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教會孩子學會包容

孩子幼年時期, 父母應及時幫助孩子擯棄偏見, 學會包容。

案例:媽媽帶著未滿4歲的丹丹參加學校組織的親子活動。 當老師安排小朋友以兩個人一組完成搭積木的活動時, 丹丹拒絕與身邊穿著舊衣服的男孩合作, 她甚至皺著眉頭對媽媽說:“我不跟他一組, 我不喜歡他穿的舊衣服。 ”

丹丹媽媽擔心這些話被男孩聽到後會影響他的自尊心, 急忙把女兒拉出教室, 並在走廊裡嚴厲訓斥她:“你怎麼可以說這樣的話?”此時, 丹丹只是茫然地看著媽媽不做聲。

專家分析:對於丹丹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 表現出如此“無情”一點也不奇怪,

Advertisiment
因為他們已經能夠注意到他人身上不同於自己的特性。 研究發現, 6個月以內的嬰兒就能注意到種族和性別上的差異;孩子從3歲開始就會對人進行分類, 並且能判斷出哪一類人更好一些;到了5歲, 他們會把一些優良的品德與自己認為好的那類人掛鉤;到了8歲時, 孩子才會注意到社會對不同人的態度;等他們再長大一些, 就會懂得如何面對社會的偏見, 開始理智地思考問題。

由於孩子長大後面對的世界是多元化的, 所以, 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 父母應盡力幫助他們改變偏見, 塑造具有包容性的性格, 而最好的時間是在孩子幼年的時期。

以下介紹幾種方法, 父母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細節來幫助孩子接受別人身上存在的“不一樣”的地方,

Advertisiment
並正確看待這些差異。

方法1:“檸檬”訓練

在這個活動中, 老師會給每個孩子發一個檸檬, 然後要求孩子們瞭解它, 孩子們可以在地上滾檸檬, 也可以品嘗或是聞其氣味。 然後把檸檬集中放在一個籃子裡, 讓孩子們找出自己剛才玩的那個。

雖然有些檸檬髒了, 弄癟了, 還有些上面有牙印, 孩子們還是會認為自己的那個是最好的。

提示:把檸檬皮剝掉, 再讓孩子找出自己的那個檸檬, 這時孩子便無法辨認了。 這個活動能讓孩子認識到, 雖然人的外表存在差異, 但內心都是一樣的。

方法2:分析特徵

説明孩子認識自己與其他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異, 例如別的小朋友可能比他矮、稍稍有些胖、戴眼鏡、不擅長踢足球等,

Advertisiment
然後將這些特徵進行比較。

提示:告訴孩子一個事實,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特徵。 有些人會因為看到別人與自己的差別就認定別人比自己低一等, 但事實並非如此, 也不應該這樣認為。

方法3:實例講解

父母可以通過發生在社區中的一件事, 或是電影中描述的某個場景作為教育契機, 與孩子討論缺乏包容行為的危害。

提示:可以在旅遊途中, 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和展覽館, 或是和孩子一起欣賞路邊特色建築的圓角屋頂或彩色玻璃, 與各種類型的人建立社會交往。

當孩子遭遇偏見

1.確保孩子的安全不受威脅, 並強化孩子的意識, 讓他知道發生這樣的事是錯誤的, 會得到糾正;

2.培養孩子對今後可能發生的任何事情做好心理準備,

Advertisiment
教他學會一些措辭, 例如“以後別這麼叫我, 這不是我的名字”等。

當孩子中傷別人

1.立即上前制止, 告訴孩子, 父母不能容忍這種行為, 並會嚴肅地對待這件事;

2.説明孩子分析這種偏見或成見為什麼是錯誤的, 並説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3.在生活中各個方面都要為孩子樹立榜樣。

相關用戶問答
  • 4回答

    如何引導孩子學習

    雖然強烈的想擁有目的,也能夠體會把事情做完的樂趣,但是若因為課程繁多在內心產生阻力,無法持續主動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準降低,所以要將課業的份量減少,繼續培養孩子在低潮時的活力,那麼他們在低潮過後... [詳細答案]

  • 3回答

    讓孩子學會反思有什麼好方法?

    三歲多正是叛逆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需要給孩子樹立規矩了,一起做下來討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並且寫下來張貼在最明顯的地方,如果孩子做了不該的就把孩子抱去一個固定的地方靜坐五分鐘讓孩子反思,不要和孩子說... [詳細答案]

  • 3回答

    父母要如何教會孩子懂得講禮貌?

    “見面打招呼,臨別說再見,得到幫助說謝謝,做了不恰當的事說對不起……舉止得當,彬彬有禮。”誰都希望自己孩子有禮貌懂禮儀,可是,怎樣培養一個有禮貌懂禮儀的孩子呢- 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詳細答案]

  • 3回答

    求推薦教孩子學會加減法的方法

    不必要用數字去給孩子去做加減法的。運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東西即可。例如,今天買了六個蘋果,後來吃了2個,可以讓孩子自己數一數。等等。 [詳細答案]

  • 1回答

    你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打嗎?

    沒打過,我更喜歡跟寶寶講道理,雖然寶寶還很小,但是聽得懂。萬一孩子怎麼都不聽話怎麼辦??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