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培養寶寶的同情心?

曾有一位心理學教授在幼稚園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老師在教室裡擦窗, 假裝沒站穩, 從窗臺上摔了下來。 當時, 很多孩子哈哈大笑, 只有一個小朋友去扶老師。 類似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生活中並不少見, 似乎同情心正在遠離我們的孩子……我們能為此做些什麼呢?不妨從以下的點滴行動開始。

行動1:溫柔地對孩子說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所以父母說話的語調與口氣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語態。 如果我們溫柔地對孩子說話, 在言語時表達出溫和與友善, 那麼孩子就會模仿, 並以同樣友善的方式對待其他人。

Advertisiment

行動2:堅定的指出孩子的粗魯動作

同情心的前提, 是對他人尊重。 如果孩子對我們吐口水或者做出粗魯的動作, 而我們只以笑來掩蓋自己的尷尬, 那這無疑是對孩子行為的一種默認。 所以, 這時, 我們不妨用溫和而又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 他所做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比如, 將腳高高地放在桌子上或者扯拉他人的頭髮等等。

行動3:學會對孩子說“對不起”

每個父母都會有做錯事的時候, 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誠懇地向孩子道歉。 這樣孩子自身的內省力以及對他人的感受力和同理心就會大大增強。

行動4:通過故事引導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3~7歲的孩子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 開始能夠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 一個6歲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已經能夠使用自己所掌握的詞彙來描述情感與情緒。 所以, 當給孩子講生動的童話故事時, 我們不妨和他多交流一些情感方面的內容。 例如《白雪公主》中的皇后為什麼會嫉妒白雪公主等等, 通過這樣的提問和引導, 孩子便學會思考, 並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

行動5:讓孩子做小動物的“愛心大使”

孩子天生就和小動物有一種親密感, 所以, 我們不妨在家建立一個動物飼養角, 飼養一些容易存活的小動物, 比如小烏龜、金魚、泥鰍、蠶寶寶等等。 讓孩子天天給小動物餵食, 並做好觀察日記。 一旦小動物有異常現象, 孩子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網上查資料、自己查書解決問題。 這樣既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又培養了孩子的愛心、同情心和責任感。

行動6:鼓勵孩子去幫助他人

社會中總有一些弱勢群體, 值得我們去關心、去幫助。 這時, 我們不妨引導孩子一起去關注媒體的報導, 瞭解他們的艱苦生活, 讓孩子慢慢的知道貧困地區的小朋友缺衣少食沒有學上的情況。 與此同時, 我們可以鼓勵孩子捐出自己的玩具和衣物, 為他們送上祝福的話語。 讓他在送出愛的同時, 也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阻礙同情心發展的4個因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過於嚴厲

有些家庭教育方式比較嚴厲, 常常動不動就對孩子大聲呵斥, 並要求孩子的一言一行必須聽大人的。 這種嚴厲、懲罰性的撫養方式會阻礙孩子早期同情心的萌芽。

Advertisiment
另外, 經常被體罰的孩子也會很少對同伴的“不幸”表現出關心。

溺愛

有些家庭則對孩子比較溺愛, 樣樣都圍著孩子轉, 久而久之, 造成孩子自私、嬌蠻的個性, 不會從別人角度思考問題。

2、家長對孩子的同情心發展漠不關心

有些家長比較關注孩子的智力培養, 而忽視良好個性的培養。 在和孩子進行親子交流時, 父母缺乏有效的交流技巧和方式。 久而久之, 孩子就對人交往變得冷淡、漠然。

3、孩子的心理需求未被關注和滿足

有些家長較少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如果孩子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關注和滿足, 那麼, 他的個性就會壓抑, 或通過一些行為, 比如虐待小動物來尋求一種心理釋放, 同情心也無從談起。

4、成人不良的榜樣作用

Advertisiment

有的父母看到別的孩子哭、需要幫助時無動於衷, 這其實是在行為上告訴自己的孩子:別人的事情不要管, 當然孩子就會學著漠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