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準備懷孕>性知識>正文

女人的性與愛有矛盾嗎?

女人的性與愛矛盾嗎?
日常生活中常有些女性相信:女人要的是愛, 而男人要的只是性。 一般說來, 處于人生兩個階段的女性最容易產生這種認識。 一個階段是從情竇初開直到婚前戀愛期。 這時的女性最容易崇拜和追求充滿浪漫色彩的精神型情愛, 如果發覺男友具有性的意圖或目的, 就會非常失望, 感到自尊心受了傷害, 甚至“看破紅塵”。 還有一些女性☆禁☆體☆禁☆驗到自己的性沖動和性饑渴之后, 感到羞恥或自卑, 覺得這會損害自己的純情, 玷污自己追求的浪漫愛情。 第二個階段是結婚一段時間之后,
Advertisiment
有些女性由于種種原因出現了性☆禁☆生☆禁☆活不和諧, 甚至厭倦性☆禁☆生☆禁☆活。 她們又會覺得性☆禁☆生☆禁☆活是多余的, 是自己單方面做犧牲, 因此更加留戀和尋求曾有過或不曾有過的浪漫愛情。

這兩個階段的女性心理都有一個共同特征, 就是把自身的性與愛看成是矛盾對立的, 甚至是不可兼得的。 這種認識往往潛伏在女性的內心深處, 不碰到具體事;連自己也很難察覺。 凡是把性與愛看成矛盾的女性, 一般都會出現某種程度的性☆禁☆生☆禁☆活不和諧, 都會強烈地需求脫離性實踐的、非常虛無飄渺的夢幻式情愛。 相當多的女性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誤以為這種需求是情趣高尚純潔的表現, 結果往往造成婚前婚后的感情危機, 嚴重的還會形成癔病型人格,
Advertisiment
不利于身心健康。

其實, 無論從生理上、心理上還是從社會角度來看, 性與愛的相互關系在男女之間雖然有差異, 但對女性本身來說卻是一致的。

首先, 從個人成長史來看, 性與愛是共同產生并相互推動的。 青春期到來之際, 不僅性的器官和內分泌系統在生長變化, 大腦皮層中的性控制區與情感控制區也在一同發育成熟, 民間說“發身才懂情事”就是這個道理。 青春少女對純潔愛情的夢幻中, 一般雖無具體性☆禁☆生☆禁☆活的景象, 卻包含著大量的性象征、性暗示和性躁動;而不論女性以何種方式出現性亢奮或性行為, 其心理感受和效應, 與愛情的滿足實在是沒有本質區別。 性發育不良的女性一般很難有愛的激情,
Advertisiment
而愛心不足的女性也很難投入實際性活動。 兩者實際上缺一不可。

其次, 女性在性活動中和戀愛中所尋求的身心目標也是一致的、相互促進的、女性性☆禁☆高☆禁☆潮所帶來的身心體驗, 往往就是少女時節純潔情夢中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因此大多數女性才會在婚后越來越喜歡和依賴規律的性☆禁☆生☆禁☆活。 盡管多數未婚女性都強調:沒有愛情自己不會投入性☆禁☆生☆禁☆活;但多數妻子也認為:沒有和諧的性☆禁☆生☆禁☆活, 愛情就無從談起。 盡管許多女性是愛到一定程度才開始性☆禁☆生☆禁☆活, 但不少女性則是在美好性☆禁☆生☆禁☆活推動下才產生或感受到愛。 當然, 更多的女性是性與愛相互推動。 可以說, 具有性與愛的妻子不一定必然幸福, 但兩者缺一的女性卻肯定不夠幸福。
Advertisiment


對于絕大多數把性與愛視為矛盾的女性來說, 問題的根源不在于她們把愛情看得過高過重, 而在于她們把性看得太低太輕。 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對性嚴厲禁錮, 卻允許一定程度地“言情”, 因此, 即使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也只得首先以要求愛情為旗幟和武器, 對性問題談得較少, 更沒有深入到女性性權利的層次上來。 近年來, 女性雖理所當然地首先呼吁和尋求愛情, 但對自身性存在與性權利的認識同樣也沒有跟上來。 這種文化傾向不自覺地把性與愛人為割裂, 使相當多的有文化女性誤認為愛情絕對美好、性事絕對丑惡。 她們越是不懈地追求愛情, 就越是不自覺地貶低和壓抑自己的性存在。
Advertisiment


在一個理想的婚姻或理想的社會里, 無論把愛情的地位和作用提多高也不算過分, 但是與此同時也必須把女性的性需求和性權利提高到同等地位, 尤其需要盡一切努力使性與愛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如果僅僅在愛情方面, “單項突出”, 就是自己破壞了自己身心本來就有的內在統一和一致, 很容易造成自尋煩惱甚至自我摧殘, 反過來又會嚴重削弱甚至毀掉已有或將有的愛情。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女性尋求和堅持自己的性權利, 不但不是忽視或降低情愛, 反而是在追求美好愛情的道路上獲得了全面的推動力。 這就是我們當前應看重提倡女性性權利的基本理由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