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戒了寶寶的癮?

奶瓶、奶嘴成了父母搪塞孩子不要哭鬧最好的小幫手, 而孩子心裡的依賴, 現在父母要孩子一下子丟掉這個滿足生理心理需求的“伴”, 的確需要下點功夫才行!

依據佛洛依德的理論, 人類自出生到一歲是所謂的口腔期, 在這個階段, 嬰兒對外界環境主要是靠嘴巴吸吮的動作可讓嬰兒獲得極大的滿足感, 因此, 在一歲以前, 孩子抱著奶瓶或奶嘴不放是很自然的現象, 而這種習慣會延至兩歲左右。 慢慢隨著孩子添加輔食及其它方面興趣的增加, 孩子會逐漸地放棄使用奶瓶或吸吮奶嘴的習慣。

Advertisiment

但是, 3歲以後, 孩子還是抱著奶瓶不放, 或者不斷吸吮奶嘴時, 父母則需先找出孩子為何會抱著奶瓶或者吸吮著奶嘴不放的原因。 千萬不要馬上強制孩子改變抱奶瓶或吸吮奶嘴的習慣, 否則更會加強孩子心理不安全, 甚至出現其它不良的替代行為, 如:吸手指、咬指甲、咬嘴唇等。 父母還是要先找出真正的原因之後, 方能對症下藥。

box:為什麼孩子戒不掉奶瓶

父母平日過忙的疏忽

家中多出一位弟妹, 父母把關愛轉移到弟妹身上的關係

孩子長期和父母分離被冷落

父母之間感情不和諧

父母過度溺愛, 管教方式不一致

愛吸奶瓶優缺點大評比

優點缺點

借著吸吮動作, 使口腔得到滿足體積較大, 外出攜帶不便

雙手可以握住奶瓶透過牛奶溫度,

Advertisiment
較有舒適感喝完奶還繼續吸吮著奶瓶, 容易吸到空氣

有能力左右旋轉奶瓶, 達到邊喝邊玩效果容易影響面部, 嘴型與牙齒的發育

在吸吮中抱著奶瓶睡覺, 較有安全感阻礙語言學習

吸吮是一種面頰活動, 促進顏面肌肉發展人際關係較為不良

是忙碌父母最佳幫手玻璃奶瓶不小心跌倒時, 容易造成傷害

容易被人取笑

愛吸奶嘴優缺點大評比

體積小, 外出攜帶方便注意力集中在口腔的時間居多, 語言學習受到妨礙

奶嘴無洞, 不會吸吮到空氣人際關係較為不良

跌倒時不會造成傷害容易影響下顎骨胳的生長

吸吮著奶嘴睡覺, 較有安全感容易造成依賴

吸吮是一種面頰活動, 促進顏面肌肉發展在脖子上不當懸掛,

Advertisiment
容易造成傷害

借著吸吮動作, 使口腔得到滿足易在地上拖行, 細菌容易入侵

較不會被人取笑口腔失去探索外物軟硬及味道的機會

減少在地上隨意拿東西放進口中吃

可以減少哭鬧產生, 是父母最佳幫手

過度依賴奶瓶奶嘴負面影響

孩子吸吮奶嘴佔據口腔的時間居多, 語言學習受到阻礙

容易造成人際關係不良

人格上容易退縮

阻擾孩子對其他活動的注意和興趣

孩子借著抱奶瓶、吸吮奶嘴等退化的方式, 引起父母注意

抱著奶瓶不放, 容易產生“奶瓶群症”~是指孩子的乳牙長時間滋潤在乳液中而產生的症狀

孩子在性格上容易顯得怯弱

孩子養成用哭鬧達到目的的習慣

成為父母忙碌中最佳搪塞劑.

Advertisiment

過度依賴奶嘴易造成下顎骨胳定型, 以後需要費更大的功夫矯正牙床的工作

父母若未做好奶嘴的清潔工作, 容易使病菌由口中入侵

戒癮奶嘴或奶瓶時, 父母需花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太急著改正適得其反

孩子吸手指其實並不是什麼大的問題, 根據佛洛依德的理論, 嬰兒期正值口腔期, 嬰兒經由吸吮的動作, 可以獲得滿足和安全感, 而幼兒吸手指, 正是這種需求的延續。

有些父母因為太緊張或糾正的方法不恰當, 反而增加孩子心裡的負擔, 所以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在態度上不能操之過急, 也不能把焦慮的情緒帶給孩子, 要先瞭解孩子吸手指的原因, 如此, 方能有效解決。

另外, 孩子在喝奶期間,

Advertisiment
媽咪餵奶的方式不適當, 或過於急迫想改正孩子抱奶瓶或是吸吮奶嘴的習慣, 孩子在沒有滿足口腔吸吮欲望的情形下, 日後當孩子焦慮緊張時, 他就會用吸手指的方式來減少內心的焦慮與不安。

吸手指該如何解決?

早期父母要矯正孩子吸手指的方法, 有的會使用戴手套, 或是在手指上塗擦苦汁或用繩子把手綁起來等各種方法, 但是這些方法除非孩子願意配合, 否則不容易見效, 因此, 要如何解決孩子吸手指的困擾呢?

父母讚美自然戒癮

首先, 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 該停止吸手指, 父母可以時常提醒孩子吸手指是小Baby做的事, 現在你長大了, 不能再吸手指。

其次是孩子吸手指常常是在不自覺的情形下產生, 因此,讓孩子自覺也很重要,父母不妨每天讓孩子在鏡子前面吸手指一至二分鐘,讓他看見自己吸手指的樣子,並體會吸手指的感覺,讓孩子自己分辨這樣的動作好不好看,感覺是不是很好。

第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他的手上能做點別的動作,自然可以避免吸手指,如:教孩子做握握拳頭,張手指頭的動作,或者用其它玩具或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力。

第四,配合父母的獎勵及讚美,讓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中逐漸改正吸手指的行為。

第五,父母應多利用閒置時間和他說說話,或者教他唱兒歌、玩積木、看圖書等,讓孩子在父母的活動遊戲中自然地忘記吸手指。

吸手指的負面影響

早期的心理分析學家認為,吸手指的孩子多半有情緒上的困擾,現在的研究證實並不支持這個看法。

吸手指有什麼負面影響呢?

有研究指出,吸手指容易造成孩子暴牙或整個顎部變形,但並不表示所有吸手指的幼兒都會有這些問題,因此,若家中孩子有吸手指的情形,父母不妨尋找專業醫師詢問。

會被同儕嘲笑,造成孩子退縮、害怕,拒絕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因此,造成人際關係不良的問題。

病菌容易由口入侵,引發各種疾病產生。

造成指甲或手指皮膚傷害。

其實孩子只是需要父母的愛

現在忙碌的社會裡,做父母的人白天都未工作再打拼,因此,無法親自照顧孩子,而到了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看見孩子哭鬧,因此奶瓶、奶嘴就成了父母搪塞孩子不要哭鬧最好的小幫手,而孩子心裡的依賴,借著吸吮奶瓶或奶嘴,可以獲得舒適與滿足。

有時,父母基於對孩子的愧疚心理,會在物質上儘量滿足孩子,例如:購買一些小玩偶,玩具來取悅孩子,反而造成孩子對那些小玩偶的依賴,有的孩子離不開一條毯子,一個小玩偶甚至抱著睡覺,連出門都要帶著,殊不知孩子的這份依賴是代表他麼需要父母的愛。

因此,也提醒天下父母,物質上的滿足並不代表愛,孩子最需要的,還是父母溫暖的關愛。

戒除抱奶瓶或吸吮奶嘴的方法

1、父母平時儘量多陪孩子,講講話、玩遊戲、講故事讓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

2、假日時,父母可帶孩子到各地走走,擴展孩子社會層面

3、父母多鼓勵孩子和鄰居的小朋友一起玩,增進孩子人際關係

4、選購孩子喜歡的顏色或圖案的杯子,來代替對奶瓶及奶嘴的依賴

5、時常口頭讚美孩子長大了,不需要用奶瓶或奶嘴,當孩子有好的表現時,父母就給孩子掌聲鼓勵,或是給他一張小貼紙嘉許他

6、讓孩子到托兒所上學,在同儕相互影響下,老師的鼓勵孩子會知道自己長大了,不需要用奶瓶或奶嘴

因此,讓孩子自覺也很重要,父母不妨每天讓孩子在鏡子前面吸手指一至二分鐘,讓他看見自己吸手指的樣子,並體會吸手指的感覺,讓孩子自己分辨這樣的動作好不好看,感覺是不是很好。

第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他的手上能做點別的動作,自然可以避免吸手指,如:教孩子做握握拳頭,張手指頭的動作,或者用其它玩具或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力。

第四,配合父母的獎勵及讚美,讓孩子在父母的關愛中逐漸改正吸手指的行為。

第五,父母應多利用閒置時間和他說說話,或者教他唱兒歌、玩積木、看圖書等,讓孩子在父母的活動遊戲中自然地忘記吸手指。

吸手指的負面影響

早期的心理分析學家認為,吸手指的孩子多半有情緒上的困擾,現在的研究證實並不支持這個看法。

吸手指有什麼負面影響呢?

有研究指出,吸手指容易造成孩子暴牙或整個顎部變形,但並不表示所有吸手指的幼兒都會有這些問題,因此,若家中孩子有吸手指的情形,父母不妨尋找專業醫師詢問。

會被同儕嘲笑,造成孩子退縮、害怕,拒絕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因此,造成人際關係不良的問題。

病菌容易由口入侵,引發各種疾病產生。

造成指甲或手指皮膚傷害。

其實孩子只是需要父母的愛

現在忙碌的社會裡,做父母的人白天都未工作再打拼,因此,無法親自照顧孩子,而到了晚上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看見孩子哭鬧,因此奶瓶、奶嘴就成了父母搪塞孩子不要哭鬧最好的小幫手,而孩子心裡的依賴,借著吸吮奶瓶或奶嘴,可以獲得舒適與滿足。

有時,父母基於對孩子的愧疚心理,會在物質上儘量滿足孩子,例如:購買一些小玩偶,玩具來取悅孩子,反而造成孩子對那些小玩偶的依賴,有的孩子離不開一條毯子,一個小玩偶甚至抱著睡覺,連出門都要帶著,殊不知孩子的這份依賴是代表他麼需要父母的愛。

因此,也提醒天下父母,物質上的滿足並不代表愛,孩子最需要的,還是父母溫暖的關愛。

戒除抱奶瓶或吸吮奶嘴的方法

1、父母平時儘量多陪孩子,講講話、玩遊戲、講故事讓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

2、假日時,父母可帶孩子到各地走走,擴展孩子社會層面

3、父母多鼓勵孩子和鄰居的小朋友一起玩,增進孩子人際關係

4、選購孩子喜歡的顏色或圖案的杯子,來代替對奶瓶及奶嘴的依賴

5、時常口頭讚美孩子長大了,不需要用奶瓶或奶嘴,當孩子有好的表現時,父母就給孩子掌聲鼓勵,或是給他一張小貼紙嘉許他

6、讓孩子到托兒所上學,在同儕相互影響下,老師的鼓勵孩子會知道自己長大了,不需要用奶瓶或奶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