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培養孩子學會與人交往的能力

‍‍在幼稚園裡,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有兩個孩子, 一個孩子與其他同齡寶寶比起來, 具有相當豐富的知識, 甚至懂得很多專業術語, 但卻沒有幾個孩子願意和他一起玩;另一個孩子是出了名的調皮鬼, 儘管和其他小朋友在玩遊戲時常有爭吵, 但更多的是歡聲笑語, 儼然和大家打成一片。  》》培養好寶寶的這些能力就夠了‍‍

這不由得引人深思, 究竟是何緣由讓我們眼中的“優秀”寶寶遭遇這般狀況?除了優異的學習成績和廣闊的知識面以外, 寶寶還需具備哪些素質才能自如地面對來自他人、來自社會的各種境遇呢?

Advertisiment

如今, 城市傳統弄堂式的老式住房越來越多地被新型智慧化社區替代, 孩子往往處於相對封閉的環境中, 缺少年齡相仿的夥伴, 也缺乏與同伴交往、合作的經驗和機會。 現在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均被典型的“6+1”模式(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孩子)寵愛著, 不敢讓他受一丁點兒委屈, 寶寶要什麼就有什麼, 致使他變得自私自利、蠻橫霸道。 所以如何讓孩子懂得基本交往方式並在團隊中發揮積極作用, 成了值得探討的問題。

給予孩子交往中的知識與技能

同一問題因不同的表達方式會得到不同的效果, 因此我們在幼稚園的各種活動中, 始終注重對孩子的交往知識和交往技能的培養, 幫助他準確而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Advertisiment
比如:怎樣友好地與同伴交談;如何用別人喜歡的稱謂招呼別人;當別人正在活動時, 怎樣以適當的方式請求參加;當輪流使用器具、玩具時, 懂得耐心地等待;當需要向別人借東西時, 明白須先徵求別人的同意, 並在用後及時歸還;當集體使用玩具、用具時能與同伴共同分享, 不會去獨自佔有;當同伴提出加入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時, 也能樂意接受;在活動中能理解同伴的愛好, 既能服從別人的興趣, 又不盲從, 並能積極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 愉快地進行遊戲等等。

在一次教學活動中, 聰明但愛“惹事”的葉子率先完成了作業, 她很“熱心”地想要幫助好朋友佳佳, 誰知卻把佳佳給惹哭了。

Advertisiment
原來葉子事前並沒有徵求過佳佳的同意, 結果好心辦了壞事, 把佳佳即將完成的作業給搞壞了。 葉子的初衷是想要幫助他人, 但不知如何表達, 只好用小手來代替, 結果傷害了他人, 她自己也感到很內疚。  

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後, 老師及時地對此化解和引導, 根據具體情況分析原因, 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採取不同的方式, 注重個體性的培養。 所以這時老師應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讓葉子先詢問佳佳“我想幫你, 你願意讓我幫忙嗎?”來表達希望幫助佳佳的意願, 等到佳佳同意了才能動手。

創設環境來豐富孩子的交往經驗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身心的發育, 與周圍世界發生的衝突越來越多, 他會渴望有更廣闊的空間以便周旋。

Advertisiment
現在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 造成了他以自我為中心而產生的交往障礙, 以及與同伴的交往經驗不足, 無法正確體驗自己的真實情感、把握他人的心情和意圖, 使得孩子們在交往中常常出現小衝突。 在角色扮演的遊戲裡, 2組小“家庭”會為了一個煮飯的煤氣灶而起爭執, 由此會感到委屈和無助, 可能會直接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也可能依靠家長來保護自己。

作為教師, 我們應該也必須為孩子創設一切交往的環境, 讓孩子投身于與他人的互動中並懂得怎麼與人交往, 為孩子提供自由交往的機會。 不能以擔心孩子還小、生怕吃虧為藉口撐起保護傘, 替他出面解決, 要知道正是在一次次的碰撞中, 孩子才會逐步掌握與人交往的規則,

Advertisiment
學習體驗別人的情感, 從而正確確定自己的行為。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為孩子去打開與人交往的門窗, 鼓勵他自由、廣泛地交往, 幫助他真正體驗其中的樂趣。

利用遊戲培養交往能力

可以用遊戲為孩子提供學習交往的平臺, 讓他在模擬的社會、假定的情景中, 不斷豐富並積累各種交往經驗, 培養交往能力。

遊戲前, 老師要引導孩子觀察真實超市內的環境、設施、貨物和工作人員, 學習感受自己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係, 並在遊戲中模仿著操作。 經過緊張的籌備, “超市”正式開張營業啦。 三位“工作人員”各司其職, 賓客如雲, 一切運行正常。 不一會兒, “超市”內的貨物沒了, “顧客”也少了, “工作人員”也著急起來了。 最後,雙方經過激烈的討論重新商定了規則:每位“顧客”一次最多購買3種商品,用完後放入回收站,再由“工作人員”配送到“超市”。協商過後,遊戲得以繼續進行,而孩子間的交往也穿插在遊戲的整個過程中,隨著遊戲的一步步推進,出現了多種問題,深化了幼兒交往的內容、方法和技能,也充分提高了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協助解決問題的能力。

走入社會實踐交往能力

讓孩子參與真實生活中的活動,與家長、同伴和老師以外的其他社會角色打交道,獲得更生動切實的生活經驗,逐漸形成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

去菜市場買菜,是每個家庭每日必做的一件事情。如果讓孩子來完成,那也是學習和陌生人交往的一個極好機會。有的孩子一進菜場把錢往攤主手上一塞,只說要買什麼,也不問菜價,換回一小把菜就算是完事了。有的孩子則像小大人似的,不僅問了價錢,還要挑新鮮的,買好規定的菜後仍有餘錢,可謂滿載而歸。儘管每個孩子的交往能力有差異,可從熟悉的環境到陌生的環境、從虛擬的社會到真實的社會,能夠嘗試著與人交往,這對他而言是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社會交往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並非生來就知道如何適應社會生活,我們必須創造環境、提供機會,讓孩子通過與人接觸學習一定的交往技巧,積累一定的交往經驗,逐漸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方式,並能初步根據社會規範調節自己的行為,發展交往能力。 

最後,雙方經過激烈的討論重新商定了規則:每位“顧客”一次最多購買3種商品,用完後放入回收站,再由“工作人員”配送到“超市”。協商過後,遊戲得以繼續進行,而孩子間的交往也穿插在遊戲的整個過程中,隨著遊戲的一步步推進,出現了多種問題,深化了幼兒交往的內容、方法和技能,也充分提高了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協助解決問題的能力。

走入社會實踐交往能力

讓孩子參與真實生活中的活動,與家長、同伴和老師以外的其他社會角色打交道,獲得更生動切實的生活經驗,逐漸形成待人處事應有的態度。

去菜市場買菜,是每個家庭每日必做的一件事情。如果讓孩子來完成,那也是學習和陌生人交往的一個極好機會。有的孩子一進菜場把錢往攤主手上一塞,只說要買什麼,也不問菜價,換回一小把菜就算是完事了。有的孩子則像小大人似的,不僅問了價錢,還要挑新鮮的,買好規定的菜後仍有餘錢,可謂滿載而歸。儘管每個孩子的交往能力有差異,可從熟悉的環境到陌生的環境、從虛擬的社會到真實的社會,能夠嘗試著與人交往,這對他而言是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社會交往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並非生來就知道如何適應社會生活,我們必須創造環境、提供機會,讓孩子通過與人接觸學習一定的交往技巧,積累一定的交往經驗,逐漸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方式,並能初步根據社會規範調節自己的行為,發展交往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讓孩子愛上學習,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的“好玩”。家長要善於發掘孩子的興趣點和天賦,只有發揮孩子的優勢才能使其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容易取得成功。其次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要多表揚,... [詳細答案]

  • 3回答

    如何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1.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許多運動專案,如幼兒體操等,需要幼兒在做運動時排除外界干擾,一心一意想動作要領,利於幼兒注意的穩定性培養。 2.能發展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運動有結果回饋及時的特點,這使幼兒能... [詳細答案]

  • 3回答

    如何培養孩子一個人睡覺?

    你好,一般來說如果孩子肯的話,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孩子老是哭的話,考慮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是有影響的,建議父母陪同孩子睡覺是比較好,孩子還小,還不能獨立的,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安全感下降的,影響孩子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如何培養孩子可以預防節後綜合征?

    很多家庭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多給孩子找玩伴可以減少孩子的孤獨感,比如今天在我們家吃飯,多做一個小孩的飯也不會多花時間和費用,也可以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別人家去,讓他(她)學習和別人的父母交往,也能增加孩子... [詳細答案]

  • 1回答

    情商是什麼?如何培養孩子情商?

    應該多讓孩子冷靜地思考問題,同時擺脫沮喪的情緒。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