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培養靈童而不是神童

陳磊是1978年出生的。 當時剛剛恢復高考制度。 在那以後的一些年, 關於“神童”的報導很多, 在社會上被炒得沸沸揚揚。

有報導稱某“神童”三歲上小學, 七歲上中學, 12歲上了大學;某“神童”不滿周歲啥話都會說, 每天能識五個字;某“神童”具有特異功能, 未卜先知……

我們看了這些報導, 很是刺激, 真希望自己的女兒也是一位“神童”。 但她一周歲時僅僅能蹦出幾個詞, 一周歲半才會說話。 她眼睛非常明亮有神, 但也沒看出有什麼特異功能。 因此, 從生理上講, 她僅僅是一個發育正常的女孩, 並沒有什麼“超常”。

我們深知, “神童”在中外歷來都是鳳毛麟角,

Advertisiment
即使真的“神童”, 除了先天遺傳的優越條件外, 最主要的也是靠後天超常規的早期開發。 因此, 我們“降標”了, 認為還是努力把女兒培養成“靈童”更為現實。

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學過教育心理學。 有人曾專門研究過被狼群撫養的孩子, 大的七歲, 小的兩歲左右, 當她們返回人群後, 人們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培養她們, 但狼的習性卻很難改掉, 其智力怎麼也無法與正常的孩子相比。 因為她們失去了嬰幼兒這個智力發展最迅速、最關鍵時期的正常教育。 這個例子給我留下的印象極為深刻。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有段名言:“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五歲以前奠定的, 它占整個教育過程的90%。 在這以後,

Advertisiment
教育還要繼續進行, 人進一步成長、開花、結果, 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五歲以前就已綻蕾。 ”

如何給孩子以科學的早期教育呢?我們從培養一個聰慧、有靈氣的兒童出發, 不是著眼於知識的灌輸, 而是放在其行為習慣的養成和潛在素質的開發上, 目的是使孩子從嬰幼兒起就有一個高的起點, 形成一個智慧發展的早期優勢。

其實, 陳磊不到兩歲的時候就能識200多個字了, 有些字還是非常複雜的, 如“舅”“腳”“嘴”等。 但我們考慮如果讓她過早過多地接受小學才應該學的知識, 也不見得是好事, 那很容易使她上學後對課堂的知識感到不夠新鮮, 或造成學習勁頭上的鬆懈。 雖然起步早, 但後勁不足。 而且過早地使幼兒“少年化”, 失去了童稚的歡樂,

Advertisiment
我們於心不忍, 並且擔心造成孩子的畸形心理, 影響其智力的發展。

因此, 兒童的早期開發不宜盲目地按照“神童”的特點, 過早地進行課堂知識的傳授, 而應從強化兒童智慧著眼, 在培養孩子的靈勁上下工夫。

於是, 我們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中, 在歡愉的氣氛中, 對孩子進行啟蒙。 比如, 當她剛剛能站立時, 我們就帶她到外邊看汽車、看人群、看樓房、看花草、看輪船……教她學會辨認;能說話時, 教她認字卡、擺積木、看圖說話、講故事;以後又教她唱歌、跳舞、做手工、算算術, 進行智力訓練……

至今我們還記憶猶新的是, 她兩歲時就繪聲繪色地給大家複述《小羊和狼》的故事, 語言流暢, 表情豐富, 成為當時家人的“保留節目”。 也許是頻繁訓練的結果,

Advertisiment
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現已成為陳磊的一大特長了。 也許是看圖說話訓練出的功底, 她一上小學就能寫出很連貫、很生動的作文。 可以說, 我們的女兒早期受到的教育是在遊戲中、歡笑中、樂趣中和家人的鼓勵中進行的。 她雖然沒成為“神童”, 但可以稱得上“靈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