)。 其實大部分保姆都挺樂意與你聊聊, 培養她凡事都對你說的習慣,

Advertisiment
尤其是不會因為害怕你的批評, 而隱瞞一些狀況, 這是最重要的。

溝通的時機、方式很重要

A類問題常常很細小, 數量又多, 分散在每天生活的各個片段, 媽媽看到了不妨及時指出。 注意不要批評, 只需要用輕鬆的口吻, 告訴保姆怎樣做會更好;也可以自己動手, 把你的方法示範給她看。 還要注意就事論事, 不涉及其他, 並儘量說得簡單, 動作指令明確。 只要在指出後保姆能改正做法, 把事情做好, 就可以了。

如果同一個問題, 你已經指出過很多遍, 而保姆依然反復犯錯, 怎麼辦呢?

首先你要判斷:她是故意的嗎?除了極個別案例, 保姆一般不太會故意把事情做壞。 雖然你覺得她“屢教不改”, 真是可惡!但實際上對她來說,

Advertisiment
要記住你說的每一件事, 尤其是那些與她原來習慣不同的事, 並不容易。 所以反復犯同一個錯誤, 基本上不是態度問題, 而是她的能力問題。 瞭解了這一點, 你就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與她溝通了吧。

挑出她最常犯、而你最難容忍的問題, 找時間徹底地說一次。 注意:每次只說一個問題;設立具體的、最好是可量化的操作標準。 比如, 每次帶寶寶出去玩回來, 一定要讓他洗臉、洗手。 但怎麼樣才算洗乾淨了呢?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要求她:臉要洗兩遍;手要打肥皂, 然後再用流動的水把肥皂沫沖乾淨。

但不要認為說了以後, 保姆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心理學上認為, 要養成一個習慣, 最起碼得重複21次。 要改變一個習慣呢?當然得重複更多次。

Advertisiment
所以談過以後再遇到同樣的事, 依然要冷靜提醒, 但此時就可以說得更簡潔。 比如保姆總忘記在寶寶用餐後及時清洗餐具, 你看到時只要對她說:“寶寶的碗!”不用批評、指責, 給個提醒, 她會知道去洗碗的。

B類問題相對而言比較複雜, 因為涉及觀念與深層的行為習慣, 保姆可能很難達到你的要求。 但你還是可以用些辦法, 讓她做得更好。 處理的步驟與A類問題相反, 首先就某個問題和保姆詳談一次, 用她能明白的語言解釋你的要求, 說明原因和具體標準。 比如, 你要保姆“每次只給寶寶一件玩具”, 這是個具體標準, 緊接著告訴她“不然寶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然後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提醒, 建議不妨更多地採取“正強化”方式, 也就是說,當保姆做得好、有進步(即便一開始沒能完全達到你的標準)時,給予表揚。相信很快你就會驚喜地發現,保姆正積極地、努力地去按你的要求做。

此外,讓保姆多陪寶寶看繪本、給寶寶講故事,對她而言,也是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甚至可以讓保姆對你的言行“挑刺”(前提是你有足夠的雅量),更能增進她努力學習的積極性。

你還可以這樣做——

對於那些行為方式上的要求,如果寶寶已經略懂人事,不妨讓他一起瞭解,要求他和保姆配合,“共同養成好習慣”。這既是對寶寶的教育,也是對保姆的無形監督。

站在保姆的立場上想一想

就像公司的老闆需要考慮員工的需求,聰明的媽媽也會去瞭解、滿足保姆的某些需求,及容忍她的某些無傷大雅的缺點。比如,大部分保姆都對錢斤斤計較,這不是什麼特別問題,而是人之常情。她離鄉背井、辛苦工作,不就是為了掙錢?許多保姆希望能吃得好一些、用得好一些,也很正常。媽媽不妨在生活的小節上對她採取寬容態度。

除了物質需求,保姆還很希望能獲得尊重,媽媽在這方面也要留心。這不僅表現在和保姆說話時態度溫和,事實上,保姆在家庭中的位置很微妙——對朝夕相處的寶寶而言,保姆也是他最親近的人之一。媽媽不妨將保姆當作家庭的特殊一員,比如帶寶寶出門時,跟爺爺奶奶說再見,也跟保姆說再見,這樣不僅能增強保姆的歸屬感,也不會破壞了寶寶心理結構上的完整性。

也就是說,當保姆做得好、有進步(即便一開始沒能完全達到你的標準)時,給予表揚。相信很快你就會驚喜地發現,保姆正積極地、努力地去按你的要求做。

此外,讓保姆多陪寶寶看繪本、給寶寶講故事,對她而言,也是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甚至可以讓保姆對你的言行“挑刺”(前提是你有足夠的雅量),更能增進她努力學習的積極性。

你還可以這樣做——

對於那些行為方式上的要求,如果寶寶已經略懂人事,不妨讓他一起瞭解,要求他和保姆配合,“共同養成好習慣”。這既是對寶寶的教育,也是對保姆的無形監督。

站在保姆的立場上想一想

就像公司的老闆需要考慮員工的需求,聰明的媽媽也會去瞭解、滿足保姆的某些需求,及容忍她的某些無傷大雅的缺點。比如,大部分保姆都對錢斤斤計較,這不是什麼特別問題,而是人之常情。她離鄉背井、辛苦工作,不就是為了掙錢?許多保姆希望能吃得好一些、用得好一些,也很正常。媽媽不妨在生活的小節上對她採取寬容態度。

除了物質需求,保姆還很希望能獲得尊重,媽媽在這方面也要留心。這不僅表現在和保姆說話時態度溫和,事實上,保姆在家庭中的位置很微妙——對朝夕相處的寶寶而言,保姆也是他最親近的人之一。媽媽不妨將保姆當作家庭的特殊一員,比如帶寶寶出門時,跟爺爺奶奶說再見,也跟保姆說再見,這樣不僅能增強保姆的歸屬感,也不會破壞了寶寶心理結構上的完整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