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女人應警惕月經性口腔潰瘍 14~35歲發病率最高

有些女性每次月經來潮前, 就會出現皮膚和口腔粘膜潰瘍。 月經過後, 大多自然癒合, 但下次月經來潮時又復發, 年復一年, 甚是煩惱。 這種皮膚粘膜病變, 醫學上稱之為“月經疹”, 發病年齡以14~35歲居多。

症狀:伴隨多種身體反應

月經疹有痛經疹、月經性口腔潰瘍、月經性皰疹和月經性蕁麻疹等類型。 其中月經性口腔潰瘍通常在月經來潮前數天出現, 潰瘍常發生在口腔粘膜, 也可在外☆禁☆陰粘膜, 數目和大小不等, 伴有疼痛感, 月經過後可自然消失。 還會出現失眠、煩燥、困憊不堪、終日打哈欠等精神症狀;有的出現乳☆禁☆房脹痛,

Advertisiment
眼瞼、唇、舌、踝部及手指等部位腫脹;有的還會頭痛, 皮膚上出現紅斑、瘀斑等。

原因:多與雌激素有關

病理學認為, 月經疹是一種變態反應性(即過敏性)皮膚病。 月經來潮時, 體內雌激素水準低下, 皮膚、粘膜因缺乏雌激素的保護, 較為敏感, 易發生過敏反應而受損。 由於一般在月經前發病, 也是人體對體內孕酮及其代謝產物發生的一種自身免疫性反應, 故又稱“自身過敏性孕酮皮炎”。

其二, 也與內分泌失調有關。 因某些因素導致上火或內分泌失調, 進而引起植物神經紊亂, 微循環被堵塞, 微量元素類和維生素類缺乏, 導致感染而致口腔潰瘍。

治療:減輕疼痛為主

如果是由月經週期中女性雌激素的變化引起, 治療可用抗過敏藥和適量補充孕激素或雌激素,

Advertisiment
可有明顯好轉。 用消毒藥棉蘸4%碳酸氫鈉溶液擦洗口腔, 再用1%龍膽紫塗在患處;或用制黴菌素一粒, 研成末, 與碳酸氫鈉混勻後, 塗搽在患處;還可用氟康唑1片與4%碳酸氫鈉配成溶液, 外塗患處, 或用西瓜霜噴霧劑噴霧, 加口服葡萄糖酸鋅。

預防:多補充維生素

除了進行藥物治療、堅持按療程服藥外, 平時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各方面的綜合調理。 飲食應清淡, 多飲水, 不吃辛辣、油膩和發物類食品, 多吃新鮮果蔬, 少食味精和雞精等, 因為這會促使鋅的過量排泄, 導致鋅缺乏而致病。 平時可多吃一些含鋅多的食物如牡蠣、海魚、海蜇等海產品, 還有紫菜、麥芽、瘦肉和動物肝臟以及牛奶、核桃、花生、芝麻等硬殼果。

Advertisiment

提醒:要及時治療

由於口腔潰瘍和感冒、腹瀉、發燒、頭痛等疾病一樣, 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形式, 用藥物很難根除。 當人體遇到某種條件或環境時, 就可能發生某種疾病;只有避開疾病產生的條件或環境, 才能避免此病的發生。 因此, 女性一旦有月經性口腔潰瘍, 應及早治療, 以絕後患, 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避免疾病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