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正確處理寶寶皮膚褶爛

當新生寶寶剛剛降臨時, 那緞子般細滑的皮膚, 讓您情不自禁地想親吻, 可是過不了多久, 寶寶皮膚出現的一些問題就會令您著急, 不知所措。 比如第2~3周, 新媽媽可能會在寶寶的腋窩、腹股溝、臀縫、四肢關節屈面(肥胖兒的會陰部、頸部)等褶縫處發現有皮膚發紅、糜爛, 或表皮剝脫, 病變處皮溫較高, 縫中積液並發生臭味等情況, 嚴重時還可繼發細菌感染。 這些正是新生兒皮膚褶爛的症狀。

出現皮膚褶爛的原因是新生兒皮膚相互摩擦, 積汗與分泌物過多, 局部熱量不能敞;發, 引起充血。 寶寶過胖, 環境炎熱、潮濕,

Advertisiment
護理時衛生工作做得不夠到位時, 寶寶更易發病。 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首先就要保持褶縫處皮膚的清潔乾燥。 肥胖嬰兒要勤洗澡, 浴後用細軟布類將褶縫中水吸幹, 並撲以適量爽身粉, 使其滑爽。 平時還要勤換尿布, 保持腹股溝、會陰、大腿跟部等處的乾燥。

對於已出現皮膚褶爛的寶寶, 可外用爐甘石洗劑。 繼發細菌感染時可外用1%~2%龍膽紫或有效抗生素。

小貼士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注意要點

新生兒皮膚嬌嫩, 容易損傷, 因此, 做好新生兒皮膚護理非常重要。

(1)防止感染:接觸新生兒;時, 尤其要重視洗手。 新生兒的衣服、尿布用後要清洗乾淨, 曬後換用, 避免病菌感染。

(2)清潔乾燥:要時常給新生兒清洗皮膚皺褶處, 如耳後、頸下、腋下、大腿根、手心、指(趾)縫間等。

Advertisiment
大便後要洗淨臀部, 保持局部的清沽, 同時要保持皮膚的乾燥。 不要包裹過多, 尿布要及時更換。

(3)避免損傷:在護理新生兒時, 家長的動作要輕柔。 所有接觸新生兒皮膚的衣著、被褥、尿布等, 都應柔軟舒適。

(4)加強檢查:每日給新生兒洗澡和換尿布時, 仔細檢查新生兒全身的皮膚, 以便及時發現皮膚是否出現皮疹、損傷或其他異常情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