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在餐桌上教給孩子人生的智慧

佈雷克獎在分子篩領域有諾貝爾獎之稱, 在其歷屆獲獎者之中, 劉龍教授是第一位韓國人。 他也是韓國威望最高的三位科學家之一。 韓國科學技術院的走廊裡貼滿了劉龍教授在雜誌上刊登論文的照片。

但是他的出名還有其他原因。 他和20多歲就獲得博士學位的兒子以及與兒子師出同門的女兒都是科學家。 每天都在研究室裡待到很晚的他是怎樣培養出這麼優秀的孩子的呢?

擠出跟孩子在一起的絕對時間

雖然劉龍教授謙虛地說培養孩子都是夫人的功勞, 但其實從第一個孩子出生開始,

Advertisiment
劉龍教授就堅守一條教育子女的原則:每天和子女一起吃晚飯。

即使是在忙著給論文收尾或是給學生們上課的時候, 劉龍教授也一直堅持晚上7點回家吃晚飯, 一次都不曾爽約。

在餐桌上也沒有什麼大的話題, 劉教授家的晚餐話題十分平常。 無非是談論天氣, 今天見過的人, 回家路上的事等。 雖然時間很簡短, 卻道出了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應該怎樣生活。

採訪當時, 劉教授囑咐在服兵役的兒子:“你20多歲就獲得博士學位, 這種情況雖然非常少見, 但是你也不要驕傲, 在執行任務時不能馬虎。 ”關於學習, 劉教授也以身作則, 用實際行動代替語言。 因為父親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 所以孩子們小的時候常常要到父親工作的地方去。

Advertisiment

孩子們小的時候, 他們的爸爸在週末也常常去研究室。 這時我只好帶著孩子去學校找爸爸了。 他把我們丟在外面, 自己進研究室工作。 學校的草坪成了孩子們玩耍的地方。 因為經常在這裡玩兒, 孩子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裡就是他們以後要上的大學, 考進這所學校是理所當然的。

——夫人

劉龍教授的工作時間以晚飯為基準, 吃過晚飯後劉龍教授又回到了研究室。 為了短短半小時的吃飯時間, 劉教授在往返路上要花費一個小時, 但是他決定在孩子成家立業之前都堅持7點回家吃晚飯。 他如此執著當然是有原因的。

劉龍教授晚上7點回家吃晚飯, 即使30分鐘的晚飯結束了也不意味著他一天工作就結束了, 晚飯吃過後他又回到研究室繼續他沒有完成的工作。

Advertisiment

爺爺教給孫子的人生智慧

劉教授的桌上擺著一張父母的照片。 父母是農民出身, 艱難地把5個孩子拉扯大並把4個都送進了大學。 劉教授想把父母的餐桌教育傳承給孩子們——他的父母儘管也像劉教授一樣忙碌, 但總是在餐桌上向孩子悉心傳授生活的智慧。

那時候我們的生活很困難, 每一家都生活得很艱辛。 我在不通電的鄉下過著苦日子, 學習對我來說很奢侈。

父母白天忙著幹農活, 沒有見面的時間, 所以只有晚飯時間大家才能圍坐在一起談論這樣那樣的事。 父母不是要教我們什麼, 而是告訴我們“教育最重要, 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有未來”。 因為聽著這些教導長大,

Advertisiment
所以“要好好學習”的想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子裡。

——劉龍教授

“我對小時候只有拼命千活, 砍樹、種地這些回憶。 ”劉教授很聽父母的話, 一邊幹活一邊認真努力地學習。 劉龍教授開玩笑地說自己的學習時間跟火車執行時間一致。

坐火車不需要很長時間, 只有半小時而已。 從京畿道的華城到水原有一種迷你火車。 因為要坐車上學, 所以我利用上學和放學的時間在火力上看書。

但上了高中以後在火車上看書的這點時間就不夠了。 從高二開始我就不用幹農活了, 這是我生平第一次不用幹農活。 從那時候開始我真的可以專心地學習了。 因為一直沒有很多時間所以沒有好好地學習過, 但高二之後就沒有什麼可抱怨的了。

Advertisiment
從高二暑假開始到高三都不用幹活, 一直在努力地學習。

——劉龍教授

不僅得不到學習上的幫助反而還要幫助家裡幹農活, 生活環境如此惡劣, 但是劉龍教授依然感謝自己的父母。

父母每天忙著幹農活, 別說是給孩子說句溫馨的話, 就連直起腰的時間都沒有, 但是父母卻抓住餐桌上的時間鼓勵孩子創造自己的未來。 劉龍教授在餐桌上也教育自己的孩子們要像他們的祖父母那樣勤懇生活。

意識好像真的可以遺傳, 我想教育孩子們也用這種意識認真地生活。 它不是什麼特別的, 而是在這世界上生活的智慧而已。 吃飯的時候我努力地把這些教授給我的孩子們。 在一起生活, 給孩子們一種不被動搖的信任吧。 把長期以來積攢的生活智慧傳授給孩子們,希望他們能少走些彎路。

——劉龍教授

把長期以來積攢的生活智慧傳授給孩子們,希望他們能少走些彎路。

——劉龍教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