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培養寶寶的合群性格呢?

人是社會性動物, 如果寶寶不合群, 那必然會給他將來的生活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家長要行動起來, 幫助寶寶融入群體生活。

如何培養寶寶的合群性格呢?培養和糾正必須雙管齊下。

1、家長要以身作則, 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如果寶寶從小就看到家人和睦相處, 父母關心孩子, 子女照顧長輩, 彼此互相關心, 他自然而然就會學會和睦相處。 在這種氣氛中, 家長要教育、引導孩子與人平等相處, 對鄰居和客人熱情、謙虛、禮貌, 切忌以孩子為中心, 處處圍著孩子轉, 讓孩子淩駕于父母之上。 當然,

Advertisiment
家長也要尊重孩子, 不隨意訓斥打罵, 讓孩子在互敬互愛的家庭氣氛中成長。

2、讓寶寶多參加集體活動。

寶寶多參加集體活動, 就能增加他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 讓他學習與人平等相處, 客觀上有助於克服獨生子女嬌生慣養、獨來獨往的缺點。 家長不能因為怕寶寶在集體生活中吃虧, 一味要求孩子自顧自, 不要與他人來往, 這樣做表面上似乎是愛孩子, 實際上卻使孩子丟掉了在群體生活中鍛煉的機會。

3、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則上結交朋友。

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 在孩子與小朋友的交往中, 家長要教育孩子嚴于律己, 寬以待人, 互相信賴, 彼此尊重, 以培養孩子團結合作的精神。 對於愛搗亂、愛逞能、惹是生非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家長要糾正他們的行為, 慢慢地孩子就會融入集體之中。

對於性格特別孤僻的孩子, 可以用行為療法矯治, 這需要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行為療法的具體運用應:

1、強化接受邀請的行為。

不合群的孩子往往不大喜歡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請,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偶爾接受其他小朋友的邀請, 即使是很勉強的, 也要及時給予鼓勵。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由接受邀請變為主動要求參加其他小朋友的活動時, 要給予強化。 這樣做可使不合群的孩子逐漸向合群的方向轉化。

2、強化邀請別人的行為。

家長應多為孩子提供交往鍛煉的機會, 鼓勵他歡迎主動上門來玩的小朋友, 並為孩子們提供交往的環境、遊戲的場所和感興趣的玩具。

Advertisiment
家長一定要不厭其煩地、熱情地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多接觸別的孩子。 這種邀請別人的行為, 一定要反復強化才會鞏固。

總之, 要使孩子由不合群到合群,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不能急於求成。 如果家長能注意以上幾點, 將會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善於與人合作, 適應社會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