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今的幼稚園小學化讓幼兒很累!

認識幾百個漢字、會數寫百以內數位、甚至英語單詞也能說上幾句, 具備這樣本領的小孩平均只有4歲, 是不是令人難以置信?這些與年齡差距甚大的強大“本領”卻並不是爸爸媽媽言傳身受的, 而是一批緊盯家長意願出臺教學方針的幼稚園“偉大傑作”!

前幾日, 教育部網站發佈了“防止和糾正幼稚園保育教育工作'小學化'現象的通知”, 要求規範幼教機構, 防止幼教變相小學化, 幼教應符合兒童成長發展的規律, 提供符合兒童心理的教育方法。 幼稚園小學化現象早有發生, 只不過近幾年愈演愈烈,

Advertisiment
起初幼稚園教授兒童識字、算數等, 只是單純為了孩子能在步入小學之前有個學習鋪墊, 以免孩子進入小學學習跟不上導致厭學。

而現在的狀況卻是, 各家早教機構以能教會孩子什麼技能為吸引家長眼球的法寶, 宣傳單上標榜的盡是“包學包會”的字眼, 拿孩子還未成熟的心智做籌碼, 不論是家長還是幼稚園, 不顧孩子的意願和心情, 一味“學、學、學”, 不切實際地揠苗助長最終的結果必然是顆粒無收。

幼稚教育的方法應該是引導性、啟蒙性的, 潛移默化的一步一步吸收各類事物的相關知識是為小學學習做感知鋪墊的。 幼兒階段首先要促進兒童情感激發, 進而使之形成一種認知態度, 在正確態度的帶領下鍛煉處理身邊事情的能力,

Advertisiment
最後才能教授其知識技能等方面內容, 然而這幾個階段並不是完全孤立的, 無論是情感、態度、能力還是知識技能, 各項之間是相輔相成, 相互滲透的狀態, 某一方面的加強都能影響到其它方面的認識深度, 但這個大方向的引導順序卻不能打亂, 粉末倒置會影響兒童整體身心健康成長的效果。

據我所知, 一些幼稚園大班的孩子是會學習一些常用字, 但在小班、幼年班等還是以遊戲啟蒙為主。 打著“包學包會”旗幟的迎合某些家長口味的一些幼稚園, 入園前就承諾讓孩子學會多少漢字, 會背多少唐詩, 其實造成幼稚園小學化的罪魁禍首是用心良苦的家長, 為了孩子能成為未來的尖子生, 急於求成,

Advertisiment
給幼稚園小學化的惡風氣提供了溫床, 最終受傷害的還是我們的下一代。

為了“贏在起跑線上”, 有些家長還沒意識到讓孩子“提早上小學”的危害, 認為這樣做是為孩子好, 大多數家長把孩子送到幼稚園, 都希望看到孩子“學”到了多少, 家長們有時不能理解, 其實對於年幼的孩子, 自由玩樂就是他們最好的學習方式, 一個遊戲、一件小事都是在學習, 在玩中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 幫助他們更好地與同齡人建立夥伴關係, 通過遊戲和寓教於樂的方式來認知這個世界, 才能讓他們受益終身, 強拉硬拽式的學習只是一時的收穫, 小小的虛榮帶給孩子的卻是各方面的消極影響。

幼稚園小學化奪去了幼兒們歡樂幸福的童年,

Advertisiment
違背了教育規律和孩子成長規律, 讓他們提早背上了學業的負擔, 後果可能會造成孩子從幼兒就開始厭學。 另外如果孩子在幼兒階段已經被迫掌握了小學的知識, 當他們進入小學時便無心聽講, 養成不愛動腦、驕傲自滿的情緒, 提早學習只能為孩子爭取一時的超前, 而這樣的超前的危害卻是無窮的。

“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 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 ”讓兒童在自我探索中尋求知識, 人為打破孩子的成長規律必然得不償失, 別讓幼稚園演變成“小學預科班”, 別讓稚嫩的他們再說:“爸爸媽媽我好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