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判斷寶寶扁平足 小兒扁平足的原因

據統計, 兒童扁平足的患病率為7%。 許多媽媽認為扁平足較為普遍, 沒有什麼危害, 不需要矯正。 其實扁平足對寶寶的危害非常的大。 隨著寶寶年齡增長, 寶寶不僅站立、行走易感疲勞, 嚴重者還會引發足部關節病變, 比如誘發關節炎症, 導致關節變形等等。

如何判斷寶寶扁平足

一個小測驗便可判斷寶寶是否扁平足。 方法很簡單, 媽媽先在地上撒上一層麵粉, 讓寶寶踩上去, 之後仔細觀察小傢伙踩過麵粉的腳底, 一般來說, 正常的腳足內緣不應觸地, 所以不會沾上麵粉, 而扁平足剛好相反, 大部分足底或全部足底會被麵粉覆蓋,

Advertisiment
若寶寶足底內緣粘滿麵粉說明小傢伙是扁平足。

扁平足產生的原因

遺傳:很多足部疾病都有遺傳性, 比如扁平足、高足弓、踇外翻等。

先天發育不良:少部分扁平足孩子是由於先天發育問題造成足部骨骼異常, 進而導致後足關節活動受限, 最終形成沒有彈性的、定型的扁平足。 這種類型的扁平足需要積極治療。  

過早走路:在孩子還是小寶寶時期, 骨骼和肌肉力量發育還不夠, 足部韌帶較鬆弛, 如此時過早地練習走路, 寶寶身體重量全部壓在足部負重較大, 尤其是肥胖寶寶、很容易造成足弓發育不安全而形成了彈性扁平足。 這種類型占大多數, 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護理和鍛煉, 達到糾正扁平足的效果。

Advertisiment

很多嬰兒生下來就存在扁平足, 而且很有可能一直持續到兒童期。 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孩子的骨頭和關節都很靈活, 當他們站立的時候就會引起足部扁平。 小嬰兒的腳丫內側還有脂肪墊, 可以將足弓擋住, 看不出來。 如果你把孩子的腳抬起來, 仍然可以看到足弓, 但當孩子正常站立的時候, 他就消失了。 另外, 孩子也有可能有一點外八字, 從而增加了足部內側的體重壓力, 看起來足部更加扁平。

正常情況下, 孩子在6歲的時候, 足弓就會發育成熟, 足部骨和關節也不再那麼靈活易變。 這時候, 每10個孩子中就只有1-2個還存在這個問題了。

如何預防孩子後天性扁平足, 媽媽要注意這些:

1. 不要讓寶寶過早地學走路或站立過久,

Advertisiment
更加不能讓寶寶負重過多。

2. 給寶寶選擇合適的鞋子。 最好選用布底鞋, 後跟可以稍微高一些, 鞋的大小要合適, 鞋要輕便、舒適。

3. 鍛煉足部肌肉。 可以讓寶寶光腳在沙灘或者草地等軟硬適中、安全、乾淨的地面走路, 有利於足部外側肌肉和韌帶的鍛煉。

如何讓寶寶遠離扁平足?

合適的運動可減少扁平足:孩子的足部要健康發育, 運動十分重要。 近年來兒童扁平足問題比20世紀80年代上升約20%, 比較明顯, 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缺乏鍛煉。 兒童應該多做一些運動, 如足尖運動、腳趾抓玻璃球運動以及跳繩、打籃球等彈跳性運動, 以改善足部肌肉和韌帶的力量, 促進足弓的發育。

正確選鞋可防扁平足後遺症:兒童足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應有不同的護理方法。

Advertisiment
家長應為孩子挑選合適的健康鞋, 這對其足部健康成長尤為重要。 兒童穿著合適的鞋及鞋墊, 可以減少足部後遺症和韌帶損傷機會。

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保暖性好的鞋襪:如棉鞋、毛巾襪, 既暖和又舒適, 很適合小兒穿用。 而球鞋、膠鞋、皮鞋保暖性能差, 散熱快, 容易凍腳, 故不宜穿。 鞋襪的尺寸要稍大一些, 腳與鞋之間應稍有間隙, 以利空氣隔熱, 增加保暖性。

常換洗和晾曬鞋襪:小孩好動, 腳容易出汗, 鞋內最好放置鞋墊, 以吸潮汗減少熱的散發, 並常換常曬, 以保證鞋的乾燥、暖和。 雨雪天鞋襪弄濕後, 要及時給予調換。

小編說說:當父母發現寶寶可能是扁平足時, 一方面要學會保護足弓,

Advertisiment
另一方面一定要去醫院檢查, 明確扁平足的類型, 有些情況需要特殊的治療方式, 必須聽從醫生的建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