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給寶寶選擇餐具和被子

餐具類

餐桌椅

首先推薦餐桌椅, 很多媽媽在買沒有用的推車的時候很捨得, 等到寶寶7、8個月可以坐餐桌椅的時候又猶豫了。 為了培養寶寶良好的就餐習慣, 餐桌椅還是應該買的。 而且現在餐桌椅的設計也很科學, 基本上可以一桌多用, 我家寶寶的餐桌椅拆開來被兒子當成小課桌、椅子在用。 我買的是好孩子那款全木的, 品質挺好。

碗和勺子

關於碗, 我不太推薦吸盤碗, 就是那種帶一個吸盤可以吸附在桌上的碗, 可以防止打翻碗。 我買過一款超級貴的, 結果寶寶的注意從飯菜轉移到怎麼把碗移動上去了,

Advertisiment
而且最終還是被他打翻了。 推薦買超市裡面那種雙層不銹鋼碗, 因為寶寶一般自己吃飯的時間會比較長, 用這款碗可以保證吃到最後碗裡的飯菜還是溫的, 而且不銹鋼的材料也不怕摔。

對於勺子, 喜歡逛嬰幼兒用品店的媽媽一定注意過矽膠頭的勺子, 0-6M的寶寶倒是可以買一個, 因為喂寶寶吃東西的時候, 偶爾碰了寶寶的牙齦不會很心疼, 別像我多買, 那設計出來各種形狀的無非是想多賺媽媽口袋的銀子, 買一個大小合適, 普通形狀的就可以了。 等寶寶自己學習吃飯了, 還是用不銹鋼的好一些, 因為寶寶用不銹鋼的勺子容易舀飯。 而且寶寶自己吃根本不存在碰牙齦的問題。

嬰兒兜

至於嬰兒兜, 我也買了不少,

Advertisiment
如果只是為了防止寶寶的口水濕了衣裳, 那麼所有品牌的兜都不如紗布口罩的效果好, 因為紗布口罩的吸水型特強, 而且十分柔軟, 價格又比一般的嬰兒兜便宜, 真的是經濟實惠。

而吃飯時用的兜, 我要推薦一款設計十分合理的嬰兒兜了。 寶寶8個月時, 我就開始培養他自己吃飯, 可是每次兒子吃完飯以後的“戰場” 情況真是慘不忍睹。 即使穿上了吃飯衣, 一頓飯下來餐椅上、地上到處是殘留品不說, 寶寶的褲子還經常要換。 有一天發現了一款形狀有點像簸箕的嬰兒兜, 當時售貨小姐說此款設計獲得過歐洲大獎。 回家一用, 果然不錯。 寶寶漏下的飯、菜、甚至湯湯水水, 全部兜住了, 而且清洗十分方便。

床上用品-嬰兒床

Advertisiment

首先是嬰兒床要不要買的問題。 個人認為一定要買, 小嬰兒和大人睡在大床上既不衛生也不安全。 但有不少媽媽都在抱怨嬰兒床白投資, 錯不在床, 也不在寶寶。 而是這些媽媽從寶寶出生起, 就沒有堅持讓寶寶睡嬰兒床。 我的一位侄兒比寶寶大2個月, 有兩張床, 結果都變成了儲物籃, 而侄兒從小睡眠情況就沒有我家寶寶好。 所以我建議各位媽媽, 要從一開始就堅持寶寶睡小床。 我為了幫助寶寶養成這個習慣, 即使在月子裡, 半夜也是坐在沙發上面餵奶, 避免因為偷懶, 寶寶後半夜就偎依在我身邊睡了。 寶寶一旦習慣了睡自己的小床, 你讓他睡大床, 他還不幹呢。

睡袋

我家寶寶不喜歡用睡袋。 如果媽媽堅持要買睡袋,

Advertisiment
我建議買那種像睡袍一樣、帶袖子的, 寶寶的手可以活動自如。 這種睡袋在大冬天, 我家寶寶還勉強能接受。

尿不濕墊

尿不濕墊, 用處不算太大。 如果晚上睡覺是給寶寶用紙尿褲, 還是可以買一塊, 冬天的時候墊在床單下面有備無患。 選購的時候注意選質地柔軟、透氣一點的。 如果打算常用, 建議還是買大品牌的, 關鍵是長期鋪在寶寶的床下, 還是要透氣不透水的材質。 提醒各位媽媽一句, 這類東西回家用溫水洗洗就可以用了, 千萬別用熱水燙, 這種材料燙不得。

小被子

寶寶小被子的準備要注意從薄到厚, 依次為薄毛巾毯、厚毛巾毯、空調薄被、棉絨毯、秋被、羊絨被。 按理應該各個季節最好備上兩套, 避免夜間出現尿床情況而手忙腳亂。

Advertisiment
為了避免浪費, 實際上多預備2條厚毛巾毯和薄毛巾毯就可以了。 比如秋被弄濕了, 就可以用空調被加棉絨毯代替, 空調被濕了, 可以用2條厚毛巾毯代替等等, 看各位媽媽的安排了。 關鍵是寶寶蓋被的層次要比大人多一點、複雜一點, 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寶寶蓋多了, 也有效避免寶寶踢被子的情況。

童車

兒童車我全部選用好孩子牌, 這個牌子的車品質不錯, 價格也適中。 這裡我想講一下該買什麼樣的車。

首先很多媽媽在孩子出生以前就買好了嬰兒推車, 我也不例外, 還是買的當時好孩子最豪華的一款, 結果在眾多車子裡面的利用率最低。 所以結論是, 最好別買, 尤其有祖輩幫著帶寶寶的, 更是不需要買。 因為爺爺奶奶很喜歡把小不點揣在懷裡,只要寶寶出去嘗到了抱抱的甜頭,自然不會要小推車的。現在我在院子還經常看見奶奶在前面抱著小寶寶,媽媽在後面推著個小推車的情形。硬是想過一過推車的癮,不妨從親朋好友弄一輛舊的嬰兒推車來推。實在要買,就買一輛輕便式樣的。

第二款要呼籲各位媽媽別買學步車。兒子7個月時,我買了一輛,買完學步車後不到一周,就看到一個兒童專家寫的關於學步車和學步帶的相關論文,大抵是講直立行走是人類的天性,學步車和學步帶反而會影響幼兒平衡感的建立。於是查詢了大量資料,再觀察了兒子使用學步車的時候確實是墊著腳走,就在學步車購買了10天之後就和學步帶一起被打入了冷宮,沒有再讓兒子用過。後來看見同院子使用學步車沖進沖出的小女孩一直到2歲走路都一跳一跳的,就愈發覺得那個專家講得對。兒子學走路是1歲2個月,雖然不早,但是一開始走路就走得很穩當了。

當寶寶7個月的時候,建議買好孩子的一款帶腳托和推手柄的小三輪車。推薦這款車子是因為7個月以後寶寶就坐穩了,而且寶寶也重了,出去玩老是抱著走會很辛苦,需要一輛車子,這款小三輪車寶寶可以一直用到2歲多,等寶寶腳夠長了就可以自己踩在車的踏腳上,而且可以自己控制方向。另外,車子不重,住高樓的媽媽也不用太發愁提著太累。

因為爺爺奶奶很喜歡把小不點揣在懷裡,只要寶寶出去嘗到了抱抱的甜頭,自然不會要小推車的。現在我在院子還經常看見奶奶在前面抱著小寶寶,媽媽在後面推著個小推車的情形。硬是想過一過推車的癮,不妨從親朋好友弄一輛舊的嬰兒推車來推。實在要買,就買一輛輕便式樣的。

第二款要呼籲各位媽媽別買學步車。兒子7個月時,我買了一輛,買完學步車後不到一周,就看到一個兒童專家寫的關於學步車和學步帶的相關論文,大抵是講直立行走是人類的天性,學步車和學步帶反而會影響幼兒平衡感的建立。於是查詢了大量資料,再觀察了兒子使用學步車的時候確實是墊著腳走,就在學步車購買了10天之後就和學步帶一起被打入了冷宮,沒有再讓兒子用過。後來看見同院子使用學步車沖進沖出的小女孩一直到2歲走路都一跳一跳的,就愈發覺得那個專家講得對。兒子學走路是1歲2個月,雖然不早,但是一開始走路就走得很穩當了。

當寶寶7個月的時候,建議買好孩子的一款帶腳托和推手柄的小三輪車。推薦這款車子是因為7個月以後寶寶就坐穩了,而且寶寶也重了,出去玩老是抱著走會很辛苦,需要一輛車子,這款小三輪車寶寶可以一直用到2歲多,等寶寶腳夠長了就可以自己踩在車的踏腳上,而且可以自己控制方向。另外,車子不重,住高樓的媽媽也不用太發愁提著太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