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判斷胎兒是否健康

孕4周胎兒醫學上尚不能稱為胎兒, 受精卵形成後, 不斷分裂增殖。 在受精後第六天滋養細胞就開始分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受精後第七日就能在孕婦血清和尿中測出。 HCG具有刺激孕激素形成的功能, 並能保護胚胎不被媽媽的免疫系統當作異物而被排斥。 HCG水準隨妊娠天數的增加而增加。

孕激素水準也是孕早期胎兒健康判斷的指標之一。 受精後, 血漿孕激素水準隨妊娠時間增加而穩定上升, 但在孕4周, 孕激素主要來自卵巢黃體的分泌。 孕激素有利於胚胎著床及降低母體排斥反應, 缺乏時可引起早期流產。

Advertisiment

媽媽的妊娠期反應也是胎兒健康判斷的重要提示。 陰☆禁☆道出血、下腹痛等都是妊娠異常的表現, 應予以認真對待, 引起重視。

從胎動看胎兒的健康與發育

胎動是胎兒在媽媽子宮內成長的現象, 也是寶寶健康的重要指標。 准媽媽妊娠6~7個月後, 除了定時到醫院做產檢外, 可以在家中、逛街、公車上, 隨時感受胎動, 評估胎兒的健康狀況, 不一定非要去醫院或使用儀器, 這種方式被稱為胎兒運動紀錄。

胎動現象早在准媽媽有感覺前就已經開始了, 妊娠8周以後, 至少13分鐘就會有一次胎動。 准媽媽10~12周時用超聲波檢查, 就可清楚地看到寶寶在子宮裡拳打腳踢、伸懶腰, 但要等到18~20周時, 才會明顯感到胎動。 剛開始, 胎動是很輕微的,

Advertisiment
感覺就好像肚皮突然被電了一下, 又似乎像有人在敲門, 有時還錯以為是腸子在蠕動, 慢慢地, 准媽媽有了經驗就能分辨出來了。

胎動的頻率

胎動的頻率與妊娠周數有密切關係, 胎兒越大胎動會越明顯、越密集。 懷孕29~38周是胎動最頻繁的時期, 接近足月時則略微減少。

一天之內, 正常的胎動頻率和次數, 一般是每小時3~5次, 12小時胎動約為50~70次。 不過, 一天之中清晨最少, 下午6點以後增多, 晚上8~11點最為活躍。 如果准媽媽有這種類似的情況發生, 就表示胎兒已形成自己的睡眠規律, 稱之為“胎兒生物鐘”。

胎動的強弱與頻率, 因個體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有的12小時多達100次以上, 有的則30~40次。 若12小時內, 胎動少於30次, 或1小時內胎動小於3次,

Advertisiment
就表示胎兒可能有缺氧的情形, 准媽媽最好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從胎動頻率觀察異常

胎動頻率減少或停止, 可能表示胎兒在子宮內處於慢性胎兒窘迫的狀態, 如缺氧, 准媽媽應該及時去醫院。 如果胎動減少發生在以前胎動正常的胎兒身上, 可能是胎盤功能有障礙, 或胎兒健康狀況有不良變化, 應儘快去醫院。 尤其是12小時無胎動, 或一天內胎動小於10次, 或者與前一天相比較, 胎動減少了一半者, 就更應小心處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