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好學生必知的記憶學習法

德國著名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從心理學上對記憶規律作了系統研究, 並繪製出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這非常有助於我們科學記憶。 按照他的研究, 一般人在記憶之後的如下時間裡最有可能出現遺忘:20分鐘、l小時、8小時、24小時、2天、6天、一個月。 這就意味著我們一般要複習七次才能徹底掌握。 好多同學覺得自己經常遺忘, 由此對自己的記憶力產生懷疑, 甚至變得反感需要背誦的內容, 這是大可不必的。 而且, 這個規律有助於我們在遺忘前及時回顧, 這樣比忘記之後重新記憶省時省力。 當然, 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不同,

Advertisiment
有的還需要更為密集地回顧, 有的根本不需要這麼多次, 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 但無論如何, 要經常回顧, 力求達到準確、全面、系統, 切不可滿足於似是而非, 這是學習的大忌。

a.理解記憶。 記憶與理解是密不可分的, 深入理解知識的內涵和推導過程, 非常有助於精確記憶。 比如記憶“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句, 有的孩子總搞不清楚到底是“晴”還是“情”, 因為老師們經常強調這句話語意雙關, 反而把人搞糊塗了。 但如果聯繫到前一句說的是天氣, 就很容易確定後一句字面意思說的也應該是天氣。 由此而言, 經常與同學們討論本身就很有助於記憶。

b.系統記憶。 在理解知識本身的基礎上,

Advertisiment
找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 使之條理化、系統化, 不僅有利於大面積記憶, 而且可以在宏觀上對知識有一個更高層面的把握, 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們在記憶的時候, 可以先提出一個提綱, 然後逐步細化回憶。 對於比較散亂的內容, 也要想辦法整理出來, 或者繪製成表格, 有一個直觀的視覺刺激, 以提高記憶效率。 這倒未必一定要找出一個科學的規律, 只要有助於記憶就行。 比如, 有的老師利用諧音把一些本來不搭邊的知識編成口訣就是很好的方法。

c.比較記憶。 對於形式或內容上相近的知識, 通過全面細緻的比較, 找出其中的不同點進行重點記憶, 而那些共同點在比較的過程中已經不知不覺記得差不多了;而且現在許多題本身就是考察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

Advertisiment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順便也提高了這一能力, 是事半功倍的好辦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