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培養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1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一:創造良好的安全環境, 使幼兒初步感知自我保護意識

安全環境創設是幼稚園最直觀的教育方法,通過有趣的圖片、漫畫、標誌符號、照片等佈置、安全宣傳欄或牆飾, 讓幼兒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薰陶、感受安全教育。 因此, 我們首先精心創設了相應的物質環境, 對幼兒進行生動、直觀、形象而又綜合性的教育。 因此教師在園所的各個顯要位置設置圖片和標記, 時刻提醒孩子要注意行為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如:“小心滑倒”、“不推擠”、“要按秩序排隊”、“上下樓梯要靠邊走”等。 在幼稚園走廊的地上以及柱子上貼有“人行橫道”和“紅綠燈”,

Advertisiment
模擬社會環境, 讓幼兒從小就培養交通規則意識。 大廳和走廊的牆面上還張貼了來自各個家庭自己編輯的“安全小報”, 涉及的範圍有“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用藥安全”、“玩具安全”、“用電安全”、“用火安全”、“著裝安全”等, 十分廣泛。 孩子們不僅在參與制作過程中受到了教育, 見識和經驗也得到了一定的積累, 初步感知自我保護意識。

2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二: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 讓幼兒學習掌握自我保護的能力

遊戲活動是幼稚教育的主管道, 通過遊戲活動讓幼兒親身經歷整個過程, 增加體驗, 增強安全意識, 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如:為了教育幼兒“不玩尖利的東西”, 設計了“手指劃破了”這一主題教育活動,

Advertisiment
教育幼兒使用剪刀時不能將剪刀對著自己和別人、取放剪刀時應握著小剪刀尖兒。 通過觀看圖片, 讓幼兒討論“手受傷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不方便?手受傷後該怎麼辦?”然後讓幼兒實踐操作, 逐步掌握技能, 就學會了正確使用剪刀、遊戲棒等尖利物的方法。 避免了不必要的傷害, 增強了自我保護意識。 又如:開展“注意飲食衛生”主題活動, 通過討論“路邊的小吃能吃嗎?”“三無食品能吃嗎?”告訴幼兒不吃路邊的小吃,不吃“三無食品”, 使幼兒懂得要吃清潔的食物, 飯前便後要洗手等衛生習慣知識, 讓幼兒初步感知飲食衛生的重要性,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再如, 開展“發生火災怎麼辦?”的主題活動, 通過觀看錄影、圖片,
Advertisiment
使幼兒初步感知火對人們的幫助和害處, 通過模擬逃生的遊戲, 使幼兒瞭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識, 進一步掌握了身上著火後的自救方法, 學會了保護自己。 還可以開展一些角色遊戲, 邀請員警叔叔到園參與活動, 在活動中讓孩子們知道遇到困難就找員警叔叔幫忙。 通過“我走斑馬線”“走失的孩子怎麼辦?”等遊戲活動, 使孩子們懂得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走失的孩子”要熟練地說出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

3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三:家園合力,讓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得到延伸

安全教育單靠幼稚園和老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這需要家園互動, 密切配合。 因為, 相當一部分“自我保護”教育的內容存在於家庭中,

Advertisiment
教師不便進行具體指導。 家長應密切配合幼稚園, 強化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深化自我保護教育。 家長平時應讓幼兒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使幼兒學會照顧自己的基本生活。 因此, 我們召開了家長會, 並利用家園欄刊登家長感性☆禁☆趣的話題:“怎樣預防感冒?”、“這樣做安全嗎?”、“怎樣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等文章, 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識介紹給家長, 讓家長瞭解和探討一些保護孩子身體的好方法。 讓幼兒在父母的幫助下, 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護知識。 同時提醒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把火柴、打火機等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 禁止孩子玩火, 玩弄插座、電線等危險物品;要求家長在告訴孩子各種物體的用處的同時,
Advertisiment
也告訴孩子這些物體可能帶來的危險。 家長們從指導中認識到培養幼兒安全自我保護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提高了家長們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識。 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我們的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四:良好行為的養成, 能使幼兒躲避傷害

例如, 孩子有了飲食前吹一吹、摸一摸的行為習慣, 可以避免燙嘴、燙手, 防止誤吃東西;孩子養成靠邊走、跑、右行的習慣, 碰撞同伴或受車輛撞碰的機會舊會大大減少;輕開門窗、輕拿、輕放桌椅的行為, 能使幼兒避開門窗桌椅邊棱, 可免遭磕碰的皮肉之苦。 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家庭和幼稚園應相互配合, 對幼兒進行教育,並長期堅持、反復強調。

我們可以將日常行為規範編成琅琅上口的兒歌,便於孩子理解、記憶。還可以開展了《我會穿衣服》《馬路上發生的事情》《遇到困難我不怕》等主題活動,使幼兒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5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五:要培養孩子健康的體魄

擁有健康體魄的孩子,在遇到危險時反應會比較敏捷,靈活性強,能及時採取自救方法;對於那些體弱的孩子本身平時就不太愛活動,當遇到危險時反應慢,靈活性差,動作不協調,容易受到傷害。可見增強孩子的體能是提高孩子自護能力的重要途徑。父母應常帶孩子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孩子的體質。如:帶孩子去野營、跑步、打球和跳繩。以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讓他們在各方面都能夠達到靈活、機敏、協調的動作,從而有效地避免意外傷害。

6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六:培養孩子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

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為孩子創設一些情景,來培養孩子具有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這些應變能力一般表現為:周圍環境的變、突如其來的事件等,教孩子要在這些環境中能夠提高警惕,靈活機智地應變。如:玩耍時不小心摔倒了應馬上請求他人的幫助;遇陌生人答話,大聲叫爸爸媽媽;在超市、公園等地方和父母走散了,可找那裡的叔叔、阿姨或員警幫忙等。總之,父母應為人為地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孩子想出各種自救方法從而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應變能力。

7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七:從多種形式中去促進自我保護意識的發展

父母可以通過報紙雜誌、電視以及讓孩子親眼所見由於不注意安全而導致災難的事例,從而豐富孩子的社會經驗,向他們講述一些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對幼兒進行教育,並長期堅持、反復強調。

我們可以將日常行為規範編成琅琅上口的兒歌,便於孩子理解、記憶。還可以開展了《我會穿衣服》《馬路上發生的事情》《遇到困難我不怕》等主題活動,使幼兒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5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五:要培養孩子健康的體魄

擁有健康體魄的孩子,在遇到危險時反應會比較敏捷,靈活性強,能及時採取自救方法;對於那些體弱的孩子本身平時就不太愛活動,當遇到危險時反應慢,靈活性差,動作不協調,容易受到傷害。可見增強孩子的體能是提高孩子自護能力的重要途徑。父母應常帶孩子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孩子的體質。如:帶孩子去野營、跑步、打球和跳繩。以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讓他們在各方面都能夠達到靈活、機敏、協調的動作,從而有效地避免意外傷害。

6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六:培養孩子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

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為孩子創設一些情景,來培養孩子具有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這些應變能力一般表現為:周圍環境的變、突如其來的事件等,教孩子要在這些環境中能夠提高警惕,靈活機智地應變。如:玩耍時不小心摔倒了應馬上請求他人的幫助;遇陌生人答話,大聲叫爸爸媽媽;在超市、公園等地方和父母走散了,可找那裡的叔叔、阿姨或員警幫忙等。總之,父母應為人為地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孩子想出各種自救方法從而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應變能力。

7 自我保護意識培養七:從多種形式中去促進自我保護意識的發展

父母可以通過報紙雜誌、電視以及讓孩子親眼所見由於不注意安全而導致災難的事例,從而豐富孩子的社會經驗,向他們講述一些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