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好父母,不小心做了壞榜樣

做父母的人很容易在不經意間就犯了一個錯誤:說的道理是這樣, 而做的卻是另外一個樣兒。 結果, 無意中, 就做了孩子的壞榜樣。

做了父母, 你們當然知道給自己的孩子做個好的榜樣有多么重要。 而且大多數情況下, 爸爸媽媽也能提醒自己, “孩子在學著呢, 要做好榜樣喲。 ”可事實并不總是如此, 有時, 父母做的并不正確, 相反卻扮演了壞榜樣的角色。

比如, 父母常常為了讓孩子停止無禮的大叫而對他大聲喝斥, 而在事后又感到很愧疚, 意識到這樣做其實是正在給孩子做一個壞榜樣。 這是父母能夠意識到的,

Advertisiment
還有些時候, 父母特別不想在子女身上看到的行為, 無意之間卻發生在自己身上, 而且還不知道是因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而造成了事與愿違的結果, 也就是說父母本希望教導孩子懂得這個道理, 但是自己無意的舉動卻使希望化為了泡影。

場景1:你問了孩子一個問題, 但是你卻不關心他的答案是什么。

你下班以后回到家里, 問你的孩子:“你今天過得怎么樣。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 表明你樂意傾聽孩子今天上學和下學的時間里所發生的故事, 同時也在向孩子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如果孩子愿意與你分享他生活中的快樂與憂傷, 你會感到非常的高興。

壞的榜樣

如果你在問孩子這個問題的時候還在忙著做飯,

Advertisiment
整理房間, 或者看報紙, 那么孩子就會誤解你的意思。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 你的行為好像在告訴他說:“告訴我, 但是要快一點兒, 因為我沒有多少時間。 我現在真正關心的是能不能趕緊準備好晚飯, 或者整理好房間, 或者是看完今天的報紙。 ”而且, 你也使孩子迷惑不解, 為什么你問孩子他今天的情況, 但你卻不把自己的情況告訴他呢?所以, 你的這種做法只能從孩子那里得到一個令你又驚訝又氣憤的答案:“沒什么”, “湊合”, 或者“還行吧”。 家庭氣氛與寶寶心理健康

好的做法

孩子們喜歡父母表現出對他一心一意的關注, 最起碼能做到短時間內對他的專注。 因此, 你可以把手中要做的事情先放一放, 擠出一些時間和孩子坐在一起,

Advertisiment
看著他, 問問他今天有什么高興的事兒或者不高興的事兒, 然后認真地傾聽孩子說話, 就像世界上不再有其他任何要緊的事引起你的注意了。 你的這些舉動使你的孩子知道你確實有時間和有興趣傾聽他的故事。

另外, 你也應該經常試著向孩子講述一些你的事情。 當你自愿說出關于自己的一些事情的時候, 就產生了兩種效果:第一, 你正在向孩子傳達一個信息, 那就是當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是家庭成員相互分享好消息和壞消息的良好時機;第二, 你講述自己的故事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也許你剛說完, 就立刻聽到孩子津津有味地告訴你有兩個小同學在吃午飯的時候吵架了, 或者老師今天發脾氣了,

Advertisiment
還大聲喊叫了呢。 真是奇妙, 你一開口, 就像打開了話匣子的開關, 你的孩子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起來。

場景2:你把電視關了, 但是你的心思卻還沒有完全回到家里和家人的身上。

父母都非常在意孩子花在電視上的時間有多少, 這是對的。 一是因為孩子還太小, 有些電視內容并不適合他們;另外, 如果孩子的注意力總是在電視上, 和家人團聚在一起共享的時間就少, 也就不容易感到家庭生活的美好和溫暖。 很多好心的父母會有意地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只是做到限制時間這一步還遠遠不夠。

壞的榜樣

電視雖然關上了, 但是孩子仍然能感覺到父母顯然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家里, 而是在不停地忙著其他的事情:爸爸剛坐下手機就響了;晚上媽媽總是打開電腦上網回復郵件或者查看一些信息;一家人剛要坐下聊天,

Advertisiment
忽然又有什么事情要去處理了。 實際上, 父母們都知道孩子現在過于癡迷電視了, 但是卻沒有注意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也過于貧乏了。 父母的行為舉止使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為了在這個社會里生存和生活, 你就必須一星期7天每天24小時無休止地工作、干活兒。

好的做法

每天父母都騰出一個小時和孩子聚在一起, 沒有電視、沒有音響, 沒有任何音像設備的打擾, 把電腦關上, 也不要急忙去接聽電話。 事實上, 多數父母都很少有需要立刻解決的緊急情況, 所以, 我們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只是有片刻的時間與他們在一起。 如果父母騰出了一些時間與孩子在一起,而且又沒有讓任何事情打擾了家庭小團聚,那么這樣的父母就給孩子做出了一個好榜樣,使孩子明白爸爸媽媽在閑暇時間里愿意與他一起度過,如果沒有外界無休止的打擾,家庭生活是非常快樂和美好的。高效率親子,有心機陪玩

場景3:你鼓勵孩子向他人表達感激之情,然而你卻從來沒有想過讓孩子感謝你。

每次你到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聽到孩子告訴你老師獎勵給他一朵小紅花,或者聰聰的媽媽邀請你的孩子到他家去玩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你都很可能重復一個你已經說過無數次的話題:“你有沒有說聲‘謝謝’呀?”。而且,你也會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主動向幫助你的人表示感謝:從出租車下來的時候,你會對司機說聲謝謝;在飯館吃飯的時候,你會對服務生說聲謝謝;去存包處領取包裹的時候,你也會對服務人員說聲謝謝。

壞的榜樣

一天你帶著孩子到百貨商場給他買運動鞋。買完鞋以后,你還帶他去了他最喜歡的快餐店給他買了可口的午飯,然后又給他換了一堆硬幣讓他打游戲機。

你希望他過得愉快,但是他對你所給予他的每一件東西都沒有說一句感謝的話,你也沒有想過應該要求孩子這樣做。

好的做法

大多數父母都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對其他人說聲“謝謝”,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鼓勵孩子對父母表示謝意也是同樣的重要。畢竟,這是父母應得的,并不是受之有愧。然而,多數父母的觀點是,他們認為自己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們的責任。這種觀點和態度將使孩子們知道父母的給予很重要,但是卻不知道他們向父母表示感謝同樣的重要。

當然,父母不必每次給孩子準備了晚飯或者收拾好衣服都要求孩子得說聲謝謝。但是,如果父母經常帶他去看電影或者給他買了他最愛吃的東西,父母就要告訴孩子:“如果能聽到你說‘謝謝’我會非常高興。”父母之間也可以相互配合,當媽媽給孩子準備好了他最愛吃的飯菜時,爸爸就可以對孩子說:“媽媽做了這么多好吃的飯菜是不是很辛苦?你和我都應該謝謝媽媽。”這時候最為重要的是媽媽的反應。因為當孩子看到他的感謝每次都能使媽媽開心地笑了,慢慢地他就會從這些生活小事中懂得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自己高興,也使其他人感覺不錯。

場景4:你教導孩子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你卻總是為自己做錯的事情找借口。

父母常常教導孩子不要為自己做錯的事情找理由,應該勇于認錯。父母的用意無非是想讓孩子們懂得世界上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的,做錯了沒關系,重要的是要敢承認,然后努力去改正。

壞的榜樣

你的兒子和親戚家的孩子周末在家玩的時候,幾乎一整天都在為爭奪玩具而吵鬧。當客人離去后,你對兒子嚴肅地說:“一星期不許你和小朋友在家玩玩具,自己也不許玩。”幾天過后,你意識到自己對這件事的處理方法并不正確,而且對孩子的懲罰有些過重了,但是你又不想自食其言,也不想把自己的話收回。因為,通過你以往學到的育兒知識,你明白父母言行前后一致的重要性,如果你沒有堅持,你的孩子就會感到很奇怪,就很有可能認為你屈服了,投降了。

好的做法

如果你糾正了自己的做法,并且告訴孩子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那么你的孩子就不會認為父母因為軟弱才屈服的。你可以對孩子說:“我那天真的很生氣,沒有冷靜地想清楚該如何處置。現在我知道讓你一個星期不玩玩具的懲罰有點重了,我這么做是不對的。好吧,我會想出一個更好的處置辦法的。”你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在向孩子表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做了些什么,如果做錯了就承認,然后再去改正。相反,你的孩子并不會因此而把你看扁的,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并沒有降低。懲罰孩子,也是一門藝術!

場景5:你勸說孩子要冷靜下來,但是在孩子面前卻從來沒有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該如何去做。

“不發脾氣,不打人,不哭鬧……”父母在說這些話時都是煞費苦心呀。所有的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明白如果他們生氣了,就該先冷靜下來,然后用一種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情感。也有些父母在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會問孩子:“下一次如果讓你用其他方法你會怎么做呢?”

壞的榜樣

你提醒孩子的爸爸很多次了,讓他上樓回家的時候把報箱里的報紙拿上來,可他總是忘了;飯館里的服務生態度非常無禮;你騎車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有個年輕人騎車超過你蹩了你一下……生活當中你會遇到許多令你惱火的事情。有時候簡直把你的肺都氣炸了,但是你絕不想在孩子的面前大發雷霆,有失態的一些言行吧。你會咬緊后槽牙,一句話也不說,然后慢慢地使自己冷靜下來。顯然,這種做法比較可取,比你責備丈夫、與服務生爭吵或者騎車與人斗氣都要好的多。但是,你錯過一個良好的時機,你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機會以自己為實例去教導你的孩子生氣的時候該怎么辦。最好與最壞的父母之言

好的做法

孩子們常常是通過親眼目睹一些父母處理問題的做法而學會該如何解決問題的。所以,在某種情況下,你讓孩子聽見你是如何寬慰自己的是一個明智之舉。比如,在飯館,如果服務生表現無禮,你可以安慰自己說:“好吧,服務生雖然沒有做到他應該做的,但是他看起來的確很累了,所以,讓不愉快的事情就過去吧。”當你帶著孩子騎車有人把你蹩下車的時候,你寬慰自己說:“我真想騎快點兒讓他也嘗嘗被蹩下來的滋味,但是我不能干這種傻事兒。我該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 有些人認為,這是自欺欺人,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實不然,父母正在給孩子做一個強有力的好模范,父母是在以身施教,讓孩子明白父母在氣頭上是如何應付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另外,通過生活中的這些具體事例,孩子能夠真正意識到你所做的和你所要求他的是一致的。

如果父母騰出了一些時間與孩子在一起,而且又沒有讓任何事情打擾了家庭小團聚,那么這樣的父母就給孩子做出了一個好榜樣,使孩子明白爸爸媽媽在閑暇時間里愿意與他一起度過,如果沒有外界無休止的打擾,家庭生活是非常快樂和美好的。高效率親子,有心機陪玩

場景3:你鼓勵孩子向他人表達感激之情,然而你卻從來沒有想過讓孩子感謝你。

每次你到幼兒園接孩子的時候,聽到孩子告訴你老師獎勵給他一朵小紅花,或者聰聰的媽媽邀請你的孩子到他家去玩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你都很可能重復一個你已經說過無數次的話題:“你有沒有說聲‘謝謝’呀?”。而且,你也會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主動向幫助你的人表示感謝:從出租車下來的時候,你會對司機說聲謝謝;在飯館吃飯的時候,你會對服務生說聲謝謝;去存包處領取包裹的時候,你也會對服務人員說聲謝謝。

壞的榜樣

一天你帶著孩子到百貨商場給他買運動鞋。買完鞋以后,你還帶他去了他最喜歡的快餐店給他買了可口的午飯,然后又給他換了一堆硬幣讓他打游戲機。

你希望他過得愉快,但是他對你所給予他的每一件東西都沒有說一句感謝的話,你也沒有想過應該要求孩子這樣做。

好的做法

大多數父母都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對其他人說聲“謝謝”,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鼓勵孩子對父母表示謝意也是同樣的重要。畢竟,這是父母應得的,并不是受之有愧。然而,多數父母的觀點是,他們認為自己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們的責任。這種觀點和態度將使孩子們知道父母的給予很重要,但是卻不知道他們向父母表示感謝同樣的重要。

當然,父母不必每次給孩子準備了晚飯或者收拾好衣服都要求孩子得說聲謝謝。但是,如果父母經常帶他去看電影或者給他買了他最愛吃的東西,父母就要告訴孩子:“如果能聽到你說‘謝謝’我會非常高興。”父母之間也可以相互配合,當媽媽給孩子準備好了他最愛吃的飯菜時,爸爸就可以對孩子說:“媽媽做了這么多好吃的飯菜是不是很辛苦?你和我都應該謝謝媽媽。”這時候最為重要的是媽媽的反應。因為當孩子看到他的感謝每次都能使媽媽開心地笑了,慢慢地他就會從這些生活小事中懂得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能夠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自己高興,也使其他人感覺不錯。

場景4:你教導孩子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但是你卻總是為自己做錯的事情找借口。

父母常常教導孩子不要為自己做錯的事情找理由,應該勇于認錯。父母的用意無非是想讓孩子們懂得世界上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的,做錯了沒關系,重要的是要敢承認,然后努力去改正。

壞的榜樣

你的兒子和親戚家的孩子周末在家玩的時候,幾乎一整天都在為爭奪玩具而吵鬧。當客人離去后,你對兒子嚴肅地說:“一星期不許你和小朋友在家玩玩具,自己也不許玩。”幾天過后,你意識到自己對這件事的處理方法并不正確,而且對孩子的懲罰有些過重了,但是你又不想自食其言,也不想把自己的話收回。因為,通過你以往學到的育兒知識,你明白父母言行前后一致的重要性,如果你沒有堅持,你的孩子就會感到很奇怪,就很有可能認為你屈服了,投降了。

好的做法

如果你糾正了自己的做法,并且告訴孩子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那么你的孩子就不會認為父母因為軟弱才屈服的。你可以對孩子說:“我那天真的很生氣,沒有冷靜地想清楚該如何處置。現在我知道讓你一個星期不玩玩具的懲罰有點重了,我這么做是不對的。好吧,我會想出一個更好的處置辦法的。”你的一切所作所為都是在向孩子表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做了些什么,如果做錯了就承認,然后再去改正。相反,你的孩子并不會因此而把你看扁的,你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并沒有降低。懲罰孩子,也是一門藝術!

場景5:你勸說孩子要冷靜下來,但是在孩子面前卻從來沒有以身作則讓孩子明白該如何去做。

“不發脾氣,不打人,不哭鬧……”父母在說這些話時都是煞費苦心呀。所有的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明白如果他們生氣了,就該先冷靜下來,然后用一種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情感。也有些父母在教導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會問孩子:“下一次如果讓你用其他方法你會怎么做呢?”

壞的榜樣

你提醒孩子的爸爸很多次了,讓他上樓回家的時候把報箱里的報紙拿上來,可他總是忘了;飯館里的服務生態度非常無禮;你騎車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有個年輕人騎車超過你蹩了你一下……生活當中你會遇到許多令你惱火的事情。有時候簡直把你的肺都氣炸了,但是你絕不想在孩子的面前大發雷霆,有失態的一些言行吧。你會咬緊后槽牙,一句話也不說,然后慢慢地使自己冷靜下來。顯然,這種做法比較可取,比你責備丈夫、與服務生爭吵或者騎車與人斗氣都要好的多。但是,你錯過一個良好的時機,你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機會以自己為實例去教導你的孩子生氣的時候該怎么辦。最好與最壞的父母之言

好的做法

孩子們常常是通過親眼目睹一些父母處理問題的做法而學會該如何解決問題的。所以,在某種情況下,你讓孩子聽見你是如何寬慰自己的是一個明智之舉。比如,在飯館,如果服務生表現無禮,你可以安慰自己說:“好吧,服務生雖然沒有做到他應該做的,但是他看起來的確很累了,所以,讓不愉快的事情就過去吧。”當你帶著孩子騎車有人把你蹩下車的時候,你寬慰自己說:“我真想騎快點兒讓他也嘗嘗被蹩下來的滋味,但是我不能干這種傻事兒。我該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 有些人認為,這是自欺欺人,阿q的精神勝利法。其實不然,父母正在給孩子做一個強有力的好模范,父母是在以身施教,讓孩子明白父母在氣頭上是如何應付的,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另外,通過生活中的這些具體事例,孩子能夠真正意識到你所做的和你所要求他的是一致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