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把握孩子交往的關鍵期?

徐國靜: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健康、潤澤、自由、開放、平衡的環境。 我們不要時時刻刻牽著孩子的手;不要用眼睛給孩子圈定疆域, 畫地為牢;不要為幼小的孩子劃定交友圈;更不要干涉孩子的交友自由。 只要孩子有了基本的是非觀、美醜觀, 家長就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鑒別, 自己去交往, 自己去把握其中的分寸。 父母看管得越緊, 孩子的依賴性會越強;父母越早讓孩子走出家門, 孩子越容易走進群體;父母越是放手, 孩子的交往能力會越強。

孩子小時候能順利地找到自己的遊戲夥伴, 長大以後, 一定能順利地找到自己的學習夥伴、工作夥伴、娛樂夥伴。

Advertisiment
獨生子女既屬於家庭, 更屬於社會。 家長不要以自己的溺愛之心耽誤了孩子一生的前程。

採訪感言

獨生子女教育問題是全社會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怎樣才能使孩子走出小家庭, 融入群體的大家庭, 這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

一是大家都有安全的顧慮, 害怕孩子出門在外遇到壞人, 或者遇到什麼不該發生的事情。

二是現代人都有一種戒備的心理, 不願對人敞開心扉, 更不願外人過多地瞭解自己家庭的事。

三是社會貧富分化很嚴重、等級觀念很嚴重。 孩子或許不會考慮那麼多, 在學校, 他們想跟誰玩就跟誰玩。 但家長就沒有那麼灑脫了:讓孩子跟家庭條件好的孩子玩吧,

Advertisiment
自己沒那物質基礎, 不能開著私家車想到哪兒就到哪兒, 也不能像別人一樣, 走一路消費一路;讓孩子跟家庭條件差的孩子玩吧, 孩子說個啥、玩個啥都要顧及別人的面子和經濟承受能力。 可以說, 不同的家庭背景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左右了孩子的交往半徑。 同齡孩子能長期玩到一起, 彼此沒有壓力、沒有隔膜的只是極少數, 更多的不過是泛泛之交。

四是孩子間學習成績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交友選擇。 學習成績好的孩子, 不知不覺就會給人一種清高、傲慢的感覺, 叫人不敢親近;學習成績差的孩子, 如果沒有別的特長、能耐作支撐, 更會叫人不願親近。 “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在孩子間同樣適用。

Advertisiment

五是沒有時間交往。 小時候還有交往的時間,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學習壓力、考試壓力的增大, 孩子間即使有交往之心, 也少有交往的可能:大家都忙著各自的課外班、課外作業, 哪有時間聚在一起?

雖然, 孩子間的交往有著這麼多的困難和障礙, 但是, 再難再不容易, 也應鼓勵孩子去交往, 也應放手讓孩子去交往, 並且是交往越早越好。 畢竟, 人無交往不行, 孩子沒有夥伴不行。 趁著孩子還小, 各種差異還沒呈現, 學習壓力還沒到來前, 帶著孩子多走動, 多見人, 多增加一些生活情趣吧。

孩子從小就融入群體, 有了交友習慣, 有了互助合作的思維定式, 即使孩子長大後, 沒有時間玩了, 但孩子的思維定式不會改變, 好交友的習性不會改變,

Advertisiment
樂觀向上的心態不會改變。 在緊張的學習中, 他們同樣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人, 同樣可以彼此幫助、彼此勉勵、彼此促進, 攜手共進。

壓力人人有, 困難人人有, 就看各自怎麼去看待, 怎麼去處理。 面子思想過重、功利思想過重、等級思想過重、戒備心思過重的人, 不僅自身交不到朋友, 還會影響、妨礙下一代人的交友。 凡事開朗、灑脫、想得開的人, 即使家庭本身沒有什麼外在優勢可言, 但同樣可以具有親和力、凝聚力, 使家長、孩子身邊始終不乏朋友的出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