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夫妻通過試管嬰兒受孕,孕期檢查發現胎兒臍膨出

“哇哇哇”的哭聲, 宣告一個新生命誕生。 然而手術室中, 一個寶寶剛出生, 還沒來得及發出人生第一聲啼哭, 就進行了修補畸形的手術, 待手術結束, 醫生才為其剪斷臍帶, 寶寶算是正式出生。 這台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的“產房手術”, 由兩家醫院共同完成。

這位患兒的父母結婚後多年不孕, 母親今年已經33歲。 去年, 夫妻倆通過試管嬰兒技術終於成功受孕, 一家人欣喜不已。

懷孕20周時, 准媽媽在醫院產科超聲室進行超聲檢查時, 被發現胎兒有一個4.5釐米大小的臍膨出, 肝臟突出體外。

“臍膨出”是一種什麼病呢?兒童醫院新生兒外科唐維兵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

Advertisiment
由於胎兒先天性腹壁發育不全, 導致腹腔內的肝臟等臟器膨出。 “這個胎兒的肝臟像球一樣鼓出體外, 與外界只隔了一層薄薄的膜, 畸形程度比較嚴重。 ”唐維兵說, 新生兒臍膨出的發病率大概兩千分之一, 發病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因為寶寶來之不易, 父母都捨不得放棄。 為了排除孩子還有其他的染色體異常疾病, 准媽媽隨後在醫院母胎醫學中心採集羊水進行篩查。

產前篩查中心的朱海燕博士為她逐一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 最終排除胎兒具有其他器官的畸形。 這樣, 更加堅定了夫妻倆要把寶寶生下來的決心。

專家解釋說, 以往這樣的胎兒, 是在出生後擇期進行手術修補。

Advertisiment
但出生後, 隨著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 寶寶的腸管和肺臟開始充氣, 胸腔和腹腔壓力逐漸增加, 將導致腸管、胃等更多的內臟膨出, 會加大手術難度。 另外, 寶寶腹腔破損的地方和外界只隔著一層膜, 出生後一旦脫離母體的無菌環境, 感染風險也很大, 死亡率高。

這時, 專家們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能不能在腸子和氣管還沒充氣之前, 就把裸☆禁☆露在外的內臟給“塞”回去?這樣必須在寶寶一出來, 還沒呼吸之前, 立即進行手術修補, 修補完畢後再讓他“正式”出生, 發出第一聲啼哭。 這樣就可以避免胎兒出生後所面臨的上述風險, 手術成功率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胡婭莉教授介紹說, 要想搶在寶寶尚未開始第一聲啼哭前完成手術,

Advertisiment
必須是要在臍帶尚未剪斷時進行。 臍帶尚未剪斷, 母胎之間的聯繫尚未完全隔斷, 這樣不用給寶寶進行額外的體外迴圈, 麻醉給藥可以通過臍帶輸送給寶寶。 這樣就減輕直接給新生兒上麻醉的風險。

對胎兒的手術操作時間通常要控制在30分鐘以內, 還必須在手術完畢前防止胎盤早剝, 避免產婦產後出血、感染併發症等。

這台手術非常成功, 新生兒監護室內的寶寶還尚未完全脫離危險, 但寶寶血氧飽和度正常, 血壓均維持在正常範圍。 兒童醫院周曉玉副院長告訴記者, 術後寶寶還要闖過感染關, 治療過程不會太平坦, 但順利的胎兒手術, 已經讓整個治療成功了一大半。

其實現在有很多的疾病可以通過產房手術進行,

Advertisiment
比如說腹裂、臍膨出、頸部巨大淋巴管瘤先天性隔疝、骶尾部畸胎瘤等。 “當寶寶出醫院的時候, 家長就能看到一個健康的孩子, 也不會在心理上留下陰影。 ”

除了產時胎兒手術, 目前在國外, 醫生可以為未足月胎兒做宮內手術, “把胎兒取出, 手術後再把胎兒放回母體子宮繼續發育, 阻斷畸形發展, 出生時完全是一個健康寶寶。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