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培養寶寶的好習慣

導讀:如何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如下體會。


昨天晚上, 一貫熱心的鄰居朱阿婆又來給桐桐送吃的, 桐桐吃了幾口之後, 朱阿婆故意說:哎呀, 真香啊, 外婆(一直讓桐桐稱呼她外婆)也想吃了怎麼辦呢?話音剛落, 桐桐已經把碗推到朱阿婆的嘴邊, 示意她吃。 這是桐桐的習慣, 每次吃東西都喜歡跟周圍的人分享, 每每讓朱阿婆讚不絕口, 誇桐桐善於分享, 是一種很難得的好習慣。 但桐桐讓朱阿婆開心的事情並沒有到此為止。

吃完輔食後, 桐桐又把放在不遠處的桔子拿過來, 遞給朱阿婆讓她吃,

Advertisiment
見朱阿婆接過去後沒有吃, 便用小手在朱阿婆手裡的桔子上做剝開的動作, 然後把自己手裡的桔子剝開一點點讓阿婆看, 好像在說:要把桔子這樣剝開才能吃。 激動的朱阿婆連連對桐桐翹大拇指, 說她雖然不會講話, 但心裡很聰明, 知道動腦筋招待客人, 我也很開心, 因為事先我也不知道桐桐會有如此出色的表現, 連忙給她鼓掌, 誇她做的好。

最近, 桐桐諸如此類的好習慣在日漸增多, 比如, 高興的時候, 她會把拿過玩具按照媽媽的指示放進箱子裡;吃完東西, 如果手頭有紙或手絹, 她會自己擦嘴;會自己在水龍頭上洗自己的手……

雖然這些所謂的好習慣不過是小菜一碟, 但對於桐桐的每一個進步, 我們還是感到很欣慰很驚喜,

Advertisiment
畢竟, 這些看似簡單的好習慣對於一個不到15個月的孩子來說還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一向認為, 孩子正式入小學之前的整個幼兒時期, 最重要的發展任務就是養成一些好的習慣, 或說是發展他的非智力因素, 而不是認了多少字背了多少唐詩(當然如果同時認些字背些詩更好), 因此, 在桐桐的早教過程中, 我對培養桐桐好習慣的重視要慎于致力因素。

如何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如下體會。

一、最重要的是家長言傳身教。

二、適當運用正強化和負強化

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 對不經意出現的某種行為給予表揚、鼓勵等正強化, 就可以使這種行為反復出現, 以致內化為習慣,

Advertisiment
相反, 如果對某種不經意出現的行為予以否定、批評等負強化, 就會使這些行為逐漸消除。 在培養桐桐行為習慣的過程中, 我感覺本科期間學習的這些心理學知識極有助益。 比如, 每當桐桐做出符合我期待的好行為時, 我都會及時地用翹拇指、鼓掌甚至親吻表示我的讚賞, 每每都樂的她有意重複那種行為直至成為習慣, 每當桐桐做出“壞行為”時, 我則會採取冷處理、不理睬的辦法, 讓她自討沒趣, 久而久之, 這種壞行為就淡化了。 說到這裡不由地想叨叨幾句, 偶爾會聽其他家長抱怨孩子有這種那種壞習慣, 桐桐的爸爸就是這類人, 看到桐桐摔東西就反應很強烈地對我說她的脾氣很大, 每每這個時候我都要叮囑他不要反應過激,
Advertisiment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 行為是無所謂好壞的, 只有是否有效之分, 有時候她摔東西, 並不是要刻意搞破壞, 而是她某個要求沒有被滿足或者感覺自己被忽視了, 想藉以引起大人的注意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你真的注意到她了、滿足她了或者反應很激烈, 對她來說, 這種表達方式就是有效的, 而且下次碰到類似的情況還會選擇這種摔東西的表達方式, 相反, 如果你對這種行為不理不睬, 則可能讓她感覺自己在做無用功, 久而久之, 就不大會用這種方式達到目的了。

當然, 在正強化和負強化之間, 我更多的用的是正強化, 因此我特別注意發掘桐桐的優點, 多給予肯定的表揚, 藉以從正面培養她的習慣,

Advertisiment
比如, 與其與她的“壞脾氣”做鬥爭, 不如適當地表揚她的乖巧。 正所謂“數子十過, 不如獎子一長”。

三、及時鞏固

桐媽, 教育學博士, 曾經主修幼稚教育, 推崇母乳餵養, 篤信中醫, 一直有著深厚的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情結, 愛女桐桐誕生之後, 在把她當“課題”來“研究”的同時, 刻苦涉獵幼兒心理、教育理論和護理知識, 學習、工作、育兒之間隙堅持撰文分享自己的早期教育和幼兒護理知識, 多次受邀為著名嬰幼教育雜誌供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