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促進嬰幼兒情緒的發展?

家庭是嬰兒接觸的第一個社交群體, 家庭成員之間語言聲調的情緒色彩都會給嬰兒帶來影響。

面對嬰兒的情緒

當嬰兒表現出歡樂、幸福、熱愛這類情感時, 應該以積極的反應來鼓勵她。 所謂積極的反應是指擁抱孩子、親吻孩子、與她說話、做遊戲。 這是她的快樂、幸福情緒的獎賞。

當然, 對孩子哭鬧的反應也該是積極的。 如果嬰兒哭鬧時需要得到適當的滿足, 會有一種強烈的安全感。 不過, 如果父母只在孩子哭鬧時才注意他, 嬰兒就會學著用哭聲引起他人的注意, 日後會養成一種煩躁不安的性格。

Advertisiment

説明嬰兒認識那些使他驚駭的情景, 避免恐懼情緒的發生。 突如其來的動作是很嚇人的, 動作輕柔、鎮靜的父母能幫助嬰兒始終感到安全。 陌生人也常會嚇著嬰兒, 所以一個新來者應該慢慢地接近孩子, 最好讓嬰兒自己接近他們 。 如果孩子感到害怕, 決不要逼迫去愛☆禁☆撫一隻動物、去接近陌生人(即使是聖誕老人)或在暗處睡眠。 即使在某個時刻, 某個動作對成人是如何重要, 也不一定適宜孩子。

當嬰兒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時, 常常會發怒, 但持續時間並不長。 父母決不該故意逗孩子發火, 不過一旦面臨這種情況也不必坐立不安。 多數嬰兒很容易被他們喜歡的東西吸引住, 用這種辦法, 父母往往可以避免不少麻煩。

Advertisiment

父母是否以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嬰兒的怒氣是很重要的。 所謂正確的態度是指, 孩子發怒時, 父母應始終保持客觀、冷靜的態度, 決不要跟著孩子一起發怒。 在孩子怒氣衝天時, 既不要懲罰也不要溺愛。 在孩子平靜下來之前, 不妨到隔壁房間忙點別的事。 總之, 對發怒的注意越少, 也就越少發生發怒。

鼓勵孩子交際

新生兒的吃、睡、哭鬧不會對照顧者給予過多的注意, 出生後6周至3個月期間, 其微笑開始帶有交際色彩, 或者說以笑來回答他人, 個別嬰兒在早些時候就會對著父母微笑。 父母可以用微笑、目光的接觸來鼓勵孩子做出反應。

大約在出生的3個月後, 嬰兒對周圍的人越來越警覺。 不要強迫孩子交際、或顯得友好, 最好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周圍的人,

Advertisiment
決定如何對他們做出反應。 也許他們自己會爬到陌生人身邊, 也許會用手指做出些動作, 或者把自己撐起來, 要站到家人或看護人的膝上。 現在, 陌生人說“喂, 你好”的時機到了。 嬰兒一般更願意對孩子做好反應, 他們可以一起玩耍, 比如把瓶子、玩具扔出搖籃, 大孩子又把它們撿回來, 孩子的交際能力正是以這種方式開始的。

總之, 家庭是嬰兒的第一個社交群體, 家庭成員之間的支持、關懷會使孩子感到溫暖, 有助於培養孩子的依戀行為和安全感。

如果培養積極的自我概念的努力大功告成, 孩子的歡笑將多於憂愁、快樂多於痛苦、信心多於恐懼、幸福多於憤怒。 由於孩子正處於個性形成時期,

Advertisiment
這些最初的行為的影響將是非常深遠的。

幸孕網專家推薦:嬰兒期之“模仿強化式”

嬰兒與父母親或照料人之間最初形成的交互關係對他整個一生的交流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有一點我們尤其要強調一下:我們還無法破譯嬰兒臉部的表情變化, 也就是說, 我們還不能解釋它的含義。 儘管嬰兒的肌肉變化讓我們想起很多熟悉的面部表情類型, 我們習慣於對這些表情進行解釋, 它們確實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但嬰兒的感覺還沒有分化到這種程度。 即使是那個大家滿心期待的嬰兒微笑也是在出生後第四至六個月才出現的, 而那也只能算是咧嘴而已, 即便如此我們也把此看作是有意識的微笑。

嬰兒的面部表情要傳遞的是和諧、愉快、不愉快。

Advertisiment
兒童只有通過照料人的反應來學會有意識地辨認這些信號, 學會對它們進行區分。 如果母親模仿她孩子的哭、不滿意或者微笑, 孩子就會去觀察, 然後引起他自己去模仿。 他還會從鏡子裡自己的表情中辨認和區分自己的感受。

對信號作用的體驗也屬於這一階段, 所以父母親必須注意, 他們孩子的信號是有現實意義的。 所以, 對兒童的動作給予的回饋越快, 他們對於存在交往信號的意識就越強烈。 僅僅通過我們的回饋, 我們的回答, 兒童就能學會交流, 就能使他學會發出信號和期望得到回應。 只有通過我們的回饋兒童才能進入相互交往的系統之中, 這是一個動態的系統。 兒童得知通過信號, 通過一種動作,他自己能夠表達一些東西。我已經說過,不斷重複的活動能使人產生自信。兒童自然也能推斷出不同的信號具有不同的結果。

通過一種動作,他自己能夠表達一些東西。我已經說過,不斷重複的活動能使人產生自信。兒童自然也能推斷出不同的信號具有不同的結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