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更好的陪孩子玩呢

對於身心快速成長的兒童來說, 遊戲的意義是重大的, 特別是對幼兒來講, 更需要在玩中學, 學中玩。 相信你的孩子, 他想遊戲是因為遊戲與他的身體發育緊密相連。 而遊戲也是你瞭解孩子, 與孩子溝通的大好時機。

為遊戲正名

家長語錄:孩子玩就是傻玩兒唄。 他不會幹別的, 只能玩兒。

專家解析:遊戲在兒童心智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 遊戲是他們的日常活動, 也是學習的主要方式。

在遊戲中兒童可以:

體驗愉快的“我”。 遊戲不僅鍛煉了孩子身體的協調能力, 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的能力,

Advertisiment
與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還收穫了愉快、自主的感覺。

確定成功的“我”。 兒童在遊戲中體驗到“我能做這些”、“小朋友喜歡和我在一起玩”等感受, 覺得他是這個世界的主人, 這對確立自信很重要。 兒童在遊戲中學習怎樣交往、怎樣認識事物、怎樣使用已有的知識技能。

表達真實的“我”。 兒童玩一些過家家、購物等有想像色彩的遊戲, 將現實生活中的經歷表現出來, 反映自己的內心世界。 如果家長們不知道孩子的小腦袋裡想的是什麼的話, 請加入孩子的遊戲吧!

陪孩子玩說簡單不簡單

玩沙

典型場景:“別去碰那些沙子, 髒!”不能玩沙弄土的孩子站在一邊戀戀不捨地、羡慕地看著別的小朋友玩得興致勃勃。 站在他身邊的父母生怕揚起的沙土弄髒了他身上的漂亮衣服,

Advertisiment
牢牢地握著孩子的小手。

對於那些沒有太多機會接觸沙子的孩子, 讓人不禁惋惜他失去了大自然賦予每一個孩童最好的玩具之一——沙土。 而沙土對兒童具有的吸引力, 幾乎是天生而無法阻擋的, 孩子們在沙土堆上興致勃勃、樂此不疲地用沙子堆成不同的場景。 如果再配上一些塑膠玩具, 那麼一個沙堆就成了孩子最好的遊戲場。

沙是絕好的玩具, 它帶給孩子粗糙觸覺, 滿足孩子皮膚對外在刺激的需要, 捧起沙子時感覺到沉甸甸的, 這一系列的感覺刺激是感知覺統合的途徑之一。

在兒童混亂的內心糾纏的情緒狀態下, 他手下的沙的世界也是一片混亂。 此時家長不必過多干涉、解說,

Advertisiment
兒童在玩的過程中能慢慢整理自己的世界。 從玩沙的活動中, 我們還可以看到孩子與生俱來的心理自愈的能力。

教你一招

戶外活動時讓孩子穿上易於清洗和不怕磨損的衣服, 這樣家長不會因為衣服的問題有顧慮。

玩水

典型場景:雨後, 為為發現了地上的積水, 快樂地一腳踩進去, 媽媽追趕不及, 大叫:“為為, 會感冒的。 快出來!”

多數孩子天生喜歡玩水。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兒童對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事物具有非常的興趣。 在遊戲中, 水是一種替代物, 替代滋養生命的奶、流質食物, 替代孩子排泄的尿, 兒童在玩水的過程中可以獲得替代性的滿足感。 玩水還是一種可以表達攻擊的方式, 説明兒童放鬆,

Advertisiment
給他們更多自由的感受, 真實體會自我控制的感覺。 看到孩子在雨後路面上的小水坑裡快樂地踩水時, 恐怕誰也不會否認水是如此讓孩子快樂和滿足。

教你一招

水可以衍生出許多遊戲, 比如與沙土混合、吹泡泡、吹畫等等。 玩水時小杯子、奶瓶、布、海綿等都是必備的物品。 水是夏季最好的玩具之一, 北方天涼時可考慮吹泡泡、吹畫等遊戲。

過家家

典型場景:宏宏和冰冰玩過家家, 正在給娃娃做大餐。 巨集巨集媽媽過來一看, 不滿地說:“你是個男孩, 這麼大了還玩過家家!”

兒童在遊戲的過程中模擬和重現現實生活, 不僅有助於他們發展身體協調的能力, 還可以協調心理的不平衡狀態。 不管是不是益智遊戲, 都會對兒童智慧發展,

Advertisiment
情商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兒童常玩的過家家, 除了具有幫助兒童瞭解、熟悉現實世界、認識不同社會角色的作用, 在遊戲中兒童還可以將自己的經歷、感情、生活中重要或幻想的人物投射到玩具物品上, 通過認同某一個角色, 達到心理狀態上的平衡。 過家家並不是女孩子的遊戲專利, 男孩子也可以在遊戲中滿足自己在生活中沒有實現的願望或需要。

在過家家的遊戲中, 兒童在空空的鍋裡煞有介事地炒啊、煮啊, 還要端起碗來假裝吃飯、喂小娃娃, 對他們的想像力是一種鍛煉, 而想像力直接影響了兒童的創造力高低。

和小朋友一起過家家對內向的孩子來說, 是學習交往技能,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時機。 在遊戲中孩子沒有學習的壓力,學習在自然自發的活動中進行。從這個角度來說,孩子似乎天生就知道如何學習生活所需的各項技能。

教你一招

玩“在醫院裡”的遊戲,對害怕上醫院的孩子來說,有助於緩解恐懼。在遊戲中兒童可扮演醫生,由家長(或玩偶)代表看病的孩子,表現孩子的害怕與需要,比如在兒童扮演醫生給洋娃娃打針時,家長可替洋娃娃說:“哎喲,好痛啊,我不要來這裡,我要走!我要回家!”在這個遊戲裡,孩子是醫生,是有力的,可控制局面的。這類遊戲不僅重現兒童看病的經歷,而且釋放了他們的恐懼。

如何更好地陪孩子玩

要在遊戲中瞭解和引導孩子,家長應注意:

1.不干涉。孩子才是能夠真實、完整知道自己內心世界的人,讓孩子在玩中充分表達自己,家長不宜過多干涉,特別是在遊戲的開始階段。不少父母在和孩子玩時,總忍不住指指點點:“這塊積木應該放在這裡”、“哎呀,還是媽媽給你擺吧”……這樣很難讓孩子感覺輕鬆、愉快,即使是在遊戲中他也不能放鬆地表達自己。所以,家長要注意用你的眼睛看,用你的耳朵聽,瞭解孩子的內心,營造一個完全接納孩子的氛圍。

2.作為同伴參與。當發現問題、瞭解到孩子的不良感受時,家長可以以適當的方式介入。但介入時不宜以一種訓斥、責備的態度,而是通過作為一個“大玩伴”提供行為示範,或在與孩子做扮演角色的遊戲中模仿孩子在生活中的真實反應,讓孩子在家長的言行中看到自己,認識自己,逐步説明他消除不良感覺。

3.讓孩子做遊戲的主人。讓孩子自由選擇遊戲,當他不知如何選擇時家長可給予建議,或者若無其事地在一邊玩,引導他參與遊戲。

4.遊戲時間有保證。每天為學齡前的孩子安排至少半個小時的遊戲時間,家長在一旁陪伴,當孩子希望你參與遊戲時,請按照孩子的想法進行遊戲。學齡兒童的遊戲時間可適當減少,但至少每週有一個小時的自由遊戲時間。

因此,家長們可以經常陪著孩子玩的,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讓孩子更好的發育。

在遊戲中孩子沒有學習的壓力,學習在自然自發的活動中進行。從這個角度來說,孩子似乎天生就知道如何學習生活所需的各項技能。

教你一招

玩“在醫院裡”的遊戲,對害怕上醫院的孩子來說,有助於緩解恐懼。在遊戲中兒童可扮演醫生,由家長(或玩偶)代表看病的孩子,表現孩子的害怕與需要,比如在兒童扮演醫生給洋娃娃打針時,家長可替洋娃娃說:“哎喲,好痛啊,我不要來這裡,我要走!我要回家!”在這個遊戲裡,孩子是醫生,是有力的,可控制局面的。這類遊戲不僅重現兒童看病的經歷,而且釋放了他們的恐懼。

如何更好地陪孩子玩

要在遊戲中瞭解和引導孩子,家長應注意:

1.不干涉。孩子才是能夠真實、完整知道自己內心世界的人,讓孩子在玩中充分表達自己,家長不宜過多干涉,特別是在遊戲的開始階段。不少父母在和孩子玩時,總忍不住指指點點:“這塊積木應該放在這裡”、“哎呀,還是媽媽給你擺吧”……這樣很難讓孩子感覺輕鬆、愉快,即使是在遊戲中他也不能放鬆地表達自己。所以,家長要注意用你的眼睛看,用你的耳朵聽,瞭解孩子的內心,營造一個完全接納孩子的氛圍。

2.作為同伴參與。當發現問題、瞭解到孩子的不良感受時,家長可以以適當的方式介入。但介入時不宜以一種訓斥、責備的態度,而是通過作為一個“大玩伴”提供行為示範,或在與孩子做扮演角色的遊戲中模仿孩子在生活中的真實反應,讓孩子在家長的言行中看到自己,認識自己,逐步説明他消除不良感覺。

3.讓孩子做遊戲的主人。讓孩子自由選擇遊戲,當他不知如何選擇時家長可給予建議,或者若無其事地在一邊玩,引導他參與遊戲。

4.遊戲時間有保證。每天為學齡前的孩子安排至少半個小時的遊戲時間,家長在一旁陪伴,當孩子希望你參與遊戲時,請按照孩子的想法進行遊戲。學齡兒童的遊戲時間可適當減少,但至少每週有一個小時的自由遊戲時間。

因此,家長們可以經常陪著孩子玩的,讓孩子在遊戲中成長,讓孩子更好的發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