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化解寶寶的逆反心理

孩子長大了, 可很多父母卻發現孩子變得不再聽話了, 凡事偏要跟父母反著來, 究竟是什麼讓原本乖巧的孩子發生了改變呢?

孩子3歲左右, 心理發展處於自我中心時期, 即開始明確地意識到“我”是一個與其他人相獨立的人, “我”的願望和要求可以經過自己的堅持而達到, 而在這之前他還能把自己與周圍的環
境和他人完全分開, 於是表現出要求獨立的願望, 這是孩子獨立性開始發展的一個標誌。 這時的孩子本領不大, 卻常要表現自己的獨立性, 這要自己來, 那個不要做, 顯得不太聽話了。

由於3歲左右的孩子缺乏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

Advertisiment
所以親子間的溝通主動權在父母一邊。 如果孩子不聽話, 其主要原因在於父母不瞭解這個時期的孩子, 不願意主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而父母的錯誤認識和處理方法會影響到孩子的發展。

此年齡段孩子的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和溝通, 多看一些如何發現孩子的天性、如何瞭解孩子需要的書籍, 必要時可求助於兒童心理諮詢機構。

絕對不認錯的奇奇

不到3歲的奇奇嘴特別硬, 在他的字典裡, 似乎沒有“我錯了”這3個字。 每次做了錯事, 比如上週六由於爸爸不小心將鞋子放到了他的小畫片上, 他一下子把爸爸的鞋子和鞋架全都推倒在地上, 任爸爸和媽媽怎麼講道理,

Advertisiment
怎麼嚇唬他, 他都不承認錯誤, 而且絕沒有一滴眼淚, 直到整件事情都過去了, 他都無動於衷, 好像跟他沒關係似的。 有時候, 氣得爸爸說:“不想要你了”, 或“你不是我家的孩子, 你出去吧”, 還把他往門外推, 他的眼睛裡分明也有恐懼, 但卻始終堅持“沉默是金”的原則, 將不認錯的行動貫徹到底。

奇奇認為:不認錯有理

像奇奇這樣不認錯的孩子其實並不少, 3歲左右的孩子還不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事情的對錯, 他只會很自我中心地從自己的感受出發, 即使當他認為自己犯了錯誤時, 也不會輕易承認, 因為他的自我接納性還較差, 如果他認了錯, 他將難以想像認錯之後的結果, 比如父母是不是就會不要他了, 他是不是就不再是好孩子了。

Advertisiment
雖然爸爸媽媽會哄他, 只要承認錯誤就是個乖孩子, 但他仍然不相信他們說的是真的。 3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雖然開始發展了, 但並還沒有達到自省後能接受自己的弱點的程度。 此外,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限, 有些事情很難在短時間內解釋清楚, 有時明明是父母的錯也很難說清。

在孩子犯錯誤之後, 父母只要用言語和表情表示不贊成, 並告訴孩子錯在哪裡, 以後遇到同樣問題應當如何解決就可以了, 不必非要讓孩子在嘴上承認錯誤。 如果孩子是因為怕失去父母的愛, 或為避免懲罰而承認錯誤, 孩子還是不知道錯在哪裡, 下次還要犯的。 尤其不要用懲罰的方式逼迫孩子承認錯誤,

Advertisiment
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喜歡反著說、反著做的濤濤

現在3歲多一點的濤濤, 最近幾個月總是跟媽媽對著幹。 一次早上起床, 媽媽說, 穿上褲子吧, 否則就凍感冒了。 濤濤一聽, 就是不肯穿衣褲, 光著小屁股和小腳丫興奮地在地板上走來走去, 爸爸跟他說, 他根本不聽, 還在那裡嘻嘻地笑, 氣得爸爸把他抱起來使勁地打了他的屁股, 他“哇”地大哭起來, 好像很委屈的樣子, 如同他根本沒有犯錯, 反而是大人錯待了他。

濤濤認為:逆反可吸引更多的關注

此年齡段的寶寶人生經驗不夠豐富, 身體能力卻開始增強, 這時他真想讓大家知道自己有多麼了不起, 可是爸爸媽媽還有家裡的其他人總是對他的能力不夠重視,

Advertisiment
怎麼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呢?小寶寶們通過多次試驗發現, 當他們反抗的時候, 和爸爸媽媽對著幹的時候, 父母的目光和注意力將長時間的聚集在自己身上, 於是, 他終於總結出來, 噢, 原來反抗可以讓爸爸媽媽覺得自己很不得了啊!他很喜歡這種因反抗而被關注的場面, 就算是挨一頓揍也值得啊!因此寶寶通過成為一個問題兒童讓大家注意自己, 使大家承認了自己的力量。

因此, 父母無論何時都不能忽略寶寶成長的需求, 需要多跟寶寶交流, 自然能減少他逆反的行為。

《母子健康》的話

實際上, 當孩子不聽話, 不認錯, 反著來的時候, 往往是父母面臨著一次重大的教育挑戰的時候, 絕不是孩子在逆反。 如果這個時候僅靠武力或簡單粗暴的方式來面對孩子, 對孩子的發展將是極其不利的,對孩子來說也是極為不公平的。動手打人、或對孩子瞪眼睛都會使他喪失安全感,安全感欠缺的孩子將會缺乏自尊,不相信成人能管理好自己,也不願意接受管理,不願意學習和遵守社會規範,不能與人友好相處,他們會用自己所接受的對待來對待他人……如果用逆反的方式來對待逆反的孩子,恐怕逆反就真的會跟隨孩子長大,揮之不去了。寶寶逆反時,我們應當這樣應對:

1.細心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孩子逆反時,借助其感興趣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

2.經常撫摸孩子,平常多和孩子一起遊戲,多與孩子溝通能減少逆反的發生。

3.明確要求,預防在先。父母平時對幼兒的行為要有明確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這些規則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不能隨心所欲,而應該受到一定的約束。

4.父母教育孩子的要求、觀點應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時,父母應統一要求。如果一個嚴,一個寵,那麼孩子的任性會越演越烈,很難得到改正。

5.反其道而行之。當孩子想扔東西時,把不會摔壞的軟物給孩子讓他扔,孩子自然就不再想扔了。

對孩子的發展將是極其不利的,對孩子來說也是極為不公平的。動手打人、或對孩子瞪眼睛都會使他喪失安全感,安全感欠缺的孩子將會缺乏自尊,不相信成人能管理好自己,也不願意接受管理,不願意學習和遵守社會規範,不能與人友好相處,他們會用自己所接受的對待來對待他人……如果用逆反的方式來對待逆反的孩子,恐怕逆反就真的會跟隨孩子長大,揮之不去了。寶寶逆反時,我們應當這樣應對:

1.細心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孩子逆反時,借助其感興趣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

2.經常撫摸孩子,平常多和孩子一起遊戲,多與孩子溝通能減少逆反的發生。

3.明確要求,預防在先。父母平時對幼兒的行為要有明確的要求,如制定一些簡單、明確的規則。這些規則可以使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不能隨心所欲,而應該受到一定的約束。

4.父母教育孩子的要求、觀點應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時,父母應統一要求。如果一個嚴,一個寵,那麼孩子的任性會越演越烈,很難得到改正。

5.反其道而行之。當孩子想扔東西時,把不會摔壞的軟物給孩子讓他扔,孩子自然就不再想扔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