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對待寶寶童話世界中的假想夥伴

在孩子們的眼中, 身邊的所有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他們就像生活在童話中一樣, 周圍的小花小草, 昆蟲動物, 都是他成長的小夥伴。 也許, 你就會看到孩子們與這些小夥伴在一起自言自語, 那麼, 對於孩子的這些“假想夥伴”, 家長們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呢?
一、寶寶產生假想夥伴的原因
3歲左右的寶寶, 大多會假想出一個或者幾個小夥伴, 就好像這些朋友真的圍繞在他的身邊, 跟他講話, 和他玩耍,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陪伴著他。 孩子會以為他可以帶著自己的假想小夥伴參加各種活動, 和其它現實生活中的小朋友一起玩,
Advertisiment
這個夥伴可能是個人, 也可能是個小動物, 或者就是個小精靈, 停留在自己的肩頭、手臂或者手心裡。

寶寶們的假想夥伴
有時候, 孩子也會把一些實際的物品作為他們想像中的玩伴, 比如說一隻毛毛絨玩具, 一個小枕頭。 雖然這些小夥伴僅僅存在于孩子神秘的想像空間裡, 但孩子會把這個夥伴當作和自己一樣的人, 並且相信它真的存在著, 就像一個活的生命體, 還有著積極的心理活動呢。
你會發現, 孩子會和它小聲說話, 談一談自己生活中正在發生的或已經發生的事情;好的心情, 不好的心情;或者還會在桌子後面給那個假想小夥伴設置特定的座位, 喂它吃飯, 給它打針吃藥。
寶寶會對這樣一個夥伴產生特殊的情感依賴。
Advertisiment
有的時候, 你還會驚訝地發現, 寶寶會要求你象接納真人一樣接納他的假想夥伴呢。 每當生活中出現一些強烈的情感體驗時, 比如寶寶感到委屈, 害怕, 不安或者孤單的時候, 也就是他開始尋找和創造那個假想夥伴的時候了。
二、假想夥伴對寶寶的積極作用
現代的家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 孩子的玩伴往往比較少。 那麼這種和假想夥伴講話、玩耍的表現會更為明顯。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 在孩子創造出一個想像中的玩伴是一種良性的行為, 它會對寶寶的精神和情感健康更有好處。
益處1:通過角色扮演來學習
專家分析:孩子在和假想朋友的交往中, 他一會兒要扮演那個朋友, 一會兒要做回自己,
Advertisiment
他可以扮演自己心目中的好的自己和壞的自己, 或者樂觀的自己和悲傷的自己等等。 通過兩個角色不斷的扮演和轉換, 這兩個部分不斷的溝通, 孩子最終會鞏固他心靈中的不同方面, 幫助孩子形成較為穩定的個性。
益處2:學習運用語言與社會交往技能
專家分析:從行為層次上看, 和一個想像中的玩伴玩耍, 可以使孩子不斷嘗試使用新學會的語言和社會技巧, 是一種用來減輕孩子內心孤獨感受的好辦法, 是一種緩解和現實中同伴交往矛盾的好辦法呢。 特別是對那些由於生理或其他一些特殊原因不能和同齡人一起遊戲的孩子來說, 這種與假想夥伴的交往能夠較好的模擬社會交往, 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Advertisiment

所以當你的寶寶有了自己的想像中的小夥伴時, 對孩子來說實在是一件樂事呢。
小編點評:孩子產生假想夥伴, 是這個年齡階段寶寶的正常現象, 是孩子情感依賴的需要。 通過與這些假想中的夥伴交流, 能讓寶寶學會運用語言與社會交往的技能。 三、家長應如何對待寶寶和他的假想夥伴
作為父母, 寶寶進入了這樣一個時期, 該如何對待寶寶和他/她的假想夥伴呢?
1、要始終和你的孩子直接交談而不是對他想像中的玩伴說話。
這並不是要你否定孩子虛構出來的小夥伴的存在。 但是你必須要孩子明確一點, 你是無法看見他/她的那個小夥伴的, 也聽不見他們說話。 容忍你的孩子有一個想像中的玩伴這個事實,
Advertisiment
並不是要你把它當作一個家庭成員, 要知道, 這個玩伴只對你的孩子存在著。
如果寶寶並沒有要求你這樣做, 你也不需要提到他的那個玩伴, 也不需要專門在飯桌上給寶寶的假想玩伴安排一個座位。 如果你的寶寶要求你在飯桌上安排另外一個位置, 你可以這樣做。

尊重孩子的假想夥伴
2、為寶寶尋找一些真實的同伴, 逐漸替代寶寶想像中的玩伴。
當你家裡出現了一個想像中的玩伴時, 請你儘量不要排斥或者取笑這個玩伴, 否則這會讓孩子感到受到挫折和丟臉。 你也無須過分關注那個孩子虛構出來的小夥伴, 想像中的玩偶對他來說實在是一種神秘的獨享的快樂。
你可做的:通過讓孩子更多的接觸真實世界, 接觸更多的小朋友,使他對想像中玩伴的需要降低到最低程度。
讓寶寶和真實世界的交往是重要的,但也不要粗暴干涉寶寶內心對假想夥伴的需要,要知道這樣的需要對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是完全正常的。
在寶寶的情感和社會認知發展中,這種和想像中的夥伴的交往是可以提高寶寶的交往技能和認知技能的,也可以促進寶寶對自己的積極評價,從而降低寶寶的不良情緒體驗和挫敗感。
大人是應該尊重寶寶創造的這個獨特的童話世界
小編總結:每一個人都需要心靈上的寄託,情感上的依賴。對於寶寶們來說也一樣。當寶寶出現通話中的假想夥伴的時候,家長們不應該排斥或取笑,而應該尊重孩子所創造的童話世界。但是與此同時,家長們也應該正確的去引導寶寶,讓寶寶走出童話,學會與真實的夥伴交往。
(責任編輯:lemon) 接觸更多的小朋友,使他對想像中玩伴的需要降低到最低程度。
讓寶寶和真實世界的交往是重要的,但也不要粗暴干涉寶寶內心對假想夥伴的需要,要知道這樣的需要對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是完全正常的。
在寶寶的情感和社會認知發展中,這種和想像中的夥伴的交往是可以提高寶寶的交往技能和認知技能的,也可以促進寶寶對自己的積極評價,從而降低寶寶的不良情緒體驗和挫敗感。
大人是應該尊重寶寶創造的這個獨特的童話世界。
小編總結:每一個人都需要心靈上的寄託,情感上的依賴。對於寶寶們來說也一樣。當寶寶出現通話中的假想夥伴的時候,家長們不應該排斥或取笑,而應該尊重孩子所創造的童話世界。但是與此同時,家長們也應該正確的去引導寶寶,讓寶寶走出童話,學會與真實的夥伴交往。
(責任編輯:lemon)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