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害羞了怎麼辦?讓孩子打開心扉的小遊戲

小孩子羞羞答答, 其實很可愛, 但是家長們也很擔心, 孩子太害羞不擅長社交, 將來會吃大虧, 要怎麼改善這種情況呢?來看看育兒知識有啥好辦法吧。

 

害羞是特點, 而不是缺點
家長要明確害羞、靦腆是孩子思維、行為的特徵, 但不是缺點, 當孩子露出不愛說話、不敢表達的苗頭時, 不要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 讓他感覺自己犯了錯, 也許此刻孩子正在摸索適合他的表達方式。
其次, 孩子害羞, 要區別對待——表達意願是孩子自己的, 還是家長的。 比如和陌生的叔叔阿姨打招呼, 這也許是家長的願望, 那麼不必強求孩子。
Advertisiment

在幼稚園告訴老師“我要上廁所”, 講故事, 這也許是孩子的表達需求, 但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或擔心自己說錯了, 這就需要家長從細節入手來鼓勵、引導孩子。
讓孩子打開心扉的小遊戲
我的心情你最懂
材料:心情貼紙、心情小本、畫筆
玩法:給孩子準備一本心情日曆, 年齡小的可以貼上笑臉、哭臉等心情貼紙, 年齡大的則可以自己畫心情符號, 這樣孩子的情緒就得到了表達。
同時, 大人也能夠做出恰當的回應, 比如一個擁抱、微笑, 問問孩子“今天為什麼是哭臉啊, 為什麼要撅嘴巴”。
一開始可能孩子不會講, 需要家長示範, “爸爸認識了一個新朋友, 所以很開心”, “媽媽把飯燒糊了, 難過”。
我的心情小屋
材料:卡通玩偶、大大的白紙、鏡子(反光貼紙也行)
玩法:在家裡為孩子打造一個屬於他的心情小屋,
Advertisiment
也許是客廳的一個小角落, 也許是之前裝冰箱的紙箱子。 孩子雖小, 但也需要自己的空間。
他在心情小屋可以對著卡通玩偶說心裡話, 對著鏡子做鬼臉, 在大白紙上自由塗鴉, 甚至拿著假話筒唱歌說話。
用這個方法能減少大人對孩子的直接關注, 讓孩子放鬆下來。 只要孩子高興了, 心裡沒壓力了自然會說個不停, 但要保證孩子在心情小屋是安全的, 不會傷害自己。
關注孩子害羞背後的心理原因
3~6歲的孩子所面臨的危機是“主動危機”, 即獲得主動感, 克服內疚感的時期。
>>推薦閱讀:自閉症還是內向害羞?別再傻傻分不清 
在這個階段, 如果孩子發展順利,
Advertisiment
則會變得主動, 行為有目的、方向, 能夠獨立進取, 反之孩子則可能表現出更多的“退縮逃避”, 懼怕新鮮事物, 拒絕生活中的改變, 逃避現實, 回避責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