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給孩子更有效的激勵?

1 鼓勵孩子去做讓他內心感覺良好的事

學會一種新技能、獨立完成一項任務, 會讓孩子體會到很大的滿足感。 這樣, 孩子不僅能在自己參與的過程中充滿靈感、感到快樂, 激勵的作用也會更加長久。

媽媽在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前承諾, “如果能把尿撒在馬桶裡, 就獎勵一塊巧克力”。 一天, 家裡的巧克力恰巧吃光了, 媽媽便提議用“假巧克力”作為獎勵。 這時孩子一臉壞笑跳下馬桶, 當媽媽指著空馬桶問緣由時, 孩子說:“我假裝撒了尿。 ”是的, 聰明的孩子很容易找出任何獎勵機制的漏洞。 而且研究表明, 獎勵的正面效果通常持續時間很短。

Advertisiment

的確, “賄賂”孩子, 作為一種臨時性的手段確實非常有效, 比如在坐飛機時安撫脾氣發作的孩子, 讓孩子晚上乖乖上床睡覺等。 但是這種短時見效的外部獎勵, 卻不能讓孩子清楚地知道為什麼要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或晚上必須按時睡覺, 更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塑造性格和價值觀。 在這種情況下, 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做讓他內心感覺良好的事。 也許你會有這樣的感受, 當孩子剛學會騎小三輪車時, 這項新技能會讓他非常興奮, 以至於很難讓他們停下來不騎。

2 與孩子進行一對一有意義的對話

跟孩子進行一對一的對話, 是瞭解孩子內心積極性的關鍵途徑, 因為孩子天生就具備強烈的好奇心,

Advertisiment
讓他理解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會對孩子更有吸引力。

當孩子做事出現對抗情緒時, 對孩子表示關切, 並詢問你能幫他什麼忙, 這能讓你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 共同探討這項任務, 而不是變成你與孩子之間的戰爭。 如果孩子因為外出剛到家太累而不願收拾自己的玩具筐, 你可以說:“休息一下, 晚飯之後再收拾吧, 這樣以後你要找玩具會容易些, 好不好?”對於孩子一開始就不願意完成的任務, 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並用這個年齡段孩子能理解並接受的方式說出這項任務的重要性。 和孩子交流時儘量不要使用“應該”“必須”這樣的字眼。 當孩子需要幫助時, 及時提供幫助。

孩子完成一項任務後, 及時詢問他的感受,

Advertisiment
或在談話中給予孩子及時的回饋也是讓孩子樂於合作, 並提高孩子積極性的好辦法。 比如:“昨晚你自己睡覺, 沒讓媽媽陪, 感覺怎麼樣?”或者“你今天又學會了三個數字, 什麼感覺呀?”這樣的問題能讓孩子體會到成就感, 如果不問, 孩子也許不會注意到。 再者, 與其跟孩子說不吃晚飯就不能去公園玩, 不如在孩子按時吃完晚飯的某天帶他去公園, 並在去公園的路上, 指出“早點吃完飯”與“有時間玩”之間的自然聯繫。

3 及時讚揚孩子願意做, 但做得並不完美的事

沒人喜歡被強迫, 小孩子也一樣。 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歡幫忙做事, 但前提是他們所做的是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 而不是被迫。 孩子主動幫忙後, 不要吝嗇你的讚美和鼓勵。

Advertisiment

大部分孩子其實很願意討父母歡心, 也喜歡幫忙做某些家務, 只要你對家務的完成程度和時間要求別太高。 比如, 很喜歡整理衣物的孩子, 因為家長的過於挑剔和著急, 打消了孩子繼續做事的積極性, 這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 所以, 對於孩子喜歡做的某項家務, 一定要支援他去做, 需要你做的只是給孩子必要的指導和安全防護。 另外, 要把重點放在孩子把衣服疊起來了這一事實上, 即使疊得不整齊, 也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 表揚時重點針對孩子的努力過程, 而不只是一句讚美之詞。

對於孩子不喜歡的任務, 發揮一點創造力, 讓它顯得更有趣。 比如, 模仿玩具娃娃的聲音, 請求孩子自己穿鞋, 或者和你比賽誰能先上床。

Advertisiment
在可能的時候, 給孩子一點自主選擇權, 即使是很有限的選擇, 比如是在洗澡之前刷牙, 還是在洗澡之後刷, 這會給孩子一種能夠自我管理的感覺, 有助於激發他們內在的積極性。 很多實例證明, 太多約束, 會激起孩子不必要的反抗, 最後導致孩子說出諸如“你不能強迫我!”這樣讓你驚訝又難堪的話。

4 引導孩子做符合他年齡段能做的事

鼓勵並引導孩子去做所處年齡段能做的事, 這既是你瞭解孩子具體操作能力的大好機會, 也會讓孩子學會一些基本的技能, 同時勇於承擔責任。

美國育兒專家Kennedy Moore博士曾在育兒講座中演示過, 外部獎勵有時對孩子是多麼無用。 首先她請一位媽媽上臺, 表示願出1000美元, 請媽媽做一個連續後空翻。這位媽媽不假思索地拒絕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要求。這時,Moore博士則對觀眾說:“這位媽媽太謙虛了,也許我的態度應該更強硬一些。”台下的父母們都笑了。Moore博士想通過這個演示告訴父母:如果當孩子所處年紀的能力不足以完成某件事時,給予孩子任何獎勵和懲罰都是沒用的。

回想一下孩子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或剛學會唱一首兒歌時,那時孩子多積極,會不停在你面前展示自己的新技藝。當孩子出色完成了一項自己能夠掌握的技能,會極大地調動他做事的積極性,反過來也一樣。如果孩子不肯在幼稚園做遊戲,你要詢問遊戲是不是對孩子來說太難,或在其中遇到了什麼困難。

5 讓孩子從你身上體會到榜樣的力量

與其時刻糾結著該給孩子怎樣的外部獎勵,不如在和孩子的朝夕相處中,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所帶來的榜樣力量。你真誠、守時的言行,就是對孩子最長久的激勵。

如果想讓孩子不跟鄰居家的孩子吵架,與其獎勵糖果,不如你自己做到用尊重對方並充滿愛意的方式,化解你與配偶之間的衝突。想讓孩子有禮貌,你自己跟孩子說話時也要注意用“請”和“謝謝”等敬語。想讓孩子尊重老人,你自己就要對長輩恭恭敬敬。

當你正在打一個重要電話,而孩子想吸引你的注意力,屢屢試圖打斷你,糟糕的是你還要再打20分鐘。這時,別跟孩子說“請等一分鐘”。你這樣做等於告訴孩子,你對孩子要求的事能推就推,而且說話不算話。你經常對孩子不守時,那麼你的孩子很可能也會變成不守時的人。所以,當你讓孩子停止玩玩具,準備吃飯時,孩子淡定地對你說:“等一分鐘”卻一直不動,你也別感到驚訝。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你能對孩子的事說到做到,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具有激勵作用的。

請媽媽做一個連續後空翻。這位媽媽不假思索地拒絕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要求。這時,Moore博士則對觀眾說:“這位媽媽太謙虛了,也許我的態度應該更強硬一些。”台下的父母們都笑了。Moore博士想通過這個演示告訴父母:如果當孩子所處年紀的能力不足以完成某件事時,給予孩子任何獎勵和懲罰都是沒用的。

回想一下孩子剛學會寫自己的名字,或剛學會唱一首兒歌時,那時孩子多積極,會不停在你面前展示自己的新技藝。當孩子出色完成了一項自己能夠掌握的技能,會極大地調動他做事的積極性,反過來也一樣。如果孩子不肯在幼稚園做遊戲,你要詢問遊戲是不是對孩子來說太難,或在其中遇到了什麼困難。

5 讓孩子從你身上體會到榜樣的力量

與其時刻糾結著該給孩子怎樣的外部獎勵,不如在和孩子的朝夕相處中,讓孩子時刻感受到父母所帶來的榜樣力量。你真誠、守時的言行,就是對孩子最長久的激勵。

如果想讓孩子不跟鄰居家的孩子吵架,與其獎勵糖果,不如你自己做到用尊重對方並充滿愛意的方式,化解你與配偶之間的衝突。想讓孩子有禮貌,你自己跟孩子說話時也要注意用“請”和“謝謝”等敬語。想讓孩子尊重老人,你自己就要對長輩恭恭敬敬。

當你正在打一個重要電話,而孩子想吸引你的注意力,屢屢試圖打斷你,糟糕的是你還要再打20分鐘。這時,別跟孩子說“請等一分鐘”。你這樣做等於告訴孩子,你對孩子要求的事能推就推,而且說話不算話。你經常對孩子不守時,那麼你的孩子很可能也會變成不守時的人。所以,當你讓孩子停止玩玩具,準備吃飯時,孩子淡定地對你說:“等一分鐘”卻一直不動,你也別感到驚訝。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你能對孩子的事說到做到,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具有激勵作用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