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治療小兒黃疸 中西醫治療方法介紹

如何治療小兒黃疸

西醫藥治療

1、光照療法:將寶寶脫光衣服躺在嬰兒床裡放在藍色的螢光燈下用單面光或雙面光照射, 照射時會將寶寶的眼睛遮蔽, 以免損傷視網膜, 會陰、肛門部用尿布遮蓋, 其餘均裸☆禁☆露。 這種方法通常可以緩解黃疸, 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持續24--48小時(一般不超過4天), 膽紅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療。 還有一種治療方法就是將寶寶用光纖毯(毯式黃疸治療儀)包裹起來。

新生兒黃疸主要的治療手段就是藍光照射,

Advertisiment
安全性很好, 部分嬰兒可能出現皮疹和腹瀉等副作用, 停止照射後即消失。 但如果寶寶的黃疸比較嚴重, 或者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準仍持續升高, 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2.換血療法:適用於溶血性黃疸。 是患兒嚴重溶血時搶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通過換血可達到換出致敏紅細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體, 阻止繼續溶血;降低膽紅素, 防止核黃疸發生;糾正溶血導致的貧血, 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 在廣泛採用光療以後, 換血已大為減少。

3.阻止腸內膽紅素的再吸收:提前餵奶, 及時建立腸道菌群, 分解腸內膽紅素為尿膽原, 儘快排出胎糞, 可以減少腸內膽紅素, 防止其再吸收, 從而減輕黃疸的程度。 有人給活性炭0.75g, 每4小時1次以減少腸壁再吸收未結合膽紅素(腸肝迴圈),

Advertisiment
與光療聯合應用效果較好。

4.酶誘導劑:常用苯巴比妥誘導肝細胞的微粒體提高活力, 轉化未結合膽紅素為結合膽紅素, 劑量為4~8mg/kg/日, 連服4日或更久, 但其作用較緩, 3~7日才顯療效。 可加用尼可刹米(可拉明)100mg/kg/日以提高苯巴比妥的療效。 但遇黃疸較嚴重時應予光療並作進一步檢查, 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

5.白蛋白:輸注血漿或白蛋白可使血清中游離的未結合膽紅素附著於白蛋白, 從而減少未結合膽紅素與腦細胞結合的機會, 降低核黃疸的發生率。 在換血1~2小時前, 先注入白蛋白lg/kg/次, 連用2~4次, 或用血漿25ml, 每日1~2次, 可換出較多的膽紅素。

6.腎上腺皮質激素:其主要作用是活躍肝細胞酶系統,

Advertisiment
加強葡萄糖醛酸與膽紅素結合的能力。 一般口服強的松每日1~2mg/kg。 對較重黃疸病例可靜點氫化可的松5~10mg/kg, 或用地塞米松每日0.4mg/kg, 待黃疸消退時減量, 以至停藥。 由於皮質激素常有不良副作用, 一般不作常規處理。 在普遍應用光療以後, 更不需激素療法。

7.錫~原卟啉:是血紅素加氧酶的抑制劑, 能阻止血紅蛋白的分解, 從而減少膽紅素的形成。 目前該藥已在人工合成, 今後可望應用於臨床。

中藥治療

1、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 其色如枯色, 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症狀, 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藥治療, 伴見高熱、煩躁喘促, 或抽搐、或昏迷, 並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此型-般病情較重,

Advertisiment
多為核黃疸病人。 中成藥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 湯藥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藤等藥, 水煎服。 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藥灌不進去時, 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 保留灌腸, 一日一次。 或採用針灸, 西藥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2、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 黃色較深且晦暗, 並逐漸加重, 身體消瘦, 飲食減少, 大便溏稀, 並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 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 傷及脾胃, 瘀阻血分, 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 養肝健脾, 中藥可用柴胡、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藥、雞血藤等藥物。 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 日久不易退, 其色晦暗, 面色無華, 體質消瘦, 乏力納少, 大便溏軟,

Advertisiment
四肢欠溫, 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 中藥可用茵陳、白術、乾薑、黨參、山藥、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 中成藥可用健脾丸, 地茵合劑等。

3、現代的中藥製劑茵梔黃口服液, 其主要成分為茵陳、梔子、黃芩、金銀花, 已經成為治療新生兒黃疸的首選安全製劑, 被廣大患者接受。 輕中度黃疸, 每次5ml, 2-3次/日;重度黃疸每次5ml, 2-3次/日聯合光療。 大多數生理性黃疸都不需要治療。 如果是病理性黃疸就需要治療了, 光照療法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常見的幾種新生兒病理性黃疸

1、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 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 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 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 且造成的黃疸較輕。這樣一來,一些父母會十分緊張,擔心孩子會發生ABO溶血,其實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導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

2、感染性黃疸: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3、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瞭。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膽紅素可達10-30mg/dl,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準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後才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膽紅素明顯下降達50%,若再次哺乳,膽紅素又上升。

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如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參考網站:搖籃網)

且造成的黃疸較輕。這樣一來,一些父母會十分緊張,擔心孩子會發生ABO溶血,其實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導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

2、感染性黃疸: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3、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瞭。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膽紅素可達10-30mg/dl,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準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後才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膽紅素明顯下降達50%,若再次哺乳,膽紅素又上升。

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如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參考網站:搖籃網)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如何治療小兒高熱?

    頻繁輸抗生素,若非細菌感染,除了增加水分,沒有其他作用,高熱只是一種症狀,說明體內受到致熱原刺激,機體出現正常反應--體溫調節中樞的體溫調定點上移,致使發熱。退熱原則:尋找致熱原,最為常見的是病毒;... [詳細答案]

  • 2回答

    如何治療小兒咳嗽不止呢?

    您好,如寶寶只是咳嗽,考慮可能是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咳嗽,一般以咳嗽為主,晚上加重,無痰,其它症狀輕。建議到醫院檢查清楚,明確病因對症下藥。平時注意多給孩子喝水,注意避免著涼感冒導致病情加重。 [詳細答案]

  • 3回答

    如何治療小孩過敏性咳嗽?急!

    過敏性咳嗽可通過服用抗過敏藥物協助診斷,尋找過敏原因需要過敏原檢測説明。控制症狀可以先依賴藥物,去除過敏原減少過敏反應可逐漸擺脫藥物應用。任何藥物長期使用都會有一定副作用。 [詳細答案]

  • 1回答

    如何治療小兒的疥瘡?

    疥瘡的治療原則 疥瘡治療首先要做好個人衛生工作,徹底殺滅疥瘡,預防傳染和反復發作。 第一、家中或集體有疥瘡感染者要大搞環境衛生,清洗、曝曬衣服、被褥、枕頭等。個人的臉盆、水桶、毛巾要獨自使用,預防傳... [詳細答案]

  • 1回答

    如何治療小兒盜汗呢?

    有的人總怕寶寶凍著,涼著。總是給寶寶捂的厚厚的。其實像又的家裡暖氣特別熱,給寶寶穿的不要太厚,球衣秋褲就行。這樣寶寶也就不會因為捂的太厚而覺的不舒服。出盜汗和起疹子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