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然藥物外治法內容豐富

天然藥物外治法歷史悠久, 內容豐富, 應用廣泛, 療效顯著。 這裡的外治法主要指中醫外治法, 受中醫辨證論治理論指導。

(一)貼敷法

將天然藥物加工後直接貼敷於患部或穴位。 將藥物搗爛成泥, 或將幹藥研成細末, 加適量水或醋、蜜、麻油、雞蛋清、凡士林等調成膏狀塗敷。 本法應用範圍較廣, 適於頭痛、失眠、眩暈、咳喘、聲音嘶啞、腹痛、腹脹、消化不良、關節疼痛、痛經等。 局部破潰、孕婦下腹部和腰骶部一般不用此法。

(二)熨貼法

直接將加熱後的藥敷於患部或穴位, 用布包紮。 冷則需重新加熱, 也可用兩個布袋依次輪換熱熨,

Advertisiment
並可上下移動, 冷則另換一袋, 交替使用, 通常每日1~2次, 每次30分鐘左右。 本法溫經散寒, 行氣導滯, 活血通絡。 根據選用方藥不同, 常用於治療關節疼痛、頭痛、脅痛、脘腹冷痛、陽痿、小便不暢、久瀉脫肛、宮寒不孕等。 禁忌同貼敷法。

(三)薰蒸法

利用天然藥物加水煎煮產生的蒸汽或燃燒產生的煙霧熏患部或全身以治病, 稱為薰蒸法。 薰蒸法所用方藥, 根據病症不同而有多樣, 如經脈瘀滯者, 可用活血化瘀方;寒濕痹者, 可用溫經散寒、除濕通痹方, 以及消腫、解毒、止癢等方。 臨床可用治各種皮膚頑疾、關節疼痛、肌肉萎縮、偏癱、頭痛、目赤腫痛等。

(四)浸洗法

將天然藥物或煎水, 或以水、醋、酒等浸取汁液, 以之浸泡或洗浴全身或局部,

Advertisiment
用以治療一些疾病, 此為浸洗法。 浸洗方藥很多, 應根據病症的不同酌情選擇。 浸洗法不僅可以直接清潔皮膚, 同時借助藥性和溫熱作用, 以溫經散寒, 行氣活血。 常用於全身或局部的皮膚瘙癢、脫髮、偏癱、子宮脫垂等。

應用浸洗法必須注意避風寒, 勿過度疲勞, 浸洗後應立即臥床休息。 浸洗過程中若出現頭暈、心慌、幹嘔等不良反應, 應暫停浸洗。

皮膚出血及婦女月經期間均禁用浸洗法。

相關用戶問答