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奶瓶型齲齒搞怪!4方面保護乳牙

台南市立醫院牙科李威誼醫師指出, 依衛生福利部公告, 目前5歲兒童齲齒率達79.3%, 5歲兒童每10人有8人蛀牙, 每人平均蛀牙2.5顆, 而12歲兒童平均蛀牙顆數為2.58顆。 儘管在政府與民間的努力下, 12歲兒童蛀牙指數下降, 但5歲以下幼童蛀牙率仍屬偏高。

乳牙遲早會掉 錯誤迷思

特別是, 3歲以下的小孩子所發生的蛀牙, 通常稱為「奶瓶型齲齒」, 最典型的型態是蛀牙發生於上顎前牙, 而父母最常發現的也是這些牙齒變黃、變黑, 或是以為牙齒斷掉, 才前來就診, 甚至有家長對於乳牙存有許多錯誤認知, 以為乳牙遲早會掉,

Advertisiment
所以不必治療。

其實乳牙不只用來咀嚼, 還有美觀、發音及維持未來恒牙萌出空間, 以及引導恒牙生長等功能。 當乳牙蛀牙嚴重時, 會使細菌感染擴散到顎骨造成齒槽骨發炎, 有可能導致未來恒牙發育缺陷。 因此, 發現乳牙蛀牙時, 就應該及早就醫治療。

4方向 保護乳牙大作戰

李威誼醫師強調, 在牙科的處置上, 治療是一環, 但更重要的是預防, 避免同樣的問題一再發生。 牙醫師表示, 目前認為保護乳牙有4個大方向, 包括口腔衛教、飲食管理、氟化物的使用與窩溝封填。

1.口腔衛教:

第一顆乳牙大約是在嬰兒6個月大左右開始萌發, 一旦牙齒開始長出來, 爸媽們就要開始注意寶寶的牙齒健康, 寶寶吃完東西後, 可以用紗布沾水或刷頭小刷毛軟的牙刷清潔牙齒牙齦,

Advertisiment
不需要使用牙膏。

小朋友或許多少會抗拒, 爸媽們還是一定要堅持, 用引導與鼓勵的方式, 養成小孩願意讓大人為他們清潔口腔的習慣。 日常的飲食也要漸漸戒掉小朋友含奶瓶睡覺的習慣, 儘量避免『奶瓶型蛀牙』 的產生。

2.飲食管理:

大約1歲6個月到2歲6個月, 乳臼齒開始萌發, 可慢慢訓練小朋友自己刷牙或和大人一起刷牙, 透過模仿方式學習, 但小朋友的手腕靈活度不足, 所以爸媽要再幫忙清潔。 日常的飲食要儘量避免高糖分食物。 小朋友可以開始看牙科, 使用引導方式使孩子認識, 並瞭解看牙是一件有趣的事, 降低小朋友對看牙齒的恐懼感, 增進孩子對於定期看牙齒, 以及自我照顧口腔衛生的認知。

Advertisiment

3.氟化物的使用:

氟有強化牙齒琺瑯質, 對初期蛀牙有再鈣化的功用, 使牙齒恢復健康, 對牙齒保健有很大的幫助。 氟的攝取除從食物以外, 還包括飲用水加氟、含氟牙膏與漱口水、氟錠、塗氟等。

臺灣飲用水沒有加氟, 故建議在孩子潔牙技巧還不成熟時, 可以長期服用氟錠, 但要小心過量的問題。 一般建議是6個月到3歲小朋友每天服用0.25mg, 3至6歲每天服用0.5mg, 6到16歲則每天服用1mg。

4.窩溝封填:

研究指出, 氟預防蛀牙功能主要作用在牙齒的平滑表面, 然而牙齒表面有一些較深的窩溝, 尤其是新萌發的恒臼齒, 細菌及食物殘渣堆積無法清除, 容易造成蛀牙窩洞的產生。 因此可以使用窩溝封填劑(高流動性的樹脂材料),

Advertisiment
進入牙齒溝隙中與牙齒產生緊密的結合, 達到封填效果。

研究顯示, 窩溝封填在蛀牙的預防方面, 可使 70%至98%蛀牙減少。 牙齒經過封填後, 表面變得較為平整, 潔牙時較容易將堆積在牙齒表面物質清除。 雖然窩溝封填雖可有效預防7至7成蛀牙, 牙齒與牙齒的鄰接面還是需靠牙刷與牙線清潔。

牙醫師小叮嚀:

對於已經形成窩洞的蛀牙, 建議以傳統填補複形方式來處理。 接受窩溝封填處理後, 還是需要定期門診檢查與良好的口腔清潔, 搭配使用氟化物才能有效降低蛀牙率。 目前全民健保有補助6歲以下兒童每半年免費1次塗氟, 以及國小1年級學生“恒牙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 建議父母可帶小朋友施作, 有進一步的問題請詢問您的牙科醫師。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